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指导活动方案(范莹)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7423341 上传时间:2022-09-2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庭教育指导活动方案(范莹)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家庭教育指导活动方案(范莹)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家庭教育指导活动方案(范莹)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家庭教育指导活动方案(范莹)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家庭教育指导活动方案(范莹)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家庭教育指导活动方案(范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庭教育指导活动方案(范莹)(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家庭教育指导活动方案正视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 轻度智障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问题及疏导长宁区初级职业技术学校 范莹活动背景分析:成长过程中的特殊孩子总会在一些行为上出差错,家长由于工作压力大等原因,很容易出现一种不听孩子解释,便批评孩子,对孩子出现一些消极的评价,比如说“你就整天给我惹事“我怎么就生出你这样的孩子,在宣泄自己的情绪的同时,给孩子的心理带来了很大的创伤,孩子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在行为改善方面也没有太大的效果.青春期的孩子正处在一个“问题时期”,家长应科学地分析孩子、积极地引导孩子健康成长.家庭教养的效果,不仅取决于父母的教育动机和内容,更重要的是取决于父母的教养方式,良好的教养方

2、式有利于孩子良好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有利于儿童的社会化。所以,针对初职阶段青春期孩子情绪波动大,行为反复多的特点,家长首先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本着理解、宽容的原则,平和地与孩子一起分析、解决问题。活动目标: 1.通过专题讲座,希望家长更多了解学生的身心特点,正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2。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交流,对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正确的认识并能形成一些疏导策略。活动方式:讲座、案例讨论、讨论交流、方法总结活动对象:初职一(1)班学生和家长课前准备:、 通过告家长通知,告知活动事宜,争取支持.、 收集家庭教育的相关资料和信息。、 制作相关的PPT。活动过程设计:开场,引出主题:提问:

3、您的孩子平常有些什么样的问题和表现?罗列出特殊孩子常见的一些心理问题. 板块一讲座: 处于青春期的特殊孩子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疏导青少年时期是儿童从童年向成年发展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又称为青春期。目前,我国心理学界对青少年时期划分,一般认为从十一二岁至十四五岁为少年期,从十四五岁至十七八岁为青年初期,从十七八岁至二十五岁为青年中晚期,也就是说,从十一二岁至二十四五岁统称为青少年时期。此文所讨论的是从十一二岁至十七八岁轻度智障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问题。青春期是一个发生飞跃性巨变的时期,在这个时期生理与心理发生很大的变化,迅速的身体变化会导致一系列心理的变化,如困扰、自责与不安,有的甚至会引起不良行为

4、。因此,青春期是一个“可预期、也不可预期”的阶段。布勒曾以“消极反抗”来称呼青春期。进入青春期的轻度智障青少年,身体的发育几乎与同龄儿童少年同步发展,但智力发育与行为控制等方面远落后于正常学生,他们对自身发生的生理变化及产生的心理变化不能正确认识,也不会妥当处理,况且又缺乏一定的自制力,因此,他们在青春期表现出的心理及行为问题较正常少年更为明显。下面列举一些轻度智障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问题及相应的疏导方法。一、自卑心理及其疏导智力缺陷导致智障青少年最大的心理偏差便是自卑。生理上的缺陷使他们常受到正常人的嘲笑、讥讽和蔑视,久而久之,使他们丧失信心,从而对自己的评价过低,常感到自己低人一等。在进入特殊

5、教育学校之前,他们都不同程度的饱尝过失败的体验,如学习上的失败、精神上的伤害等,由此使他们产生了自卑、畏缩,甚至心灰意冷的心理表现。疏导策略:1、热爱和尊重是智障青少年形成良好心理的前提,也是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的重要因素.在对智障生施教的过程中一定要充满爱心、耐心和无微的关心,对智障生的不良行为要持宽容和谅解的态度。2、交给他们学会“自我暗示”和“自我激励”的鼓励技术。如“老师在对着我笑”,“我这次一定能行的”等自我激励的技术。3、坚持以表扬为主.美国总统林肯曾说:“每个人都喜欢被人赞赏.轻度智障少年也是如此,教师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和微小的变化要及时表扬.重复的表扬会使他们巩固优点,增强自信心

