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科博士生学术论文发表情况调查分析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7439276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理工科博士生学术论文发表情况调查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理工科博士生学术论文发表情况调查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理工科博士生学术论文发表情况调查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理工科博士生学术论文发表情况调查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理工科博士生学术论文发表情况调查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理工科博士生学术论文发表情况调查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理工科博士生学术论文发表情况调查分析(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理工科博士生学术论文发表情况调查分析 欢迎,希望你们喜欢。一、导言随着博士生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博士生培养质量日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话题,而创新能力不强正是人们批评我国博士生教育质量的重要原因。袁本涛、延建林等通过大规模数据调查指出,我国博士生教育质量存在的首要问题是创新能力,尤其是原创能力较差,有影响的创新性成果少是其中重要的表现之一.奇克森特米海伊的创新能力系统模型认为,对于创新性的评价,不论它是想法、产品,还是算法、过程等各种形式的存在,都必须得到社会上的评价。没有一定的社会评价,就不能把一些怪异的想法和创新性的想法区别开来.对于博士生而言,外显的创新能力主要表现形式为发表的学术论文

2、、发明专利、科研获奖等的数量和质量,而在读期间的学术发表已成为衡量博士生学术生产力高低的一个显示度的符号。赵世奎、沈文钦等认为,博士生在读期间的学术发表是检验博士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是博士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是博士生进行职业选择的重要依据.Thomas Buchmueller4、Ronald Ehrenberg5等人的研究表明,在读期间有学术发表的博士生,毕业后的学术产出更高,毕业后更容易获得研究型大学的学术职位。本研究采用文献计量方法,通过对国内某985工程高校20112013年博士学位获得者发表的学术论文进行定量统计分析,了解我国理工科博士学位获得者的科研能力,并从生源状况与培养方式的视

3、角进一步探究哪些因素影响了博士生的学术发表能力,以期为我们探索博士生招生改革、学位标准制定、创新培养模式等研究生教育改革提供一定的启示和思考。二、数据说明及研究方法本文选取国内某985工程高校近三年1507名理工科博士学位获得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作为研究样本,数据来源于博士学位申请资料。20112013年共授予理工科博士学位1507名(不含留学生和同等学力人员申请博士学位),其中理科62名,涉及2个一级学科,工科1445名,涉及12个一级学科。文中统计论文认定标准为:学位获得者为第一署名、或第二署名但导师为第一署名;论文第一署名单位为学位授予单位。影响因素的研究重点考察两个方面,

4、一个是生源状况,主要考虑人口变量、本科就读院校类型、硕士学位获得院校类型;一个是培养方式,主要考虑录取类别、学生类型、学习方式、学习年限、论文类型等(见表1).(1997)6在Bibliometricindicatorsand analysis of research systems:Methodsandexamples一书中指出,发表论文数(the number ofpapers)、影响因子(impactfactor)、被引用次数(the number of citations)、合作者数量(thenum-ber of co-author)为评价科学技术活动的主要计量学指标,本研究采用这个观

5、点。因博士学位获得者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距检索时间较短,分析被引用次数意义不大,本文只考察其他三个指标。三、博士学位获得者学术论文的统计分析1.发表论文数发表论文数是对博士学位获得者科研产出的测量。1507名博士学位获得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共6568篇,人均发表篇。其中发表SCIE论文1750篇,人均篇,发表EI论文3616篇,人均篇。有SCIE论文发表的共838人,占%;有EI论文发表的共1264人,占%,既没有SCIE也没有EI论文发表,只有一般论文发表的4人,仅占%.分学科门类统计,理科博士学位获得者人均发表SCIE论文达到篇,62名博士学位获得者全

