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玉》对外公开课教案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7433724 上传时间:2024-03-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香玉》对外公开课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香玉》对外公开课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香玉》对外公开课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香玉》对外公开课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香玉》对外公开课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香玉》对外公开课教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公开课教案香玉教学目标:1、了解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感受女性形象之“美”2、体味人物之间的“至情”3、了解创作主旨, “孤愤”如何理解,由“至情”和“女性美”的角度探究香 玉所寄托的“幽情”教学重难点:对所寄“幽怀”的理解与把握教学方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教具选用:多媒体课件,音频说聊斋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听歌曲说聊斋创设情境二、导入 1 我们听的歌曲题为说聊斋,今天我们一起说说香玉中的人与情,解一 解作者的“幽怀”。(板书:谈“情”说“人”解幽怀)导入 2聊斋志异自问世以来三百多年间广为流传,曾被誉为“风行天下,万口传诵” 的“ 一代杰作”!,形成“几乎家有其书”的气象。

2、那么聊斋志异 为什么会如此受人欢迎?我们今天就来尝试探究一下其中原因。三、品“美”文 解读文本(一)情节之美跌宕起伏,荡气回肠。 过渡:读完了这篇文章后,给我的最大感受是一个字“美”,今天我想让同学 们和我一起来感受下这篇小说“美”在哪里。让我们先进入小说的情节,看看 这篇小说写了什么内容。1、请学生复述故事情节,划分段落开 端(1):宫中读书,黄生邂逅二女郎发 展(2):香玉不测,绛雪为友伴黄生再发展( 34):至情感天,黄生细心护牡丹高 潮(5):香玉再生,二情依依再续缘结 局(6):眷眷情深,黄生二女共生死2、情节很美,“文似看山不喜平”,这篇小说情节上的最大特点恰恰就是 “跌宕起伏”,

3、请同学来说一说小说的情节为什么说是“跌宕起伏”的?(二)人物之美性格鲜明,色彩特异通过分析,我们看到这篇小说的情节很美,其实文中的人物也是很美的,我们 来一起说说文中的人物。 (板书:人)文中的主要人物有哪几位? (黄生、香玉、 绛雪)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男主人公黄生。1、黄生有文才,有至情 (1)黄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文中的两位女主人公其实对黄生都有过自己的 评价,不知道大家能不能找出来?明确:“不知君骚雅士”;“不知君固至情人也。”(2)黄生有文才,有至情,不知道从文中的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找并划出分 别展现其文才和至情的描写)2、香玉和绛雪过渡:请找一找对二位女子的描写,并说一说,在作者的

4、笔下,香玉和绛雪是 怎样的女子?(1)首先两位女子都是花妖,一个是牡丹花妖,一个是耐冬花妖,作为花妖, 自然具有花地特点,花的最大特点是什么?(美丽)我们来看看文中的香玉和 绛雪美不美?明确:首先外貌很美。(板书:美)(2)人美不仅美在外表,更重要的还是要有内在美,我们来看看她们的内在美 不美呢?(分组找对香玉和绛雪的直接及间接描写并结合情节,四人交流讨论, 可以两人分别找,两人分别说)明确:香玉:感情挚烈,温顺妩媚,爱情至上绛雪:矜持庄重,友善清雅,友情至上(三)情感之美-一往情深,生死相依(1)故事中的三位人物性别不同,身份不同,性格不同,关系也不同,一个为 妻,一个为友,但是三个人有一点

5、是相同的,请问什么相同呢?明确:对感情都非常真挚。(板书:情)(2)为什么这样说?(找同学谈一谈)明确:香玉为爱而生,为爱而死,黄生为爱而生,三人最后相依而死,可谓都 是“至情”之人。香玉与黄生的爱情,生死不渝;绛雪与黄生和香玉的友情, 至诚至真。(板书:至)小结:通过分析,我们了解到了这篇文章的“美”之所在,情节美,人物美, 而人物间真挚的感情更美。三、明“幽”情-探讨主旨1、为何要写“至情”?引用材料:“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寄托如此, 亦足悲矣。”聊斋自志注:孤愤:韩非所著的书篇名。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韩非悲廉直不 容于邪枉之臣,观往者得失之变,故做孤愤。司马贞

6、索隐:孤愤,愤孤直不容于时也。后以孤愤谓因孤高嫉俗而产生的愤慨之情。学生看,过渡,在聊斋自志的这句话中,我们明确知道作者写作聊斋是有所“寄 托”的。问1.作者要寄托什么?寄托一种“孤愤”之情。(孤单,悲愤)但是香玉主要 写的是情之至,人之美,又是怎样寄托“孤愤”之情的呢?(1)补充材料一:“蒲松龄的真实生活” 家徒四壁妇愁贫,一人在外情孤苦。 一生始终挣扎在贫困线上。为了生计,做了 45年的私塾先生,与妻子儿女长 久分离,孤苦无依,再加上他本人性格耿介,交际范围狭小,所以朋友很少。 诗句:“此生所恨无知己,纵不成名未足衰。”一一偶感“知我者,其在青林黑塞间乎!” 一一聊斋自志讨论1:从蒲松龄的

