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白菜教案教学设计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7451331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卖白菜教案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卖白菜教案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卖白菜教案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卖白菜教案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卖白菜教案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卖白菜教案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卖白菜教案教学设计(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卖白菜 教案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关于作者的文学常识,整体感知文意,梳理文章的故事情节。2把握人物的矛盾冲突,明晰人物的性格品质。3体会文中坚强而又诚信的母亲形象,体会自己父母的艰辛,学会感恩,学会诚信。【学习重难点】1把握人物的矛盾冲突,明晰人物的性格品质。(重点)2体会文中坚强而又诚信的母亲形象,体会自己父母的艰辛,学会感恩,学会诚信。(难点)【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一段辛酸的往事,几番痛苦的回忆,“糠菜半年粮”的时代虽然远去,但是想起心头的往事至今依然让“我”沉痛。三棵白菜,卖与不卖,都是出于生活的无奈,而就在这无奈中,母亲的坚强和自尊与“我”的暴躁和狭隘,泾渭分明。著名作家

2、莫言卖白菜将引领我们见证苦难的岁月,人性的光芒。二、自主预习1走近作者莫言(1955年),原名管谟业,出生于山东省高密市,中国当代著名作家。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青岛科技大学客座教授。80年代中期以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著名作品有红高粱蛙等。2012年10月11日莫言因其“用魔幻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和当代社会融为一体”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首位获得该奖的中国籍作家。2写作背景20世纪60年代末,中国正是物质极度贫乏的年代,尤其是北方农村,过年能吃白菜饺子简直是一种奢望,贫穷和饥饿正是这段时期的真实写照。作者是以一种孩子的真切、

3、成人的冷静态度和细微的温情,给读者再现了他童年时随母亲卖白菜的往事。3字音字形瞥(pi) 湿漉漉(l) 哽咽(y) 抽噎(y)蔫(nin) 木橛(ju) 戳(chu) 黑黢黢(q)冻疮(chung)一沓(d)4快速阅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找出本文记叙的要素。明确:时间:1967年冬天,“我”12岁那年,临近春节的一个早晨。地点:家里集市家里人物:“我”、母亲、老太太事件:卖白菜事件的起因:年关将近,母亲因贫困所迫决心要卖掉仅剩的三棵白菜。事件的经过:母子俩去集市卖白菜,遭遇老太太的刁难,“我”多算了老太太买白菜的钱。事件的结果:白菜被退回了,母亲流下了伤心的泪水。(2)本文以“白菜”为线索

4、讲述了一件令“我”沉痛的往事,请梳理本文的故事情节。明确:母亲决心卖白菜“我”为白菜而痛哭母子去集市卖白菜老太太翻戳(挑撕)白菜母亲称白菜我算白菜钱母亲看着被退回的白菜流泪三、合作探究(一)矛盾冲突1课文围绕卖白菜,写了哪些人物之间的冲突?明确:课文围绕卖白菜重点写了三个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一是母亲与“我”之间“卖与不卖”的矛盾;二是“我”与老太太之间关于“挑拣白菜”的矛盾;三是母亲与老太太之间关于“白菜质量与价钱”的矛盾。2母亲要卖白菜,“我”为何流泪不愿意?明确:因为家里种了一百零四棵白菜,卖了一百零一棵,只剩下最后的三棵了;母亲答应“我”留着过年包饺子的,在那个极端贫困的家庭,这是一个小

5、孩子最大的盼望;还因为这些白菜是“我”和母亲亲手种植、侍弄的,“我”对这些白菜有着深厚的感情。3“我”为何要多算老太太一毛钱?在这个问题上,“我”的思考和母亲有什么不同?明确:老太太多次刁难“我”的白菜,“我”对她充满了恶感,她又昧着良心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而“我”对这些白菜感情深厚,本来就不愿意母亲卖掉,而是希望能过年吃上白菜饺子,所以“我”故意多算了一毛钱。“我”考虑的是报复老太太,母亲考虑的是做人要诚信。4这些矛盾冲突对展开情节、刻画人物有何作用?请举例分析。示例1:文章开头在决定是否卖这最后的三棵白菜的时候,母亲内心是很矛盾的,母亲何尝不想留下它们过年,但家里实在是穷啊。为了不让“我

