教育要道法自然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7468651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9.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要道法自然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教育要道法自然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教育要道法自然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教育要道法自然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要道法自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要道法自然(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要“道法自然”2014年,从北师大学习回来后,曾结合“遵道而行”的“道”做过 学习汇报。今天竟然没有找到汇报材料。大概记得我当时的主张:遵 道而行是遵循教育之道,教育之道我认为是“善道”,所以当时觉得 应该围绕“善”字做学校的遵道文化,这可能是受钱志亮老师的回 到原点看人讲座影响太大。道德经里,有非常多的关于善的描述。我们不从宗教的角度而从 哲学的角度来向老子学习“善”,我们会发现,有太多教育可以拿来 用的地方。“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上善若水”“水有七善”“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大道当然,天人合一”还记得当时根据“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牵强附会推

2、导出遵道学校的“遵道”理念的一点认识:道,是教育规律;教育规 律生出一,就是我们的校训“遵道而行,博学万科”;生出的二就是 我们的学校精神和发展目标;生出的三就是我们的校风、教风和学风; 而最后生出的“万物”,就是“博学万科”,我们师生的全面发展。然 后这里有四个“生”,前三个“生”我把它理解为“生命、生存、生 活”,就是“三生”教育,最后一个“生”就是“生长”一一遵道学 校、教师、学生是需要生长的。在这个理解中,差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关于办学理念,可能明白、知 道、懂得,但是如果要用一个词语、一句话精炼的表述出来,用一个 符号表达出来,却非一件易事。也许这个“道”就是“遵道而行,博 学万科”,

3、生出的一,就是办学理念吧。几年过去,我现在觉得更喜欢“道法自然”,这是老子最主要的哲学 思想。语出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五章,老子认为,道虽是生长万 物的,却是无目的、无意识的,它”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 即不把万物据为己有,不夸耀自己的功劳,不主宰和支配万物,而是 听任万物自然而然发展着。“人法地,地法天,大法道,道法自然。” 这里的“自然”是自然而然的自然,即“无状之状”的自然。从这里可以 看出老子的法的意识里,就是自然法道法自然即道效法或遵循自然,也就是说万事万物的运行法则都是遵 守自然规律的。最能表达“道”的一个词就是自然规律,同样我们可以 反过来说与我们这里所说的自然规律最相近的

4、一个字就是“道”。这包 括自然之道,社会之道,人为之道。其实,这么多年,我们都知道“遵道而行”中最重要的就是“道”, 这本来也是这个世界的最高真理。那我们如何理解这个“道”?如何 让“道”为教育服务,为遵道学校的教育服务,或者说如何让“道” 来指导我们的教育? 我想到的是“道法自然”。“道”是世间万物生长发展必须遵循的自然 规律,如果违背这个规律是要出问题的,事物的发展就不会向着人们所期望的发展方向。那么教育呢?教育肯定是有规律的,生命成长的规律,人才的培养规 律,学校发展的规律,教育教学的规律等等,如果我们违背了这些规 律,教育是要出问题的。比如我们当下还比较盛行的唯分数的教育制度,教育同质

5、,这就违背 的“道法自然”,所以,作为教育人,我们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并 为其改变作出不懈努力。有的人说,中国教育的培养模式是一样的,同样的书本、同样的教学 内容、同样的教学方法、同样的培养模式、同样的作业、同样的试卷、 同样的人才选拔标准我们的教育是把生而不同的人培养成为一 个模式的人,就像是工厂一样,生产同样的零件,然后有的零件合格, 有的不合格。这是现代教育对人的个性的漠视与忽视,是对人个性成长的打压。我 们声称尊重个性化的教育,培养个性鲜明的全面发展的祖国建设者和 接班人,然而,我们一些学校的教育在个性养成上,在激发学生想象 力和创造力上,在培养有鲜明生命力的学生上,做得确实不够。显然,现代学校教育要遵循道法自然。以符合教育规律、符合生命成 长、个性发展的教育方法善待我们每一个孩子。现在考虑到“道法自然”对学生德育教育的指导意义。我们很容易认 识到,“道法自然”蕴含着的丰富的德育思想,学校德育建设的目标 就是要让学生有个性的自由发展,成为有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 才。那么,德育工作者显然应该按照学生的个性、本性、成长规律来 实行教育。“道法自然”的德育教育思想及方法,对现代的德育教育 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