7、生活境遇看,他为什么要赞颂“至情”? 明确:在孤独寂寞中,抒发自己个人对友情、爱情的渴望。补充材料二:辛酸科举路漫漫,社会黑暗民生苦?康熙年间实行文化专制,大兴文字狱,继承明科举制度。? 蒲松龄为了温饱,挖空心思,一辈子用几十年的时间参加科举考试,屡 战屡败,屡败屡战。 19 岁成秀才, 72 岁补为岁贡生,可谓饱受科举制度 给自己带来的精神之苦。? 蒲松龄生于明末 , 成长并生活于清初 , 当时社会急 剧动荡。由于地主阶 级的残酷剥削 , 清军的烧杀掳掠,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城市凋敝 ,田园荒芜 , 白骨蔽野 , 遍地疮痍。在蒲松龄出生前后 , 他的家乡山东几乎年年发生水 旱蝗灾, 以至于“

8、人相食” , 有些省区甚至“父子兄弟夫妻相食”。讨论 2:我们从材料可以看出蒲松龄的悲剧其实是由什么造成的?是他自己吗? 蒲松龄少就以文才而出名,但是结果怎样?并且我们看到他所处的明末清初的 社会又是怎样的社会? 明确:科举制度残害人的精神,而社会的黑暗又使民不聊生。这样的社会中人 们渴求“至情”。补充材料三:封建社会男女感情受到封建礼教的种种束缚? 战国孟子 . 离娄上:“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孟子滕文公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 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礼记.曲礼:“男女不杂坐,不同施枷,不同巾栉,不亲授。 女 子,已嫁而反(返),兄弟弗与同席而坐,弗与同器而食。

9、”? 明沈采千金记第十一出:“多谢客官。自古道男女授受不亲, 侍奴家放在地下,客官自取。”讨论 3:封建礼教下的男女能不能拥有文中黄生、香玉及绛雪间真挚的爱情及友 情?(不能),封建礼教其实是对这种人间至情的一种限制与压抑,甚至是一种 剿灭。从这个角度理解,蒲松龄抒写“至情”又有什么更深的意蕴? 明确:更是对整个封建社会几千年来的封建礼教对真情扼杀的一种否定,在一 定程度上,是对封建礼教的一种不满与反抗。2、为何要把香玉和绛雪描写地如此美丽? 过渡:封建礼教是残忍的,它不仅扼杀真情,其实纵观整个封建社会,封建礼 教更是扼杀了无数的美丽少女。甚至在历史上包括在文学作品中都产生了很多 丑化女性的现

10、象,这更是对女性的一种亵渎。比如,所谓“红颜祸水”,“唯 女子与小人难养也”等等说法,比如文学作品中对女性形象的刻意丑化,大家 能不能举一些出来?(如,水浒传中的潘金莲,阎婆惜,即使是水浒中的 女英雄也都是一些丑陋的形象,如孙二娘 ; 西游记中的女妖精们大都残忍狡 诈)但是聊斋志异中的女性是怎样的?(香玉、绛雪,美丽善良)(可适 当拓展其他女性形象, 看时间而定) 作者是不是仅仅要表现女子的美丽善良呢? 明确:聊斋志异中的女子大多都是美丽善良而又多情的,正是至善至美的 化身,所以从这一个层次上说也代表着蒲松龄在黑暗现实中对至善至美的追求, 并且赞美女性本身就是对封建制度封建礼教的一种反抗。 小

11、结:在不当有“真情”的时代却偏要萌发“真情”,在女子深受压迫的时代 却偏要为女子们唱出一曲曲赞歌,仅此而论,蒲松龄讴歌真情挚爱、讴歌至情 至性的女子本身,就是对封建礼教的批判与否定,而其情愈真,其人愈美,愈 显出礼教迫害之不合理与残酷。四、课堂小结 正像说聊斋中所唱,聊斋是这样一部“笑中也有泪,乐中也有哀”奇书, 由于所处时代的限制,聊斋志异中的一些篇目在我们现在读来与我们现在的道德、思想会有其矛盾之处,但书中所塑造的光彩夺目的女性形象们,以及 所包蕴的深层次的主旨还是值得我们不断欣赏不断探究的。问:大家有没有什么疑问或自己的见解?可以大胆地说出来大家一起交流交流(有可以讨论,没有进入下一环节)五、作业 :“我”解其中味请自读王六郎,写一篇鉴赏性的文章,不少于 600 字。要求:有自己的见 解,并能有理有据。提示:可从情节、人物、主旨、艺术手法等方面探究。板书设计:谈“情”说“人”解幽怀情之至 人之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