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也谈“三借”芭蕉扇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7452454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也谈“三借”芭蕉扇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也谈“三借”芭蕉扇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也谈“三借”芭蕉扇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也谈“三借”芭蕉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也谈“三借”芭蕉扇(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也谈“三借”芭蕉扇看到贵报今年9月1日B3版的借来的精彩一文,对朱连清老师能够坚持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状态和实际问题出发组织教学的做法深表敬佩。有趣的是,本人在执教这篇课文时,也曾遇到过类似的情景。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上,本人和朱先生的做法基本一致,但在对课文的理解和把握上,却与朱老师有不尽相同之处。现回想当时课堂上的情景,概述如下。一孔之见,以供商榷。现场:生:老师,我认为题目中的三借芭蕉扇不准确,应该是四借。师:这个同学的问题提得好。究竟是不是三借呢请大家仔细读课文,然后把你的想法大胆地说出来。(学生认真地读课文、思考、讨论)生1:我赞同刚才那位同学的意见,应该是四借。第

2、一次是孙悟空去借扇子,铁扇公主不但不给,反而把孙悟空扇出五万多里;第二次是孙悟空变作小虫儿借来假扇子;第三次是孙悟空变作牛魔王借扇子;第四次是孙悟空打败牛魔王借来了扇子。生2:我不赞同这位同学的观点。文章主要通过写孙悟空借芭蕉扇来表现他的机智勇敢。第一次孙悟空去见铁扇公主,只是表达了借的想法,并没有得到扇子,也没有什么行动,不能算作真正的借了一次。后面三次才真正写出了孙悟空借的本领。所以应该是三借。(这位学生的发言赢得了大多数同学的赞同)生:老师,我认为不能称为三借。因为第一次是孙悟空逼铁扇公主拿出扇子,第二次是骗来扇子,第三次是通过打败牛魔王抢来扇子,不能称为借。师:这个问题提得更好。请同学

3、们结合课文讨论一下,你是怎样理解借扇子的是不是题目中的表达不够准确呢(学生讨论得很热烈)生1:我认为应该称为借。孙悟空变小虫儿,变牛魔王,战牛魔王,目的都是拿来扇子,扑灭大火,既能保师傅去西天取经,也为当地老百姓免除灾难。这正反映了孙悟空嫉恶如仇,机智灵活,勇于战胜邪恶的可贵精神。孙悟空斗智斗勇,不能说是逼、骗、抢。生2:我补充一点。我查过字典,借的意思是暂时使用别人的物品或金钱。孙悟空向铁扇公主要芭蕉扇,只是想扇灭大火,不是想占为己有。我知道,大火扇灭后,孙悟空又把扇子还给了铁扇公主。有借有还,正反映了孙悟空的正直守信,用逼、骗、抢等词语都不准确,应该是借。(全班同学和听课老师不约而同地鼓起热烈的掌声)重温这段场景是想说明,理解这篇文章的关键处正是在借字上。如果照朱先生的认识,应该是一借、二逼、三骗、四抢,这样的话,好像既不是三次,也不能称为借,题目中的三借就是不准确的了。其实,我觉得该文妙就妙在这个借上,把握好它,才能真正理解作者的高明之处和良苦用心。不知我和我的学生在上面这堂课中是否做到了这一点。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