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学期备课教案3篇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学期备课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7449649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7.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语文学期备课教案3篇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学期备课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二年级语文学期备课教案3篇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学期备课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二年级语文学期备课教案3篇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学期备课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二年级语文学期备课教案3篇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学期备课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二年级语文学期备课教案3篇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学期备课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年级语文学期备课教案3篇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学期备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语文学期备课教案3篇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学期备课(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年级语文学期备课教案3篇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学期备课下面是我整理的二年级语文学期备课教案3篇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学期备课,供大家阅读。二年级语文学期备课教案1登鹳雀楼(一)复习引入,揭示课题。1、指名背诵夜宿山寺。2、学习登鹳雀楼(板书课题)(1)简介作者。(板书:王之涣)(2)释题。鹳雀楼,旧址在山西省永济县。因常有鹳雀在那儿栖息,所以人们把这座楼取名为“鹳雀楼”,楼共三层。一天,诗人王之涣登上了鹳雀楼,眺望落山的太阳,奔腾的黄河,想得很多,就在楼上写了登鹳雀楼这首诗。指名说出题目的意思。(将学生引入诗境)(二)理解词句的意思。1、学生默读诗句,查字典理解词语,并结合词义自己小声说出每句诗的

2、意思。注意启发学生,对每个词加以理解后,适当添加一些恰当的词语,再调整一下顺序,把意思连起来。2、小组讨论。3、全班交流。4、指其中一组讲给其它小组听。5、小组内互讲。(以上学生活动不少于15分钟,意在培养学生自行获取知识的能力)第一、二句:理解“白日”“依”“尽”“入海流”的意思。这里教师应向学生讲清:鹳雀楼距离黄河入海处有千里之远,在楼上是看不到黄河流入大海的。这里的“入海”是说明“流”的方向。说出这两句诗的意思。第三、四句:理解“欲”“穷”“千里”“目”“更”各是什么意思?说出这两句诗的意思。(三)反复诵读,启发想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1、默读思考:这首诗主要写什么?(登上鹳雀楼看到的

3、景物和产生的想法)(板书:看想)哪些诗句的内容是诗人看到的?哪些诗句的内容是诗人的想法?诗人看到了什么?2、出示投影,教师指图描述。(这就是鹳雀楼。一天傍晚,诗人登上了鹳雀楼,他放眼望去,看到了气势壮丽的景色:夕阳靠着山慢慢地落下去,黄河水滚滚地向大海流去。)3、学生边想象,边描绘画面。4、小组内互相描绘。(培养学生观察、理解、想象和表达能力)5、教师小结设问:鹳雀楼共有三层。这是诗人登上二层看到的由青山、白日、黄河构成的气势壮阔的图景,那么看着眼前的景象,诗人有怎样的想法呢?(要想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就要再上一层楼)诗人登高远望,写出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千古名句,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

4、理?(板书:站得高看得远)这两句表现了诗人一种怎样的精神?6、指读全诗,进一步体会诗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7、小结:后两句是千古流传的名句,蕴含着“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至今常常被人们所引用。(引导学生领悟哲理,体会诗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四)指导朗读、背诵1、感情朗读全诗。(自由练读,同座互读互评,指名读,大家评)2、小结。3、背诵全诗。(五)识记字形,指导书写。(六)总结。通过学习这首诗你有什么收获?(适时教育学生学习诗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七)完成课后3、4题。二年级语文学期备课教案2孔繁森教学要求:1、通过学习课文,体会孔繁森是关心人民,无私奉献的优

5、秀援藏干部。2、结合课文理解“请求”、“恳求”的意思。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准备:与课文及教案配套的课件。教学过程:一、雄伟的布达拉宫图片,音乐公仆赞,渲染气氛。二、朗读课题。1、个别读题。2、出示孔繁森照片。3、老师给我们讲了有关孔繁森的哪些故事?4、你佩服尊敬他吗?再读题。三、学习第一节1、导入:1992年,拉萨市附近发生了地震,12岁的曲尼,7岁的曲印和5岁的贡桑失去了自己的爸爸妈妈,是孔繁森收养了他们。2、在课文中找出哪个小节写这个意思?个别读。3、共几句话?4、出示第二句,点击“孤儿”(1)个别读词语。(2)用课文中的话来说说“孤儿”的意思。(失去亲人)(3)多可怜的孩子,谁

