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工作简报3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7427727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工作简报3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教育工作简报3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教育工作简报3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教育工作简报3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教育工作简报3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工作简报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工作简报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工作简报 福建省教育厅(省委教育工委) 办 公 室 20年5月9日 【教育要闻】 我省举办民办教育政策培训班 日前,省教育厅在榕举办全省民办教育政策培训班,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育发展战略研究室副主任王建博士、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育与开放经济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史薇教授应邀授课,曾能建副厅长出席会议并讲话。 培训班全面分析国家和我省民办教育发展现状、存在问题,深入解读民办教育新法新政,精准研判民办教育改革发展趋势,对我省稳妥制定出台配套政策提出意见建议。 曾能建副厅长就贯彻落实民办教育新法新政强调四点意见。一是要深刻认识民办教育新法新政颁布的重大意义,统一思想、凝聚共识,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

2、央的决策部署上。二是要坚持民办教育分类管理改革方向,稳步推进 1我省配套政策研制工作,确保平稳过渡。三是要深入调研,认真学习借鉴兄弟省市在民办教育改革方面的先进经验,深入各级各类民办学校实地调研,提高我省政策的含金量和可操作性。四是要加强互动研讨,以本次培训班为契机,广泛开展民办教育新法新政大学习大讨论,抓紧研究部署各地各校民办教育新法新政的宣传解读和贯彻落实工作。 (本厅规划处) 省教育厅“四个一”推进中小学研学旅行工作 一是开发一批研学旅行活动课程。组织力量结合域情、校情、生情,开发集自然地理资源、历史文化遗产、社会经济发展、乡土民俗文化以及当地旅游景点、著名人物的域情活动课程,以及体现学

3、校区位特色、办学资源优势,反映学校办学理念和校风教风学风,适用小初高不同年段、不同特点、不同要求的活动课程。 二是遴选建设一批研学旅行基地。依托当地自然和文化遗产、红色教育和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基地、博物馆、展览馆等资源进行遴选。侧重从基础条件、交通区位、接待规模、研学主题、配套保障等方面进行建设,每个基地至少具备一个研学旅行活动主题,一次性能够接待00人以上。探索建立基地准入标准、退出机制和评价体系,实行动态管理。 2三是设计一批研学旅行精品线路。利用革命历史类纪念设施、遗址以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设计“红色之旅”线路。利用福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独特优势,设计“生态之旅”线路。利用闽都文化、妈

4、祖文化、闽南文化、客家文化、畲族文化,以及地方戏曲、民间音乐等历史文化资源,设计“文化之旅”线路。利用休闲集镇、美丽乡村等,设计“乡村之旅”线路。 四是建立一套研学旅行工作机制。成立教育部门牵头,发改、公安、财政、交通、文化、食品药品监督、旅游、保监和共青团等共同参加的中小学研学旅行工作协调小组,加强指导和帮助。逐步建立健全规范管理、责任清晰、多元筹资、保障安全的研学旅行工作机制。 (本厅思政处) 【高校采风】 厦门大学立足福建深化拓展九市一区合作 一是校地联动与互访机制形成常态。建立校地交流工作机制,每年定期向省委、省政府汇报学校改革发展和服务福建工作情况,发布厦门大学服务福建发展报告。成立

5、专门机构负责对接福建省九市一区,建立多层次、多层面的互访交流机制,将学校最近的成果、项目信息带给地方。形成 3“校地战略合作工作年会”机制,每年邀请省厅、地市、省内部分高校、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共同谋划校地校企合作。 二是人才培养与地方需求相互适应。融入福建改革发展,与省直有关部门、地市政府、企事业单位共同建立00多个实习、实践育人平台。调整学科专业布局,调整组建公共卫生学院、药学院、能源学院、航空航天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等学院,服务福建高新技术产业高速发展和人才急需。深化人才供给侧改革,毕业生留闽工作比例每年保持在0%以上。创办马来西亚分校,成为福建和马来西亚合作

6、交流的重要平台。 三是基础研究与应用创新相互衔接。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22X年自然指数居全国高校第9位、全球高校第7位,3项成果获202X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推进成果转化,现有国家级平台9个、部级8个、省级个,牵头成立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个、省级个,202X年组织40多项科研成果参加第十四届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发挥智囊团作用,围绕“一带一路”、中国(福建)自贸区建设等国家战略和重大现实问题,聚焦两岸关系发展、南海问题、宏观经济预测、能源政策、政府管理、社会治理等主题,为全省各级党委和政府提供高质量决策咨询服务。 四是学校建设与地方发展融为一体。加强顶层设计,在学校“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把全面服