6、”哭,她恼怒地呵斥我,但是看到“我”手上的冻疮时,又用一种“让我感到温暖的腔调”对我说话,从“我”和母亲的对话中看出了她既有倔强的一面也有慈爱的一面。示例2:在集市上,“我”和那个挑剔的老太太之间的语言冲突是最激烈的了,看她把大白菜外边的菜帮子撕了又撕,“我”的心中的愤怒之火暗暗燃起。这些情节衬托了母亲的善良和宽容,又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我”故意多算一毛钱的情节埋下伏笔。示例3:“我”给老太太多算了一毛钱事发,“母亲抬起头,眼睛红红地看着我,过了许久,用一种让我终生难忘的声音说:孩子,你怎么能这样呢?你怎么能多算人家一毛钱呢?”“我”不过是想宣泄下内心的气愤之情,谁料到母亲会因此而伤

7、心流泪。母亲这次哭了。以前,无论多大的事儿,就算是天要塌下来,母亲仍不会哭。从这些冲突中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生活的艰辛和贫困还不及作者的欺骗让母亲难过。(二)人物点评1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具体情节简要分析。(1)本性善良、宽以待人:母亲容忍了老太太对白菜的“刁难”;(2)朴实能干、个性坚强:精心种白菜,并背到集市上卖;(3)为人诚信、严格教子:为儿子多算白菜钱而流泪,并教导儿子做一个坚强、诚信的人。2文中的老太太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写老太太这个形象有何作用?明确:老太太家境贫困,谨小慎微、爱占小便宜。写老太太的作用有二:(1)用老太太的挑三拣四、不宽容、爱占便宜的形象来衬托母亲的和

8、善、宽容、诚实、坚强。(2)为了表现当时生活在贫困之中的人们的整个生存状态。这个老太太也是一个为贫困所迫的人她瘦弱不堪,承受着生活的重压,她“从腰里摸出一个肮脏的手绢,层层地揭开,露出一沓纸票,然后将手伸进嘴里,沾了唾沫,一张张地数着”,说明那一沓面值并不大的纸票对老太太意义重大对于生活在贫困中的人而言,即使是一分钱,其意义也很重大,所以,当老太太将数好的钱交到母亲的手中时,“母亲也一张张地点”,这就为下文因一毛钱白菜被退回和母亲的流泪埋下了伏笔。(三)主旨感悟1作者借助写贫困时期母亲的形象,表达了自己怎样的做人处世观?示例:善良诚信是做人的根本,无论生活多么贫困,都不能丢弃。(围绕“善良”“

9、诚信”,言之成理即可)2讨论:在那个极端贫困的年代,母亲语重心长地告诫“我”做人要诚信,不能贪别人的一分一毛。多么难能可贵,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该怎样坚持我们的诚信?【材料链接】(1)诚信故事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就是成语“一诺千金”的由来。)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结果他的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使他免遭祸殃。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

10、是得到了“实惠”。但为了这点实惠他毁了自己的声誉,而声誉相比于物质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无异于丢了西瓜捡芝麻,得不偿失。(2)诚信名言刘向:人背信则名不达。韩非子:小信诚则大信立。墨子:言不信者,行不果。鲁迅:诚信为人之本。杰弗逊:诚实是智慧之书的第一章。四、课堂小结本文记叙了“我”和母亲一起卖白菜的经过,突出了母亲善良、坚强、能干、诚信的性格,流露出了“我”懊悔、自责、愧疚的感情,也体现了母亲的做人处事观:善良诚信是做人的根本,无论生活多么贫困,都不能丢弃。希望同学们能引以为戒,善良为本,诚信做人。五、板书设计卖白菜母亲决心卖白菜“我”为白菜而痛哭母子去集市卖白菜老太太翻戳(挑撕)白菜母亲