6、。二、易怒心理及其疏导青春期的部分智障生容易冲动、急躁、易发脾气或发牢骚,在别人看来是不以为然的事,他们却能火冒三丈,甚至吵闹、砸东西等。学生间常因一些小事或一句话斤斤计较,进而产生冲突.有时由于教师的批评不入耳,他们就会对老师产生不满甚至反感,于是与教师对着干、有的学生一气之下,就不愿意继续读下去,甚至产生逃跑的心理等。疏导策略:1、疏导易怒的最好办法是心灵沟通。在疏导时,特别是在智障生情绪冲动时,要少一些责备,多一些理解;少一些讽刺,多一些鼓励;少给一些压力,多给一些信心。2、教给他们学会“暂时搁置法”。当发生一起强烈的争吵及情绪冲动时,学会暂时把所发生的事搁置起来,不去想它,等情绪平复后

7、,自己可能就会意识到刚才只是一点点小事,这样想过,怒气自然就会消散.三、逆反心理及其疏导与童年相比,青少年时期自我意识过强,他们的自尊心和好胜心也随之增强起来。不少家长仍只看到智障生的幼稚一面,习惯拿他们当孩子一样,要求他们听话或服从,而这一时期的学生强调自我,受好奇心的驱使,偏激片面地看问题,喜欢钻牛角尖.对于越是得不到的东西,越想得到;越是不让知道的事情,越是想知道。家长认为他们不听话,他们却认为是家长不尊重他,这种心理差距便造成了逆反心理.疏导策略:1、运用“自己人效应与学生保持同体。即把自己置身于学生的心理位置去体验,也即我们常说的“设身处地”。这样,就会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可以有效

8、控制学生的逆反心理。2、引导孩子用“心理换位法”、“自我宽容法”理解他人的心情,减少对他人的责怪和埋怨,从而减轻心理痛苦,学会自我调控与解脱.3、了解并把握学生的心理动态,了解学生的内在需求,发掘“闪光点和积极因素.如当学生在自尊心受到伤害而又想自强时;当学生的努力受挫而又不甘心失败时,抓住教育良机及时地引导,就可以避免消极的逆反心理产生。四、单恋或暗恋心理及其疏导 俗话说:“哪个少男不钟情,那个少女不怀春?”处在青春期的轻度智障生同样具有这种心理倾向,他们对异性产生好奇心理,并伴有一种躁动不安的尝试心理,而且他们不隐讳自己对某一位异性的喜欢与关注。智障青少年心理不可能成熟起来,他们普遍内向、

9、敏感、自卑感强,因此,单恋或暗恋现象较常见。疏导策略:1、采用“情感合流法”与“情感转移法”。在处理这类问题时,首先要爱护学生,善于抓住单恋生表现出的不安且寻求情感依附的特点,采用 “悄悄话”或微笑的示意,以减小他们的心理压力,同时不断的示意关心和诱导,缩短心理距离,从而产生情感合流。在此基础上,逐步将他们对“恋人”的单恋情感转变为同学间的友谊。2、活动宣泄法:处在青春期的学生在发育和成长过程中,精力充沛,他们不仅有本能的生理需要,也有自觉的精神需要与宣泄,如果长期被束缚在单调、枯燥的学习中,精神需要和交往需要受到抑制,他们生理需要就会被不正常的畸形激发起来,所以,注意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集体活

10、动,同时把他们的兴趣引向竞争中。五、“追星心理及其疏导青少年学生中“追星已成为一种时髦,处在青春期的轻度智障生,他们同样对未来充满梦幻和憧憬,他们也有丰富的情感,也需要寻找一个寄托之处去宣泄和张扬。这些智障生闲时的谈论大多是偶像的种种绯闻,包括偶像的绰号、籍贯、身高、体重等等,好像知道的越多越受同学的羡慕,有不少同学把明星的照片贴到文具盒上、书本上以及桌角等,有的同学甚至每天哼唱所喜爱歌星演唱的歌曲,如果在电视上见到所喜欢的偶像,他们会异常兴奋,甚至发出尖叫,有少数同学还建立了“明星档案等等.疏导策略:1、运用明星“榜样”作用,因势利导。智障青少年学生崇拜某个明星,如果没有过分举动,没有影响学

11、习和身心健康,就不必施加太多干预,允许适度的有积极意义的明星崇拜,并引导他们明白真正的明星都有一番艰苦奋斗的历程,而且仍在不断得奋斗。以此,在他们可接受的程度范围内,最大可能的了解人生之路的甘与苦。2、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融思想教育于多彩多姿的校园生活之中,对“追星”现象着眼于“散热”,组织兴趣小组如音乐、美术、摄影小组以及社会实践等活动,对于培养生活乐趣,促进心理健康大有益处.小结:特殊孩子年常见的这几种心理问题,常常在教育实践中,被简单的归结为思想和行为问题,进而进行空泛的思想道德教育。其实,恰恰相反,学生的某些道德思想及行为问题追根溯源是由这些心理问题引发的,因此,我们只有把握住智障青少年

