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评课材料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7456739 上传时间:2022-10-0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雨霖铃》评课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雨霖铃》评课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雨霖铃》评课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雨霖铃》评课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雨霖铃》评课材料(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雨霖铃评课材料这首词是宋代婉约派的代表作,以“离情”为线索,用白描、铺叙、点染的手法,细致地描写了情人话别时留恋难舍的情景,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的郁闷心情,景中见情,以情带景,是柳永的代表作。其中的“杨柳岸晓风残月”被誉为千古名句。通过这首经典之作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对婉约派风格有一个大致了解,提高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听了慕老师的课后,由衷赞叹慕老师上课游刃有余,精彩迭出,充分体现了教师精湛的教学技艺。新颖的赏诗理念,巧妙的品诗方法,多样的探究思维,均在这堂课中得到了鲜活的,有力的体现。以下几个方面尤其值得年轻教师学习:第一、设计过程严谨,具有独创性。慕老师首先由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中楼台相会的片段切入

2、,勾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再引出柳永的词雨霖铃;然后让学生朗读诗歌,品评鉴赏,理解大意;再是指导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抓住意象,设置画面,引入意境,品读诗句,理解深意;最后进行点染技法探究,深刻领悟词的意境。整个教学过程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去展开,抓住了意象、情感、技巧这三个诗词鉴赏的要素,做到首尾呼应,重点突出。第二、赏诗理念新颖,具有启发性诵读法是新课程理念强调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想象意境法和名句鉴赏法更是诗歌鉴赏和教学的重要方法。慕老师的这堂课充分运用了诵读法,通过朗诵、听读等方式,以诵读为突破口,指导学生以读带赏,把握住诗词的基本情感,诵读指导到位;对词的上片的赏析,重在引导学生去抓精彩的词句研

3、读讨论,设想不同的画面意象,理解情景交融、融情于景的表现手法。下片则重在鉴赏“酒、柳、月、风”这些典型诗歌意象,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引入了大量的课内外古诗词,让学生领会到作者是组合了最能触动离愁的景物入词,构成凄凉的意境,淋漓尽致地抒发了伤别离的悲凉情怀。通过这样的恰到点拨,使学生由感知诗意,披诗入境,既能有效激起学生学习的激情,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第三、教学手段灵活,具有审美性文学鉴赏课是学生品味与鉴赏的实践课,如不发挥学生主体性,由效果很难想象。本节课学生朗读表演、品味诗句、合作讨论等环节无不体现着学生的主体性。并且老师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形音色俱备的长处,营造了赏诗的氛围。加上慕老师亲切、幽默、富有激励性的教学语言,极好地调动了课堂气氛,使学生通过与文本、教师的对话体验领略了本诗的艺术境界。可说是动静结合,直觉美感,立体氛围,给予在座的师生们崭新的感受,诗意的感染。呼兰三中 语文组组长 赵丽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