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趣》问题探究练习题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7439420 上传时间:2022-12-19 格式:DOCX 页数:1 大小:11.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童趣》问题探究练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童趣》问题探究练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童趣》问题探究练习题(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童趣问题探究练习题 、作者童年时常常明察秋毫,时有物外之趣,你认为根本原因是什么?分析:探其原因,关键是要揣摩“我的种种动作神态。参考答案:“我得物外之趣在于用纯真童心去体味察看和想像联想。、本文又题为“闲情记趣,你观赏作者所写的趣事吗?为什么?分析:此题为开放题。阅读既要“读透原文,又要“超越原文。要说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而且要有根有据。参考答案:略。、本文结尾处写道:“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从这一句的表达中可以看出幼年沈复除充斥童趣之外还有哪些特点。分析:从人物的神态动作中,来把握其性格特征。参考答案:善良,顾惜生灵。、如何理解作者“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的举动?分析:先联系上文,看看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作出这一举动的。作者正在神游于想像中的丘壑和山林之中,入神地观看“两只猛兽二虫斗于“丛林之中,不料一个“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伸舌将二虫一起吞食掉。年幼的作者被吓得六神无主,待到清醒过来,才发现所谓“庞然大物不过是一只癞蛤蟆而已。在这种情况下,他必然恼恨之极,这才出手惩办蛤蟆。抓住关键字“鞭、“驱,可以看出作者虽然对蛤蟆很痛恨,却并没有杀害它的意思,只是出口气罢了,表现了儿童善良的心灵。参考答案:他惩办蛤蟆,可能含有为两只小虫报仇,报复恃强凌弱者的意思,但从“驱之别院一举来看,主要原因是它破坏了自己享受神游“山林、坐山观“虎斗的审美情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