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卫生服务站各种制度参考范文(十篇)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7448494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区卫生服务站各种制度参考范文(十篇)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社区卫生服务站各种制度参考范文(十篇)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社区卫生服务站各种制度参考范文(十篇)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社区卫生服务站各种制度参考范文(十篇)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社区卫生服务站各种制度参考范文(十篇)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区卫生服务站各种制度参考范文(十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区卫生服务站各种制度参考范文(十篇)(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社区卫生服务站各种制度参考范文一、根据医疗机构管理办法及有关规定,本着对病人负责的精神,凡遇到重大工伤和严重交通事故等病情危重的病员,有手术指征但又不能提供有效治疗的外科、妇科及骨折病人,不能确诊的疑难复杂病例、传染病人、恶性肿瘤病人、精神疾病急性发作期病人以及其它因技术、设备条件限制不能处置的病人,应及时向上级医院转诊。同时向病人或家属解释转诊原因,征得病人同意。二、征得病人同意后,全科医师应填写双向转诊登记薄和双向转诊通知单,向转诊医院提供详细的转诊资料,说明转诊目的,并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随患者转交医院。如为危急重病人转诊必须谨慎,应就地抢救处理,待病情稳定后方可转院。转院时应安排医务人

2、员护送,确保转院途中的安全和顺利。三、医院负责双向转诊的职能部门接到双向转诊通知单应及时、妥善安排患者进行相应的诊断治疗。四、病人转诊期间全科医师要跟踪随诊,与病人保持固定联系,定期向接诊的专科医师了解病_疗情况,协助专科医师为病人提供系统完整的医疗服务。病人转诊期间专科医师有义务接受全科医师的咨询,将病人的治疗情况反馈给全科医师。五、上级医院的住院病人病情稳定进入康复期时,专科医师应填写双向转诊通知单,写明处理过程、继续治疗的建议及注意事项,随病人返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科医师应就继续治疗和预后情况与专科医师保持密切联系,以取得帮助和指导,更有效地指导康复,必要时可再次转诊。为了更好地做好双

3、向转诊工作,提高医疗质量,上级医院有责任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务人员进行理论和业务指导以及带教培训工作。社区医疗服务工作常规全科医疗的基本任务是。通过全科医生的服务,为居民提供连续、快捷、方便经济的预防、医疗、保健、康复一体化的服务,以最大限度满足社区广大居民的卫生需求,需要培养和配备较高素质的全科医疗技术人员来完成社区一体化的全程服务,按照各项规章制度进行操作,严格进行评价和考核。一、医疗服务包括。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诊断明确的慢性病的医疗服务;疑难病症的转诊;急危重症的现场紧急救护及转诊;提供家庭出诊、家庭护理、家庭病床等家庭医疗服务。1、门诊服务。为社区病人提供门诊服

4、务。各项服务要做到专人负责与整体合相结合。2、家庭病床治疗。对需要住院,但由于各种原因不能住院或适应家庭病床治疗的患者,建立家庭病床,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务人员负责诊疗,书写家庭病历,进行家庭护理、必要时请专家会诊。3、开展送医送药上门服务。除家庭病床外,对于因卧床行动不便、或其它原因不能到医疗机构就诊的病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上门服务,包括诊疗和家庭保健服务等。4、转诊会诊服务。由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疗设备及技术的限制,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不能处理的病例,全科医生负责专家会诊,或转诊到上级医院。二、护理服务。认真做好门诊护理、家庭护理和社区护理。三、预防保健服务。按照预防保健工作制度做好预防

5、保健服务。四、康复服务。针对慢性病患者、伤残患者和老年患者等人群开展康复服务,使病人在身体、心理等方面获得最大限度的恢复。五、服务质量保证1、建立质量管理与控制小组。2、确定质量评价标准。3、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4、实行季度报表制度,每半年总结,进行服务效果、效益分析,不断改进服务质量。六、社区科研在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工作中不断积累社区卫生服务资料,总结经验,开展全科医疗研究,促进全科医疗发展。首诊负责制度1、凡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的危重病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务人员决不能以任何理由拒绝和推诿,要立即_抢救,必要时请上级医院专家会诊。如确无抢救条件应陪护转诊。2、对病人要有始有终,危

