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机和发电机》教学设计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7432378 上传时间:2023-08-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动机和发电机》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电动机和发电机》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电动机和发电机》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电动机和发电机》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电动机和发电机》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电动机和发电机》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动机和发电机》教学设计(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电动机和发电机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及设计思路】 【学习目标】【教学重点】 电 动机的原理和磁生电的条件。【教学难点】 电动机的换向器是怎样自动改变电流的 方向 .探究磁生电的条件。【学生起点分析】 【教学过程设计】学技术创造美好生 活,增强节能环保意识,初步树立创新意识.) JP。二、发现磁生电现。 提出问题:利用玩具电动机能否反过来实现机械能转化 成电能。演示:卸下玩具电动机的电池(没电了) ,将原来装电 池的接片接入一个发光二极管,快速转动轮子看到发光二极 管发光(有电了) 。拆卸玩具让学生观察结构:磁体和线圈。(引导学生观察电动机外壳吸引大头针帮助判断是磁 体。(设计意图:制造认知冲突,激

2、发探究热情 .培养电生磁 的逆向思维和电动机的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逆向思维.使学生从生活现象中发现问题回到物理课堂探究学习成为一种 习惯,为下一步探究磁生电的条件做好铺垫.。三、探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学生介绍法拉第资料, 谈感受 .( 通过课前收集科学家资 料了解科学家们是怎样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达到成功的彼 岸.。(PPT)展。(一)探究: “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活动安排。1. 提问:要模拟玩具车电机产生感应电流,需要哪些实 验器材。2. 怎样证明电路中有感应电流呢?(介绍灵敏电流计, 学生连接电路,自己摸索,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并汇报 .。我们可以制作一个磁体模型。3. 一端表示 N

3、极,一端表示 S 极,红色线表示磁感线, 用小刀代替导体(线圈)演示切割磁感线运动和不切割磁感 线运动 .请同学们自己探究: “有磁场但不产生感应电流的条 件。(二)探究:感应电流的方向跟那些因素有。1. 提出问题:感应电流的方向跟那些因素有关?请同学 们讨论一下。2. 请同学们根据: “探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的活动作 出猜想。3. 同学们利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并讨论方案。4. 实验探究并记录观察结果。(1)当磁场方向相同时,改变导体切割磁感线的运动 方向时,感应电流的方向(改变 /不变)。(2)当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方向相同,改变磁感线方 向,感应电流的方向(改变 /不变)。(3)当同时改

4、变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方向和磁感线方 向时,感应电流的方向(改变 /不变)。5. 在上述活动中,闭合电路的哪一部分相当于电源。(意图: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让学生自己摆弄,在 无意中发现感应电流的产生,易调动主动探究的意识在逆向 探究,符合科学探究发现的真实,学生体验感悟研究方法 .(PPT)讲述科拉顿错失良机.(让学生帮助分析失败原 因,增强团结合作意识 .。四、观察“手摇发电机发电。(PPT)观察一台最简单的实验室演示用的模型手摇发电机 .完成以下问题。( 1)观察手摇发电机模型的结构。( 2)摇动手柄时,小灯泡会,说明电路中有.灯的亮度(改变 /不变),说明电流的发生变化。( 3)将小

5、灯泡换成小量程电流表,缓慢摇动手柄,指 针,说明电流的发生变化。( 4)连续转动线圈,观察每转一圈,电流方向改变的次数(5)总结:线圈在磁场中转动时产生的电流的大小、 方向都随时间发生周期性变化,我们把这种电流叫交变电 流。(6)发电机在发电时,消耗了能,获得了能,即实现 了能转化为能。(7)发电机线圈转速越快,小灯泡亮度越。(意图:通过引导观察发现突破难点,小灯泡亮度的改 变、小量程电流表的指针的偏转情况,理解什么是交流电 . 线圈每转一圈电流方向改变两次,理解“周期性变化”.转速对小灯泡亮度的影响 .。师:请同学们利用制作的电动机改成发电机将小喇叭接 入,听听小喇叭是否能发声?能否设计一个

6、户外活动时便携 的可发电的手电筒。展示手按发电手电筒 .(意图:利用所学解决简单问题, 再次体验任何发明的基础是科学探究的结果,初步具有创造 发明的意识 .。五、展示课前学生收集的发电类。(PPT)介绍常规发电和新型发电实例。反思 本节教学设计主要围绕两条线索展开:( 1)尊重学生,学生从模仿教材自制电动机开始,在动手实践中发现 问题,在小组交流,思维碰撞中生成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不断地改进完善设计方法中内化知识,渗透方法,提升能力,学会协作,在经历中科学历程,享受劳动创造快乐;( 2)尊重科学,“模仿一一改进一一创新”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对知识的整合,让“电”与“磁”产生新的内容“电动机”与“发电机”,“电生磁”的逆向思维和电能与机械能转化的逆 向思维, 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的渗透 .从“物理模型” “发 明机器”,从“理想”一一“现实”,无不尊重科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