6、部有SCIE论文发表。工科人均发表SCIE论文为篇,1445名博士学位获得者中有%有SCIE论文发表。按一级学科来看,从图1可以看出,数学、物理、材料和生医学科发表SCIE论文最多,人均超过2篇,发表最多的达12篇;每位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均有SCIE论文发表,同时,这四个学科人均发表EI数是最少的。其他除力学外的工科,人均发表SCIE数均低于1篇,但人均发表EI数较多,均在篇之间,发表EI论文最多的达15篇。交通和动力发表SCIE论文的比例最低,均不超过40%.从发展趋势来看(见表2),总体上人均发表EI数略有下降,人均发表SCIE论文数和有SCIE论文发表的比例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特别是人均

7、SCIE论文数较低的机械、电子、信息、控制和交通等学科,上升速度较快。2.影响因子和合作者数量由于学术发表特别是高水平论文的发表周期较长,1750篇SCIE论文中有39篇目前还检索不到,本研究中影响因子和合作者数量采用剔除未被检索的论文统计(见表3).影响因子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期刊的水平和质量,进而反映出论文的质量。但是,由于影响因子的高低与其所属的学科或研究领域密切相关,不同学科间影响因子没有可比性。另外,我国的学科专业目录与JCR的研究领域分类并不完全一致,导致影响因子难以标准化。因此,不同学科论文的影响因子很难横向比较,本文只做纵向比较。影响因子最高(2011年:)的一篇是材料物理

8、与化学学科的博士生王建锋在Chemical Society Review上发表的论文。从发展趋势看,物理、电子学科篇均影响因子呈逐年上升趋势,而材料、动力、交通、航空宇航学科的篇均影响因子逐年有下降的趋势。论文的合作者数量反映了合作研究的程度和论文的学术影响力。篇均论文合作者数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发表的论文全部作者累计数除以发表论文数。1739篇SCIE论文中博士生独著的仅18篇,导师没有署名的有169篇,占总数的%.篇均论文合作者数是,其中生物与医学工程的篇均论文合作者数最高(),数学最低().合作者数量最多的是12人,合作者数量超过5人(含)的有511篇,占总数的%.四、影响因素分析SCIE收

9、录期刊一般会对申请发表的论文邀请至少三位熟悉研究主题的同行专家进行评审,专家的评审过程其实就是研究成果能否得到同行专家认可的过程。一般博士生培养单位也把发表SCIE收录期刊论文情况作为衡量理工科博士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本文仅从生源状况和培养方式对博士学位获得者发表SCIE论文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见表4).1.生源状况对学术发表的影响分析生源量作为博士生教育的入口,是博士生培养的前提,直接影响着博士生培养质量。(1)现实情况中,博导更愿意招收男博士生,那么是不是男博士生比女博士生会有更多的科研产出呢从统计数据看,不管工科还是理科,女博士生的人均SCIE论文数都比男博士生高,相比工科,性别对理科

10、学术发表的影响更显著。(2)获学位的年龄段集中在2434岁之间,占%.随着获学位年龄的增长,工科人均发表SCIE论文数逐步下降,而理科正相反。理科的年龄与学术发表的相关系数为,相关性较弱,而工科的年龄与学术发表相关系数为-,呈较强的负相关。(3)在博士生录取面试中,导师一般会考察候选人本科和研究生毕业院校,大多数更倾向于选择985或211高校生源。表4数据显示,从本科毕业院校来看,不管工科还是理科的博士学位获得者,人均发表SCIE论文数从高到低依次为:211高校、一般高校、985高校,本科毕业院校对理科的影响比工科更显著。从硕士毕业院校(提前攻博、硕博连读和直博生的硕士毕业院校均假定为获得博士

11、学位院校)来看,工科人均发表SCIE论文从高到低依次为:211高校、一般高校、985高校、科研院所,理科的顺序为:一般高校、985高校、211高校。但是,硕士毕业院校对学术发表的影响并不显著。2.培养方式对学术发表的影响分析我国博士生教育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培养方式不断丰富。从录取类别可以分为:非定向、定向、委培和自筹;从报考方式可以分为:普通博士、直接攻博(应届本科毕业生直接取得博士生资格)、提前攻博(选拨在读一年级优秀硕士攻读博士学位)、硕博连读(选拨在读二、三年级优秀硕士攻读博士学位);从学习方式可以分脱产、半脱产和不脱产;攻读博士学位的时间从3年的基本学制到最长学习年限8年;从从事博士