6、重病人经抢救后,待病情稳定时方可转院。3、首诊极大要认真对病人进行诊治,详细了解病史,认真进行检查和治疗,并做好病情记录。4、首诊护士要热情主动接待病人,安排好病人就诊或抢救,并对病人血压、呼吸、心跳、神志进行认真观察,并做好护理记录。5、对需要连续治疗或抢救的病人,要认真做好交接班,准确交待病情和治疗情况,并主动向病人及家属介绍接班的医护人员及其注意事项。危重病人转送制度1、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由于技术和设备条件限制,对危重病人应及时转诊治疗。2、重病人经抢救待病情(血压、呼吸、心跳、神志)平稳后才能转诊,要有医务人员陪同,并携带氧气及必要的抢救设备和抢救药品。3、病人转诊时要一次性搬动(病人一

7、担架一救护车一急诊室一病房),不能随意搬动病人和做不必要的检查,以防病人发生意外。4、转诊时,要详细写好病情介绍及抢救记录,到医院后主动向接诊大夫介绍情况,交接病人。5、病人转诊前,要做好家属工作,交代病情及注意事项,经家属同意签字后及时转诊。消毒隔离制度一、医务人员上班时必须穿工作服,必要时带口罩、帽子,做到衣帽整洁。下班、就餐等应脱去工作服。二、诊疗、换药、处置前后应洗手,必要时用消毒液泡洗,无菌操作时,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三、诊疗室和处置室应定时通风换气,定期消毒。四、各种医疗用具使用后均须消毒。床单、被服、枕套等要经常换洗,遇有特殊情况,及时更换。五、医护人员进入治疗室、处置室,

8、应衣帽整洁,严格无菌操作,私人物品不准带入室内。六、无菌物品设专柜放置,有菌物品、污染物品分开放置。七、坚持定期清洁、消毒制度,地面采用湿式清洁。八、1、医疗废弃物应分类装入特种垃圾袋(黄色),放入特种垃圾桶内。2、浸泡后的污水需用_的漂白粉消毒后,再倒入下水道。3、接触患者前后要用_“84”浸泡或用肥皂洗手流动水冲洗。4、发现传染病患者,必须按规定时限上报疫情,并按常规隔离。药品管理制度依据药品管理法和医院药剂工作管理办法有关规定,药品管理应按照“足额管理、合理使用、加强周转”的原则,实行“金额管理、重点统计、实耗实销”的管理办法:1、药品管理工作有专人负责。2、购进药品应由经管人员提出用药

9、计划报上级领导批准后统一购买。3、购进的药品应是国家批准的药品应按品种、规格、数量、标签、有关证件等方面质量要求进行验收,并登记在册备查。4、药品的贮藏、保管要符合有关规定,以确保药品质量。5、要按有关规定配备精神药品和_品,并加强效期药品和精神_品的管理,防止滥用和浪费。8、调配处方要加强核对,计量要准确,避免差错事故发生。9、发现药品不良反应和药品质量问题,要及时上报10、要定期盘点,做到帐目相符。医疗废弃物管理制度一、医疗卫生机构应对医疗废物进行登记,登记内容应当包括医疗废物的来源、种类、重量或者数量、交接时间、处置方法、最终去向以及经办人签名等项目,登记资料至少保存_年。二、医疗卫生机

10、构应当及时收集本单位产生的医疗废物并按照类别分置于防渗漏,防锐器穿透的专用包装物或者密闭容器内。医疗设备管理制度1、医疗设备要有专人管理,要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保养,填写记录,贵重精密仪器根据其特点,制定相应的保养措施。2、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检修,填写检修记录。3、理人员要不定期对仪器设备的保养情况,安全使用情况进行检查。4、工作人员应严格执行制度,以身作则,爱护仪器设备,任何人无权随意送人或外借。5、需报废的物品,需办理报废手续,任何人不得擅自处理。预防保健服务的工作常规包括。健康教育、计划免疫、预防接种、传染病管理及特殊人群的保健等。1、健康教育:(同健康教育工作者常规)2、计划免疫。健全

