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案例分析报告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7439257 上传时间:2023-04-0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7.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汶川地震案例分析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汶川地震案例分析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汶川地震案例分析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汶川地震案例分析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汶川地震案例分析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汶川地震案例分析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汶川地震案例分析报告(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公共安全管理案例分析课程设计学院:应急管理学院班级:安管1203班姓名:学号:2014.12目录1. 案例简介32. 防灾减灾32.1建筑物抗震能力较差32.2群众应对地震能力较差.43. 应急准备43.1地震应急预案未能落到实处.43.2应急准备资源不足.44. 决策过程44.1始终把拯救生命放在第一位.45. 处置行动55.1事态界定55.2响应迅速55.3采用心理干预55.4社会力量广泛参与55.5军警结合,专业救援到位56. 信息管理66.1信息透明,发布及时.66.2多种传播媒介综合运转,联合作战67. 恢复重建67.1国家高度重视恢复重建工作67.2恢复速度迅速.78. 结果与影响

2、.78.1造成巨大的损失.78.2提高人民防灾意识.7汶川地震案例分析摘要: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0级大地震,造成了大 量的人员伤亡和严重的财产损失。事件发生后,相关部门快速响应,积极救灾。 汶川地震可谓是我国现代该类灾害的代表性案例,本文将从该案例的防灾减灾、 应急准备、决策过程、处置行动、信息管理、部门合作与冲突、恢复重建以及结 果与影响方面剖析该案例的整个应对过程。关键词:汶川地震案例分析Abstract: May 12, 2008 Wenchuan County of Sichuan Province, Richter 8.0 earthquake, cau

3、sing a large number of casualties and serious property damage. After the incident, the relevant departments of the rapid response, positive relief. Earthquake can be described as a representative case of such disasters of modern paper from the case of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preparedness

4、, decision-making process, the disposal action, information management, department of cooperation and conflict, reconstruc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results and impact case entire response process.Key words: Wenchuan Earthquake Case Analysis1. 案例简介汶川大地震,也称2008年四川大地震,发生于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 14时28分04秒,震中位于中国四

5、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映秀镇与漩 口镇交界处,四川省省会成都市西北偏西方向92千米处。根据中国地震局的数 据,此次地震的面波震级达里氏8.0级,破坏地区超过10万平方千米。地震烈 度可能达到11度。地震波及大半个中国及亚洲多个国家和地区。北至辽宁,东 至上海,南至香港、澳门、泰国、越南,西至巴基斯坦均有震感。截至2008年9月18日12时,汶川大地震共造成69227人死亡,374643人 受伤,17923人失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破坏力最大的地震,也是唐山 大地震后伤亡最惨重的一次。2. 防灾减灾2.1建筑物抗震能力较差汶川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来说较为落后,建筑物大多都是上个世纪九

6、十年 代的建筑物,当时预制空心楼板中大量使用冷拔低碳钢丝构件的房屋,以及在农 村建房中大量使用“十打垒”等土筑墙形式,用泥、砂或糯米浆为主要粘结材料 的房屋,其整体性和抗震性均差,对于里氏8.0级的地震无力抵抗,在农村房屋 基本全部倒塌,城市大部分建筑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在这次地震中倒塌房 屋536.25万间,损坏房屋2142.66万间。2.2群众应对地震能力较差从1976年唐山大地震之后,我国就没有发生过如此重大的地震,因此当地 人民群众对于地震的警惕性较低,没有了解过面对地震时应该如何避难,更加没 有进行过面对地震的演习演练。所以在发生地震时,群众的第一反应就是逃跑, 毫无理性可谈,在

7、这样慌乱的状态下,能够逃避地震的几率就更加的小。群众在 逃避的同时也不会寻找适合避难的地方。在这样慌乱无序的避难状态下,人员的 伤亡就达到了一个惊人的数量。3. 应急准备3.1地震应急预案未能落到实处2006年1月,我国为了使地震应急能够协调、有序和高效进行,最大程度 地减少人员伤亡、减轻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通过了地震应急预案,明确要求地 震灾害事件发生后,有关各级人民政府立即自动按照预案实施地震应急,处置本 行政区域地震灾害事件。但是目前我国的应急预案仅仅只是停留在“纸上谈兵” 的阶段,并未进行相应的应急演练来检验预案的操作性,使地震应急预案还停留 在书面上,未能真正发挥出应有的作用。3.2

8、应急准备资源不足应急准备的资源包括了应对的专业人员、技术与物资。在汶川地震之前,汶 川很少发生重大的灾害,因此对应急管理不够重视,对于应急管理专业人员的培 养几乎没有,也没有专业的应对技术。汶川是一个较为落后的小县城,对于防灾 的物资储备很少,不足以用于灾害前期的应对。所以当地震来临时,当地政府无 法快速的响应,这延误了救灾的最佳时期。4. 决策过程4.1始终把拯救生命放在第一位地震发生后,相关部门迅速介入指挥救援,首先是由地方政府进行指挥,之 后上级部门陆续到达并接管指挥权,地震发生两小时后温家宝总理到达现场进行 指挥救援。不管是任何一级政府进行指挥时,都要求将拯救生命放在第一位,迅 速集结

9、各种救援力量,进行人员的抢救,同时要求军方介入救援,与军方形成良 好的合作。整个决策过程都是围绕拯救生命来进行的。5. 处置行动5.1事态界定地震发生后,胡锦涛总书记立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尽快抢救伤员,保证灾 区人民生命安全;温家宝总理也正赶赴灾区指导救灾工作;成都军区、武警四川 总队和驻川某师5000余官兵根据上级命令正紧急赶赴汶川地震灾区参加救灾; 中国地震局派出一支180人的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赶赴四川地震灾区;16时28 分,成都空军的两架直升机起飞,赴汶川震中灾区了解灾情,帮助抗震救灾;通 信、铁路、公安、航空、电力、卫生等部门也都立即启动了应急预案,开展救援 工作。5.2响应迅速灾情