12、学位论文研究的性质可以分为: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应用技术研究。(1)录取类别中工科和理科的非定向方式人均发表SCIE论文均最高,定向和委培方式最低。定向和委培博士生大多为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工科中所占比例远远高于理科。录取类别对工科的影响比对理科更显著。(2)学生类型与博士学位获得者的学术发表之间的相关性较弱,两个学科门类中均是硕博连读类型的博士学位获得者人均发表SCIE论文数最多,工科的直博生比提前攻博高,理科正好相反。(3)学习方式与博士学位获得者的学术发表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脱产学习方式人均发表SCIE论文数最高,但工科的不脱产(在职学习)反而比半脱产的学术产出更高。(4)工科取得博

13、士学位平均需用年,理科需用年。随着获得博士学位的延长,人均发表SCIE数呈线性下降。工科、理科博士学位获得者攻读博士学位的时间与人均学术发表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表明两者之间存在较强的负相关关系。(5)从事学位论文的科研类型对学术论文的发表有显著影响。工科博士学位获得者从事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的比例为1:6:3,62名理科博士学位获得者中只有3名从事应用技术研究。从事基础或应用基础研究的博士学位获得者的学术发表能力明显比从事应用技术研究的高。五、讨论上述实证研究结果对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第一,国内大多数高校特别是985工程建设大学一直坚持将学术论文发表作为

14、质量控制的一种重要方法,统计数据显示,理工科博士学位获得者人均发表SCIE论文已达到篇,而实际上学校对申请博士学位发表论文的要求中仅有个别学科要求必须发表SCIE论文,这说明导师和博士生都认可高水平学术发表的重要意义。著名哲学家约翰帕斯英尔说:研究生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学术发表是博士学位获得者科研能力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但由于学科差异较大,不同学科对学术发表的数量和质量要求应有不同的侧重点,要平衡好数量和质量的关系,比如理科要求SCIE,但工科覆盖面广,不能一刀切,不同一级学科要根据学科特点、从事的科研性质,制定符合本学科博士生培养目标的学位标准和发表论文要求。第二

15、,研究结果显示,女博士生科研能力并不比男博士生差,在发表SCIE论文方面反而比男博士生更强。在大学和硕士毕业院校方面,也并非像人们常识性认识的那样,985高校、211高校生源比其他一般院校生源的学术发表能力更强。博士生培养个性化特点强,博士生招生要优化考核评价体系,弱化对生源院校、性别的凸显,重点突出科研创新能力的评价,加强对考生学术造诣、培养潜质、综合素质等方面的深度考察。目前为追求学术理想而报考攻读博士学位的考生并不多,特别是在职报考的考生,要深入考察其报考动机,是否为未来的研究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这也是评价生源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第三,理工科硕博连读的博士学位获得者学术发表能力最高,缘于攻

16、读硕士和博士阶段研究方向的延续性,比其他类型的博士生能更早的明确学术发展规划,因此,应适当提高硕博连读的比例。从事基础或应用基础研究的博士学位获得者的学术发表能力明显比从事应用技术研究的高,脱产博士生从事应用技术研究的比例为28%,而在职博士生的比例高达43%.在职博士生用于学业的精力有限,在实际招生中应适当控制比例。最后,理工科获得博士学位的时间已超过5年,近90%是超过三年获得博士学位,而国家对博士生的财政拨款、奖(资)助等经费投入是按照三年的学制配置的。24岁到34岁(85%在此年龄段获得博士学位)是一个人创新思维最为活跃的时期,而在我国,这个年龄段却正是生活等各方面压力最大的阶段。建议国家和博士生培养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