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水利为中国粮食安全破题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7443098 上传时间:2023-01-1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水利为中国粮食安全破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让水利为中国粮食安全破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让水利为中国粮食安全破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水利为中国粮食安全破题(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让水利为中国粮食安全破题 全国水利工作会议于去年12月24日在南京召开,围绕如何做好202年乃至今后五年水利工作这一命题,与会官员及代表各抒己见。但对于水利工作将成为下一阶段中国粮食安全后盾这一认识,已几无争议。 “巧合”的是,12月22日在京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将“大兴水力强基础”置于02X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之首,明确传递出决策层大兴水利工作、护驾粮食安全的决心。 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是,上世纪9年代中期起,在种种因素的驱动下,中国的粮食生产重心出现北移趋势,粮食主产区集中于北方,北粮南运格局基本形成。众所周知,粮食生产是一种高耗水产业,而相较于南方,北方的水资源相对匮乏,农田水

2、利基础设施相对脆弱,上述粮食生产区域的不平衡现象加剧了粮食生产与水资源及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矛盾。要解决这一问题,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无可回避。 其次,须看到,中国粮食生产品种结构并不平衡。粮食生产不能满足日益明显的多样化需求。以大豆为例,02X年中国进口大豆4255万吨,相当于同期国内大豆产量的3倍左右,22X年的大豆进口量更有望突破500万吨。自给率的过低给中国造成了极大的风险,一旦国际大豆价格大幅涨价,中国不但难以抵抗,更有通过价格传导带动肉禽蛋奶价格上涨的危险。而由于中国可供利用的耕地资源有限,不可能再拿出足够耕地大面积种植大豆。这便要求中国设法提高大豆等作物的单产。而此时,加强农

3、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便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上述因素的存在,使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必要性凸显。此外,202X年频频发生的自然灾害,特别是年初发生的西南大旱,更是为决策者敲响了警钟。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农业的软肋便在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严重不足。这促使当局高度重视水利工作。 粮食生产靠什么。简言之,无外于政策、科技和投入。进入新世纪,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农村政策基本框架已基本形成,自202年至今,“一号文件”专属三农已成惯例,其对于农村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从政策、科技及投入方面不断向“三农”倾斜,从而创造了农业总产“七连增”的佳绩。当下,中国官方察觉水利这一“短板”并迅速行动,有望大兴水利,并为中国粮食生产打造一个全新局面。第 2 页 共 2 页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搜集,版权归原作者所以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上传人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