10、发生后不到半个小时,国家领导人、中央各部委、各级政府、民间组织 迅速行动起来,开展抗震救灾工作,各地人民特别是灾区人民也自发组织起来, 开展互救、自救。一切救援行动都在紧张而又有条不紊地进行。5.3采用心理干预汶川地震使数以万计的民众丧生,许多劫后余生的灾区公众或惊魂不定,或 沉浸在丧失亲友的极度痛苦之中,重创了灾区社会公众的心理。我国政府本着以 人为本的原则,对于社会公众实施心理干预,其介入时间之早、力度之大,实施 范围之广,发挥作用之好,为历年来所有自然灾害之最,这不仅极大地凸显了政 府的人文关怀,同时也为灾区的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5.4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在汶川地震救援的过程中,社会力量

11、发挥了突出的作用。救灾现场,志愿者 身影频现,全国各地民众踊跃为灾区献血、募捐,政府、企业与其他社会组织之 间有效地组合力量,形成了政府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局面。5.5军警结合,专业救援到位截至2008年5月18日12畤,军方及武警共出动113080人,来自五个军区、 涉及20于个兵种;出动各型飞机1069架次,动用各种运输、后勤保障设备11 万台。从废墟中挖掘被埋人员21,566名,救治受伤人员34,051名,转移安置受 灾群众和遮客205,371名;调运各类物资7.8万多顿;抢修道路557公里。基于 救灾需要,总参谋部按照应急预案,首次无偿征用了国内民航公司的12架民用 客机,以弥补军队

12、运输力的不足。总共参与地震救援行动的军队人数为14.6万 名,其涉及地域、动用力量等,都创下了中国解放军和武装警察部队抗灾历史记 录,军队在地震中的表现得到各界的赞许。6. 信息管理6.1信息透明,发布及时地震发生后不到半小时,我国几乎所有的媒体都在第一时间进行了报道,包 括当地灾情、死亡人数、地震局的权威发布、政府采取的救援措施、专家的讲解、 各方面的反应以及地震发生时的应急办法等,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更是长时间直 播相关消息,使全国人民尽可能快地了解灾情,并根据当地实际采取应对措施。而这次灾情的报道,也可以说是我国历次地震中最快速、最及时的报道。这 不仅是新闻技术的进步,也是政府信息公开、充

13、分尊重公众知情权的体现,有效 地避免了各地民众产生恐慌。如北京民众因为有了媒体的报道,在感觉到震动后, 没有惊慌失措,而是井然有序地撤到安全地带,不因余震而产生混乱,造成更大 的次生灾害和后继损失。6.2多种传播媒介综合运转,联合作战传统媒体在公信力上优势明显,其中广播媒介凸显其特定危机情境下的独特 作用(地震后,各种媒体全部中断,但四川各地均可收到两个以上抗震救灾广播 频率);新兴媒体反应迅速、优势突出。且往往为传统媒体“补缺”此外,新兴 媒体在社会动员和组织、社会监督上的力量也初步体现。7. 恢复重建7.1国家高度重视恢复重建工作2008年6月18日,中国国务院正式颁布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

14、对口支援 方案,决定举全国之力,建立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支援机制,以加快地震灾区灾 后恢复重建。具体由中央政府根据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区域发展战略,组织东部 和中部地区省市以“一省帮一重灾县原则”,各省市在3年期内、以不低于1% 的财力对口支援重灾县市重建工作。其中支援方为广东、江苏、上海、山东、浙 江、北京、辽宁、河南、河北、山西、福建、湖南、湖北、安徽、天津、黑龙江、 重庆、江西、吉林共19个省市,受援方为四川省北川县、汶川县、青川县、绵 竹市等18个县市,以及甘肃省、陕西省受灾严重的地区。主要援助项目为提供 规划编制、建筑设计、专家咨询、工程建设和监理、建设和修复学校、住房、医 院、交通等内容

15、。至2010年5月12日地震后两周年,对口支援省份完成投资已 经超过640亿元,完成预期目标的80%以上。7.2恢复速度迅速2008年9月19日,中国国务院颁布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 该规划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持编制,4000余名设计人员参与,决定用三 年时间使灾区的基本生活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达到或超过灾前水平,其中具 体对住房、建设、公共设施、产业重组、生态环境、民族关系、重建基金等9 大类专项36个子项目进行具体规划。截止2010年5月,四川地震灾区38个需 要恢复重建的重点城镇中,已有33个完成重建主体任务。四川灾区39个重灾县 需恢复重建的3002所学校,已开工2997

16、所,开工率99.83%、竣工2609所,占 86.91%;在建及竣工的医疗卫生项目2200多个,近六成己竣工。至2010年5 月12日地震后两周年,四川、甘肃、陕西灾后重建已经完成投资超过7400亿元, 完成灾后重建投资计划的70%以上。在此基础上,中央财政部下拨汶川地震灾后 重建基金248.35亿元,重点支持灾后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防灾减灾、产 业重建等方面四千余个重建项目。8. 结果与影响8.1造成巨大的损失汶川大地震对中国造成了极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其中,四川、甘肃、陕西三省的 极重灾区和重灾区数量分别是39个、8个和4个,共51个灾区县,总面积达到13万多平 方公里。2008年9月4日,中国国务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