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合文化》阅读附答案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7431445 上传时间:2023-12-11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2.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和合文化》阅读附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和合文化》阅读附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和合文化》阅读附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和合文化》阅读附答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和合文化阅读附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对于和合文化,可以从多角度来解读。有人从中读出一种文化战略。有人从中读出一种社会理想,都讲出了一番道理。我别出心裁,想把和合文化解读为一种健全的心态。在我看来,“和合 一词中的“合,应该是指人的多种精神诉求的汇合。道理很简单,只有在具备两个以上要素的情况下,才能谈得上“合;倘假设只是单一要素,基本就谈不上“合 了, 多种要素凑在一起,有可能发生冲突,也未必就一定发生冲突。即便发生冲突,也未尝不可以化解。成功地化解冲突,便进入了“和的状态。所谓“和,应该是指多样性的统一, 是指冲突的化解。显而易见,这种意义上的“和,有别于“同,故而孔子力主“和而

2、不同 要想把人的多方面的精神需求统一起来、协调起来,进入“和的心态,绝非易事,仅靠一种学说,显然也是不可能做到的,必须综合运用多种学说,在传统文化资源中,对于和合心态的养成,儒释道三家却是不可或缺的元素。三教分别满足中国人精神生活中某方面的需要,帮忙人们养成和合的心态。儒家的精神趣旨,可以概括成三个字,那就是“拿得起; 用两个字来概括,那就是 “有为;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张。儒家主张立德、立功、立言,主张干事,主张积极有为。道家的精神趣旨是“想得开。用两个字来说,叫做“无为;用一个字来说,叫做“弛。 道家的趣旨与儒家似乎相反,实际上互为补充。学会紧张,是一门学问;学会放松,同样也是一门学问

3、:对于人来说,都是不可短少的。佛教精神趣旨是“放得下。用两个字来说,就是“舍得!用一个字来说,那就是“空。 用佛教的术语说,“放得下就是看破红尘,把精神追求的目标定位在此岸的极乐世界。.儒道两家是中国固有的学问,主要是讲人生哲学。儒家告诉人如何堂堂正正地度过一 生。道家那么是告诉人如何轻轻松松地度过一生,至于人死后怎样,两家都不怎么在意。佛教是从印度引入的学问,主要是讲人死哲学。佛教为人设计了 “终极关心之所,标示出超越的精神取向,告诉人如何干干净净地告别尘世。人死哲学与人生哲学似乎相反,惟其如此,才构成互补关系:倘假设悟不透死,焉能悟透生?综合运用儒释道三家学问,连生死大关都能勘破,还不算是

4、心态和合吗?儒道互补,讲出“张弛和合学;儒释道互补,进一步讲出“生死和合学:三教共同培育和合心态的形成。6.以下对本文主旨的概括,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和合文化是一种健全的心态。B.和合是指人的多种精神诉求的汇合。C.儒释道三教能帮忙人们养成“和合的健康心态。D.儒释道三家精神旨趣不同,可以形成互补。7.关于“和合文化,以下说法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对于“和合文化,可以从多角度来解读,作者认为,“和合文化是一种健全的心态,它波及到人的多种精神诉求。B.只是单一要素,基本就谈不上“合,多种要素凑在一起才是“合,只有“合 而不发生冲突才能进人“和的状态。C.孔子力主“和而不同,强调的是把人的多方面

5、的精神需求统一起来、协调起来, 进“和的状态,而不是简单的同化。D.中国哲学可以解决人的方方面面的精神需求,儒讲“拿得起 道讲“想得开, 佛言“放得下,三者互补,成就“和合心态。8.传统文化对于和合心态的养成,儒释道三家都是不可成缺的元素.以下说法不能作为其依据的一项为哪一项A.人的精神需求是多方面的,要把它们统一起来、协调起来,进人“和的状态, 仅靠一种学说是不可能做到的。B.儒释道三教是中国传统文化资源中很重要的组成局部,它们能分别满足中国人精神生活中某方面的需求。C.只是单一要素,基本就谈不上“合,所以中国人同时信奉儒释道三教,借以养成和合的心态。D.儒释道三家可以说是各有各的精神趣旨,看上去有很多对立之处,但在精神实质上互为互补。试题答案:二、9分,毎小题3分6.C7.B(B项原文相关信息是“即便发生冲突,也未尝不可以化解.成功地化解冲突,便进人了 和的状态。8.C (选项中“所以中国人同时信奉儒释道三教,这属于无中生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