11、称白菜“我”算白菜钱母亲看着被退回的白菜流泪六、作业设计结合课堂讨论的收获,以“诚信”为话题,写一个作文片段。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赏析生动的细节描写,明确其对揭示人物性格和心理的作用。2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和作用。3探究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从中获得有益的感悟和启示。【学习重难点】1赏析生动的细节描写,明确其对揭示人物性格和心理的作用。(重点)2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和作用。(难点)【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的叙述和深刻的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上节课,我们分析了本文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本节课我们将品析本文生动的细节描写和关键词句的含义,进

12、而深刻理解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二、自主预习1去集市路上母亲对“我”的打骂和“我”的哭泣表现了什么?明确:表现了这几棵白菜在“我”、在母亲甚至在整个家庭中的重要意义,因为它是家里唯一可以变卖的东西了,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我们家庭的贫困。2“我”为何对老太太充满了恶感?这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明确:因为老太太拽断了我们的白菜根,更不该昧着良心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这个句子用“我”的态度衬托了母亲的善良和宽容,又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我”故意多算一毛钱的情节埋下伏笔。三、合作探究(一)细节描写师:细节描写是抓住生活中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而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

13、中。成功的细节描写,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1请赏析下面细节描写的表达效果。(1)母亲苦着脸,心事重重地在屋子里走来走去,时而揭开炕席的一角,掀动几下铺炕的麦草,时而拉开那张老桌子的抽屉,扒拉几下破布头烂线团。母亲叹息着,并不时把目光抬高,瞥一眼那三棵吊在墙上的白菜。最后,母亲的目光锁定在白菜上,端详着,终于下了决心似的。赏析:示例一:“揭开”“掀动”“拉开”“扒拉”等词语具体细致地揭示了母亲内心的愁苦和矛盾,也体现了家庭的极度贫困、窘迫。示例二:“叹息”“抬高”“撇”“锁定”“端详”等词语细腻地表现了母亲因贫穷所迫决定卖白菜时的矛盾心理,暗示了家庭的极度贫困、窘

14、迫,为下文母亲决心卖白菜做铺垫。(2)透过蒙眬的泪眼,我看到母亲把那棵最大的白菜从墙上钉着的木橛子上摘了下来。母亲又把那棵第二大的摘下来。最后,那棵最小的、形状圆圆像个和尚头的也脱离了木橛子,挤进了篓子里。赏析:通过“我”的视角,详细描写母亲摘下三棵白菜的过程,流露出“我”此刻内心万般的不情愿和对这三棵白菜无限的珍惜之情。(3)但是她没有走,而是蹲下,揭开那张破羊皮,翻动着我们的三棵白菜。她把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半截欲断未断的根拽了下来。然后她又逐棵地戳着我们的白菜,用弯曲的、枯柴一样的手指。赏析:生动地写出了老太太翻动白菜,拽白菜根,戳白菜的动作,以及她手指的形态,体现了老太太挑三拣四、爱占便

15、宜的性格,暗示了老太太家境的贫穷,为下文“我”与老太太发生冲突,并多算钱的情节埋下伏笔。(4)她终于还是将那层干菜帮子全部撕光,露出了鲜嫩的、洁白的菜帮。在清冽的寒风中,我们的白菜散发出甜丝丝的气味。这样的白菜,包成饺子,味道该有多么鲜美啊!赏析:作者通过细节描写,把“我”独特的心理感受真切地表现了出来,把“我”对那三棵白菜的留恋心情渲染到极致。(5)老太太搬着白菜站起来,让母亲给她过秤。母亲用秤钩子挂住白菜根,将白菜提起来。老太太把她的脸几乎贴到秤杆上,仔细地打量着上面的秤星。赏析:“贴”“仔细”“打量”等词语,生动地体现了老太太的谨慎小心和对我们的不信任,也暗示了她的家境贫困,为下文她回去后知道“我”多算了一毛钱后将白菜退回来的情节埋下伏笔。(6)沾了唾沫,一张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