6、能读好这句话?个别读。(4)指导:读得慢点,语气低沉一点。5、出示第三句。(1)自读,这句话什么意思?板书:抚养孤儿(2)小朋友,你是谁的亲生儿女?你的爸爸妈妈是怎么抚养你的?能讲讲爸爸妈妈爱你养你的感人的小事情吗?(3)孔繁森旧案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抚养三个孤儿。出示:曲尼生病住院了,_。曲印犯了错误了,_。曲印学习退步了,_。小贡桑尿湿了床,_。选择其中的一条,也可以说老师没有例举的,想象孔繁森怎么样关心爱护三个孤儿的?用自己的话说一说。(4)交流说话。(5)孔繁森真是一位伟大的父亲!他是藏族小朋友共同的父亲!谁能用优美的朗读来赞美他?个四、学习第三节1、导入:孔繁森每次下乡见到生活贫困的藏

7、胞,就要拿出自己的钱来帮助他们。往往只过了半个月,他的工资就没了,有时连伙食费都交不起。自从他收养了三个孤儿,他的生活就更艰苦了。于是他想到了献血。2、出示第一句(1)个别读,范读。(2)这句话中的哪个词语让你感动了?为什么?夜里、悄悄地:不想让别人知道,不想给别人添麻烦,不要别人的资助,坚持要抚养孤儿。读好这些词语。(3)请求如果你是孔繁森,你要向医生要求献血,你怎么说?告诉医生自己要献血,希望医生答应,这就是“请求”这样让我们感动的话,一起来读好它!3、可是医生不同意,因为孔繁森年纪太大了,头发都白了,身体又不好,献血对他的身体健康很不利。4、医生不同意,孔繁森更着急了,他会怎么对医生说啊

8、?5、孔繁森这样坚持着,诚恳地表达自己要献血的意思,就是课文里的哪个词语?出示第三句,点击“恳求”读词语:个别,齐读。6、注意“再三恳求”,理解。读词语。7、孔繁森这样诚恳地再三请求,医生只好答应:“那还吧,但你只能献一次,下次我是不会同意的!”医生这是(勉强答应)8、孔繁森拍成电影,是很感人的,老师想请小朋友一起来表演一下。想演角色的快念台词。9、师生共创情境,启发学生根据课文扩展,特别是说出“请求”和“恳求”的内容来。五、学习第四节1、1993年,孔繁森共献血三次,得到了900元的营养费,他用这些钱来2、藏胞们知道了这件事,都感动地流下了眼泪,他们会说?3、千言万语难诉藏族同胞对孔繁森的婶

9、婶感激和热爱,有一首诗这样写,有一首歌这样唱:出示歌词(1)自读(2)太阳和月亮有同一个母亲,他们好象是(兄弟)(3)太阳和月亮如同兄弟,藏族和汉族也有同一个母亲,他们也像?(4)汉族和藏族这亲如兄弟的关系是怎么得来的?这些和孔繁森有什么关系呢?看看孔繁森在西藏雪域高原留下的足迹。出示孔繁森的一组照片。(5)有了像孔繁森这样的援藏干部,才有汉藏一家亲的情谊,是孔繁森架起了汉族和藏族人民的友谊桥梁。(6)孔繁森是汉人民的儿子,也是藏族人民的儿子。藏族人民深切地怀念深情地唱,老师想深情地读。(7)学生读。自练六、学习第一节读了课文,你知道孔繁森是怎样的人?板书:优秀的援藏干部个别读第一节七、总结课