12、的心理问题,从而进行正确的心理疏导,才有可能使这些智障青少年健康、平稳的渡过青春期。 板块二 案例介绍: 多一点耐心,换一种方式 心理暗示法的疗效教师的言语对学生有心理暗示作用,给他挖条渠,他会顺着你指引的方向流。小彬上课时小动作总是很多,陶艺课也不例外,不注意老师的示范讲解还不停的摆弄桌子上的工具,随便插嘴,不分是非跟着别人起哄,弄得好几次师生哭笑不得,我已经教育过他很多次了,就是没有改进.小彬是个很倔强的孩子,但对老师还是敬畏的,只是自控能力太差,总是管不住自己,他其实很想在众人面前展示自己,班级搞活动排练节目时,他可积极了,唱歌唱不好就跟着会唱的同学哼。出去爱心义卖时,他总是与同学争抢同

13、一个“顾客结果报纸没卖掉,反而吓坏了路人。小彬的表现其实是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和表扬,但由于内心的期望与自身能力存在较大的差距,所以往往适得其反。在一次上课前我的脑子里出现了一个新想法,今天我来换个方式对他,看看效果怎样。我向全班宣布, 小彬同学今天心里想要遵守纪律,你们看,他坐地多么端正呀,他肯定不会不听老师的讲解,肯定会认真的表现小彬同学他今天肯定( 其实是心理暗示,心理强制 ) 。因为我已经决定换个方式对他,所以我的情绪很平静,倒是他一楞,看了我好一会儿,然后不好意思的低下头,放下了本来要去戳弄旁边同学的手。那一节课他的表现较从前明显收敛了很多。我好好表扬了他一番,我看到他的脸上露出了骄傲

14、的笑容。真没想到,曲径通幽,我没教训他,反而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他每次插嘴,只不过是想用这样的方法引起我的注意,让我多关注他在最近的课上我又如法炮制,当他的小动作又要发作的时候,或是没听清问题就跟着别人“人云亦云”时我会及时地给他一个“暗示”,“大家快看,小彬同学正在认真思考问题呢。”“他肯定会想好了再回答”小彬不好意思了,只好把快要冒出来的话咽下去,当他回答正确或做的认真时我会毫不吝惜的给他一个大大的表扬.如此反复,顺势表扬,趁热打铁,小彬似乎正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当然在今后的课堂上我还需要继续关注它的发展,能力的提高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改掉陋习树立信心需要花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多一点耐心,再多一

15、点耐心,可能就会收获一份惊喜.小结: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多一份期待,多一点耐心,及时适时地运用暗示激励法促进学生的改变,是很重要、有效的教育方法。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若运用得法,能促进孩子的进步。小黑,加油!看着在六会仪式的舞台上翩翩起舞一脸灿烂的小黑,真不敢相信她就是开学初总是孤独的趴在课桌上那个一言不发的女孩.也许是刚刚从陕西来到上海,性格内向的小黑很少开口说话,对待老师的提问有时甚至连点头摇头的回应也没有。课堂上面对老师的期待她经常低着头不予理睬不过最近教过小黑的老师都说小黑变得活泼了,小黑爱笑了,小黑的进步最明显了。小黑的家人也反映小黑性格开朗了很多.究竟是什么让小黑在一个学期内有了如此大的转变呢?其实孩子的自卑、倦怠和疑虑心理往往是由于自身能力弱,社会适应性差等因素引起的,不及时干预或教育不得当势必会引起恶性循环影响他们今后的生活。在长宁初职大家都在努力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校园环境,在这里,没有嘲讽没有排斥,微笑和激励充满各个角落。当大家用微笑相互面时,能给予学生宽松愉悦的心情,使他们感到亲切、温暖,能增强他们自信心。老师从不吝惜爱的鼓励“你做得真好!”“下次肯定能做得还要好!” “没关系,继续努力!”课堂上,小黑能回答老师的提问了,而且越来越流利了.课间与小伙伴嬉戏中,她一定感受到了与人交往的快乐。午饭时间,小黑会积极的帮小伙伴拿饭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