11、各种表、薄、卡、证,填写无误。按照免疫程序和用苗计划,领取、登记、保管各种疫苗。对社区儿童建卡率、“五苗”接种率、符合率达标。对疫苗执行冷链管理制度。认真_好安全接种,注意观察和处理接种不良反应。3、传染病监测、报告、记录、转诊、随访等管理任务。作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工作。4、人群的保健:(1)孕产妇。提供常规保健,并针对妇女的常见病进行普查和防治。(2)儿童。a提供常规保健,并对儿童的常见病进行普查和防治。b开展生长发育和行为发展监测,进行心理发育指导。c营养指导。d健_活习惯教育。(3)青少年:a常见病防治b青春期心理卫生教育c帮助解决与家长的交流和沟通问题d吸烟等不良习惯的矫治e

12、进行提高对考试等压力事件应对能力的教育(4)成人。针对职业等危险因素提供相应的保健。探索成年人的周期性健康检查的适宜项目及操作,对成年人进行周期性健康检查。(5)老年人:常见病防治:生活质量评价与促进;并针对空巢期、退休期等各期的老年人面临的问题提供有针对性的保健。(6)新婚夫妇。计划生育、避孕、_等咨询服务。5、慢性病管理。对社区常见的慢性病进行专门管理,包括针对慢性病及结核、肝炎等常见传染病、精神疾患等的健康教育,做好三级预防,避免和减轻并发症和残疾的发生,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1)印发健康教育宣传资料(2)定期_群众进行健康教育咨询和义诊(3)建立慢性病管理卡片(4)以家庭为单位对慢性病

13、进行干预(5)计算机管理服务差错及事故防范措施服务差错及医疗事故是影响医疗质量的重要因素,是关系到病人疾苦和生命安危的大事。因此,医护人员必须加强责任心,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严防服务差错和事故的发生,并加强学习,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以保证医疗护理质量。1、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规范医疗行为,减少服务差错、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的发生。2、加强医务人员安全行医的意识,经常反复学习各项规章制度和业务操作规范。每位医务人员都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本中心(站)的各项规章制度及岗位职责,以减少技术差错事故的发生。3、医生要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对病人认真问诊、检查、诊断。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并认

14、真书写门诊病历。4、护士要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对病人进行认真、耐心、温馨的治疗和护理,违反操作规程者给予处理并与经济挂钩。5、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及时发现错误及时改正,坚决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6、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要加强医疗服务中“三个一切”的教育,增强每个医疗人员的医疗道德修养和责任心,避免责任差错事故的发生。7、建立医疗差错登记本,发现问题及时登记、上报、处理,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8、把好进药关,严格主渠道进药,防止进入伪劣、失效、不合格药品和医疗用品。9、对危重病人要立即_就地抢救。必要时会诊,待病情平稳后转送上级医院治疗。10、医疗事故小组要经常检查环境卫生、消毒、药品、处方、一

15、次性医疗用品,凡病人诊断治疗情况发生问题,应立即纠正。11、发生差错或事故后,应千方百计采取措施,把损害减少到最低限度,并按医疗事故差错报告处理程序及时上报。12、发生严重差错或医疗事故后,要立即封存原始资料,严禁伪造、涂改销毁,以备有关部门调查处理。13、发生差错事故的单位和个人,如不按规定报告,有意隐瞒,按情节轻重给予处罚。14、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预防差错事故发生的宣传教育,树立医疗安全思想。医疗安全管理制度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杜绝一切差错事故发生。2、易燃、_物品及氧气瓶、电源和防火设备必须定点存放,责成专人负责并定期检查。3、毒、麻等限制药品标签醒目,抢救用物品固定基数,专人保管,定时检查及时补充,并要有登记。4、精密器械、急救药品要有使用说明卡及清点交接记录单。5、社区观察室、卫生间等地面要干燥无污水,防止病人滑倒致伤。6、掌握病人心理变化,避免出现意外事故。医疗纠纷责任追究制1、认真贯彻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严格执行差错登记制度,建立完善责任追究制。2、医疗纠纷将作为诊所机构校验、年终考评、优胜劣汰的一项重要依据。3、发生医疗纠纷必须及时上报,并迅速采取积极有效的处理和防范措施,不得隐而不报,更不能以一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