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练案46 宋明理学 岳麓版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7446269 上传时间:2023-01-1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练案46 宋明理学 岳麓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练案46 宋明理学 岳麓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练案46 宋明理学 岳麓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练案46 宋明理学 岳麓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练案46 宋明理学 岳麓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练案46 宋明理学 岳麓版一、选择题1(2018河南中原名校考评)东晋高僧慧远曾说“道法之与名教,如来之与尧、孔,发致虽殊;潜相影响,出处诚异,终期则同。”东晋道士葛洪著抱朴子有内、外两篇,“其内篇言神仙方药,鬼怪变化。养生延年,禳邪却祸之事,属道家;其外篇言人间得失,世事臧否,属儒家”。这说明(A)A儒、道、佛出现合流的趋势B佛、道挑战了儒学正统地位C儒、道、佛的终极目标一致D东晋最终实现了三教合归儒解析材料中高僧认为佛教与儒学“出处诚异,终期则同”,东晋道士著抱朴子的外篇“属儒家”,反映出东晋儒、道、佛出现合流的趋势,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出佛、道与儒学的融合,而

2、非挑战儒学,故B项错误;儒、道、佛的终极目标不一致,故C项错误;材料只反映出东晋儒、道、佛出现合流的趋势,没有体现出“合归儒”,故D项错误。2(2018河北“名校联盟”质监)据三国志记载,阮籍“才藻艳逸,而倜傥放荡,行己寡欲,以庄周为模则”。下列选项中能与阮籍的行为理念产生共鸣观点的是(C)A“存天理,灭人欲”B“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C“越名教而任自然”D“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解析根据“以庄周为模则”可知阮籍崇尚道家思想。“存天理,灭人欲”是南宋理学家的观点,故A项错误;“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体现了儒家的历史担当和社会责任感,故B项错误;“越名教

3、而任自然”体现了超越儒家伦理纲常、返回自然本真的精神,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故C项正确;“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体现了孟子的天命观,故D项错误。3(2018四川蓉城名校联盟联考)明代法律规定:“其夫殴妻,非折伤,勿论;凡民间寡妇,三十以前夫亡守制者,五十以后不改节者,旌表门闾,除免本家差役。”这反映了(D)A明代法律存在等级观念 B小农经济滋生性别歧视C明代政府禁止寡妇改嫁 D理学思想影响婚姻观念解析题干主要论述夫妻关系和寡妇守节的法律条文规定,没有谈及等级观念,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主要内容不是性别歧视,故B项错误;题干只是政府倡导寡妇守节,并不是禁止寡妇改嫁,故C项错误;宋明理学强调“

4、存天理,灭人欲”,影响到了人们的婚姻观,故D项正确。4(2018河南中原名校考评)二程认为,人性有“天命之性”与“气质之性”的区别,前者是天理在人性中的体现,未受任何损害和扭曲,因而是至善无疵的;后者则气化而生的,不可避免地受到“气”的侵蚀,产生弊端,因而具有恶的因素。这反映了二程继承并发展了(A)A孟子的性善论 B孔子礼的思想C荀子的性恶论 D佛教的天命观解析根据材料“二程认为,人性有天命之性与气质之性的区别,前者是天理在人性中的体现,未受任何损害和扭曲,因而是至善无疵的”可知,二程的观点与孟子的性善论有着异曲同工之处,故A项正确;孔子的“礼”主张克己复礼,故B项错误;二程认为“天命之性是至

5、善无暇的”这显然与荀子的性恶论是背道而驰的,故C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对天命观的相关涉及,故D项错误。5(2018钦州)宋理学家陆九渊认为:“物欲”和“意见”是人心之弊,所以要“剥落心蔽”、“发明本心”,用“读书”来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这说明他(B)A强调伦理道德 B主张心灵净化 C反对格物致知 D践行知行合一解析根据题目中“剥落心蔽”、“发明本心”得出:陆九渊主张向内求,主张心灵的净化,强调内在的“发明本心”,故A项错误;根据前面的分析,故B项正确;题目中并未提到陆九渊反对什么,仅限于提到其主张什么,故C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践行知行合一是王阳明的观点,并非陆九渊的观点,故D项错误。6(201

6、8佛山顺德)朱熹反复提到:“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皆所以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王阳明则强调:愚夫愚妇只要在日常行为的“事上磨练”,同样可以成为圣人。从中可以得知(B)A儒学思想家提倡“经世致用”B儒学呈现出世俗化特点C伦理道德是儒学的主要内容D成圣是理学的终极目标解析朱熹强调“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即日常生活应该遵守儒家伦理道德和礼节之道,王阳明强调普通人在良知的指导下从事日常实践活动也可以成为圣人,说明宋明时期儒学呈现出世俗化特点,材料并没有提及经世致用的思想,故A项错误;儒学呈现出世俗化特点符合题意,故B项正确;朱熹和王阳明的思想体现的是儒学呈现世

7、俗化的特点,并不是强调伦理道德是儒学的主要内容,故C项错误;朱熹和王阳明要求普通人也要遵守伦理道德并为此进行行为实践,并没有强调成圣是理学的终极目标,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美国历史学家狄巴里说:“如果我们仅仅把理学看作支持王朝体系的精神护符,我们便不大可能透过不变的中国的种种表面现象而发现理学的内在生命与动力”。材料二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曾说,宋代理学本质上是科学性的,伴随而来的是纯粹科学和应用科学本身的各种活动的史无前例的繁盛。摘编自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材料中美国历史学家狄巴里和英国学者李约瑟对待理学的态度有何相似之处?据材料与所学给出理由进行说明。答案相似:应当看到理学存在进步之处,具有一定科学性。说明:宋代理学吸取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在此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形成了更为成熟的理论体系;宋代理学主张仁者应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格物致知”的精神,宋代知识分子树立了科学观念、科学精神,主动积极去全面探索自然界事物的客观规律。宋代时,三大发明得以发展,其他领域的科学技术得到了高度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