7、务新福建建设作为重要内容。深化战略布局,围绕各地“十三五”规划,完善“一地一重点”服务工作格局。推动重点项目,围绕合作重点,因地制宜 4持续推进与九市一区合作的人力资源产业园、能源材料国家实验室、石墨烯产业工程研究院、竹产业研发集群平台、两岸桥接实践基地等项目,开创校地校企合作新局面。 (厦门大学) 福建师范大学推广“青马易战”易班轻应用 一是以推动大学生课余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为重点,依托易班校本化平台,开发融思想性、学习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青马易战”在线答题轻应用。二是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等教学内容为重点

8、,让在校生随时随地在线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三是设置积分升级、排行榜等富有特色的功能,将学生答题情况记入大学生综合考评“思想政治表现分”和相应课程的平时成绩,占课程总成绩20%30%。 (本厅思政处、福建师范大学) 福建农林大学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一是深化改革。实施科教融合,建立6个校内高端科研创新训练基地,提升学生科研素质。实施产教融合,在八 5马茶业、安溪铁观音集团、华祥苑等5个知名茶企建立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形成校地、校企“共创、共建、共享”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实施社教融合,以“三下乡”社会实践为引领,每年组织1多支重点团队、组织%以上的大学生参与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 二是加大投入。先

9、后投入经费50多万元,建设占地200亩、建筑面积60平方米、可同时容纳40个创业团队30名学生的大学生创业园区。投入40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本科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实验室建设,投入9000万元用于本科教学实验室仪器设备补充与更新。设立10万元“海西新农村创业者培养工程”专项资金,资助每名自主创业毕业生启动资金800元。 三是提升服务。校大学生创业园为每个入驻创业团队免费提供20平方米办公场所,对有意向创业学生实行全程免费培训。实施返乡大学生创业培训工程,近两年开展各类创业培训活动50余期,参训参与学生近700人次。与知名校友合作共建创新创业学院,提供创新创业信息交流、人才培养、导师培训、项目开发以

10、及优质创业项目培育与投融资扶持等服务。近年来,大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创新创业计划项目330项,获得省级以上各类竞赛奖励73项;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保持在94%以上,自主创业率保持在%左右。 (福建农林大学) 6 厦门理工学院“四轮驱动”助力文创产业发展 一是文化艺术开发传承。主持国家社会重点项目和厦门市社会科学重大项目闽台历史民俗文化遗产资源调查。与知名企业、地方文化部门合作开展厦门珠绣、漆线雕、惠安石雕、建瓯折纸灯笼、长泰“龙人古琴文化”等闽台民俗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开展传统文化、民间文化、非遗传承人、工艺大师进课堂活动。运用数字、网络等技术提高传统工艺设计研发水平。 二是科学技术跨界融合。推动“设计

11、+”传统产业发展,开设音乐工程、数字媒体技术等专业和方向;与集美区共建厦门工业设计公共服务平台,旗下机构获评国家级“众创空间”;与德国红点集团、欧洲设计学院筹建中欧设计学院;并与徳稻教育集团、新丝路时尚机构、凤飞服饰等合作筹建“时尚学院”,合作实施产教融合项目。推动“互联网”产业发展,建设福建省医疗数据挖掘与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福建省软件评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厦门市智慧交通诱导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联合台湾高校科研团队自主研发智慧交通大数据项目成功落地银川。 三是平台项目有力支撑。参与厦门龙山文创园、牛庄文创园、湖里文创园、集美文创园建设,以及厦门市“十三五”时尚产业发展规划以及各区文化创意产

12、业布局规划等。联合台湾设计机构和高校共建华美空间时尚设计文创园、321 7创意特区。承办“华美盛放”台湾高校师生交流周,举办“时尚艺术与传播”高峰论坛、海峡两岸电视艺术节等活动。成立大学科技园和创新创业学院,创建大学生文创产业孵化基地。参与湖里老工业区改造、中国移动手机动漫基地、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基地等文创项目建设或决策咨询。承担张家口远大坝上辽城文化旅游综合体项目规划、安徽宣城众创空间概念性规划、厦门华夏云顶创谷概念性规划、漳州南部景观区产业运营策划等服务地方项目。 四是创新人才保障机制。加强与地方政府、企业、行业协会合作,建立跨区域、跨行业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设立科研先导基金和科研突出业绩

13、奖励办法,建立基于科研团队的绩效管理和考核体系。吸引和培育一批高层次人才和中高端文创人才,组建服务地方文创产业智库。教师获工业设计最高奖红点奖、获评全国十大服装设计师。出版02X中国互联网文化产业报告闽台历史文化资源调查系列丛书等,在海峡两岸文博会上发布两岸创意经济研究报告。 (厦门理工学院) 闽简报40号(投稿邮箱:联系电话:0591-8709149) 抄报:高翔部长,黄琪玉副省长分送:教育部办公厅。 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教育局,各高等学校,厅直属单位、学校。 9省教育厅(省委教育工委)办公室 0X年月9日印发 第 2 页 共 2 页本资料来源搜集与网络和投稿,如有侵权,牵扯利益关系,请告知上传人联系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