10、文1、小结板书:孔繁森来到西藏高原工作10年,与藏族人民同吃苦共患难,把藏族的老人当作自己的长辈,把藏族的孩子看得比自己的孩子还亲,为汉藏的友好交往架起了不朽的桥梁,用自己的一生谱写了汉藏友谊之歌。2、让我们深情地呼唤他的名字孔繁森让我们深情地呼唤他的名字孔繁森优秀的援藏干部孔繁森孔繁森优秀的援藏干部3、让我们听着歌曲,看着孔繁森曾经路过的痕迹,永远记住这个响亮的名字,记住他为汉藏友谊作出的贡献。二年级语文学期备课教案3青松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体会青松不畏严寒,纯洁高尚的品格;在诵读中领悟诗人情感;第一课时一、旧知导入1

11、、小朋友们一起背诵我们学过的识字5,谁能说一说,你对青松的了解?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诗(相机板书)青松。3、知道是谁写的吗?我们在一年级的时候学过陈毅探母,知道陈毅元帅对母亲十分孝顺,但是你们可能还不知道,他还是一位文学修养特别高的诗人呢?今天,让我们从这首诗中了解他吧!二、初读求正确、流利1、小朋友们先听一听老师的朗读。教师范读。听了老师的朗读,再看看插图,你猜一猜这首诗写了什么?2、你们想要读得好,那就从读准字音开始吧!3、常规自读,圈画生字,检查生字学习情况。4、指名读文,检查字音是否准确。5、多种形式朗读,强化字音,评价是否注意了诗的节奏。三、学习生字1、本课6个生字,“挺“字要具

12、体指导,注意第四笔是撇,不是横,右边部分是“建字底”。其它字可采取学生自学的方式,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记住字形的。2、学生描红、临写。第二课时一、一读理解诗意1、上节课,我们能把这首诗读得正确、流利,这节课,我们再来读一读,看看这首诗怎样写我们熟悉的青松的?请小朋友自己认真读一读,相信你有很多地方自己能读懂,实在不懂的一会儿你提出来大家帮你解决?2、学习第一二句。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引导学生看图释疑。学生可能对“挺且直”不理解,可做如下引导:请你先看看课文中的插图,厚厚的雪聚集在松枝上,这时的松树,是个什么样子?(松树笔直的站立着)你能做个挺且直的姿势吗?你的身上压着厚

13、厚的雪,但是你却傲然挺立,你能读出这样的感觉吗?找生读,同桌间读。听了你的读书,老师知道你读懂了这两句诗,加上你的想象说说这句诗的意思吗?3、学习第三四句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1)过渡:上面的两句诗,我们知道了大雪重压下的青松,宁折不弯,多么可敬啊!我们接着读后两句,看看陈毅元帅又想到了什么?(2)按前两句学法,学生提出问题,组织讨论释疑,这两诗中的“高洁”一词学生有的可能理解,可让他发表自己的意见再集体补充。(3)如果学生不理解,可以再次引导:冬天到了,许多树木都落光了叶子,松树怎么样呢?(树干笔直,树叶苍翠,这就是高尚。)看图:想想雪化之后松针的颜色会怎么样呢?(更加苍翠、碧绿,这就叫

14、纯洁)你就是大雪重压反而更加苍翠碧绿的松针,你现在带上这种感觉再读一读这两句诗吧!你能用青松的口气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吗?(你想知道我们松树的高尚纯洁吗?冰雪马上就要融化,那时你再来看吧!)4、讨论怎样停顿才能读出诗中的意思。读一读,在什么地方停顿更能表现青松的“挺且直”和“高洁”呢?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找生读,再相互评价,然后男女生赛读。二、再读体会诗人情感1、小朋友知道这是陈毅元帅什么时候写的这首诗吗?请你们读读练习与测试中“小资料”中的这段话。说说这里大雪指的是什么?(经济困难)青松指的是什么?(中国人民)2、你现在就是面对困难威武不屈的中国人民,你可以加上动作,再来读一读。3、请小朋友看一看127页的读读背背,图中是为了建立新中国,在敌人的屠刀下威武不屈,大义凛然的烈士们,他们就像脚下的宁折不弯的青松,你还可以加上动作,再来读一读。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