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互联网+”专业护理资源介入安康市养老事业发展的探索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7423035 上传时间:2023-09-0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2.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互联网+”专业护理资源介入安康市养老事业发展的探索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对“互联网+”专业护理资源介入安康市养老事业发展的探索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对“互联网+”专业护理资源介入安康市养老事业发展的探索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对“互联网+”专业护理资源介入安康市养老事业发展的探索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互联网+”专业护理资源介入安康市养老事业发展的探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互联网+”专业护理资源介入安康市养老事业发展的探索(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互联网+”专业护理资源介入安康市养老事业发展的探索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升,对于养老服务的需求也日渐增长。在这样的形势下,“互联网+”专业护理的普遍应用不仅能够借助与医疗大数据的融合推动医疗护理与养老的升级,而且可以降低医疗养老服务的成本,缓解护理人才不足的局面。而安康市虽建有许多康养类养老服务机构,但截至目前为止尚无专业的在线平台,亟需立足实际进行开发,这也是文章研究的主旨所在。关键词:护理;互联网+;养老;安康我国目前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严峻,传统的养老模式已然无法适应和满足大众需求。而在安康市,传统康养市场所能够提供的养老服务只局限在比较单一和古板的模式,而且专门针对养老方面的现

2、代护理资源也显得捉襟见肘。在这样的状况下,以“互联网+”的形式辅助专业的护理资源介入养老产业的发展是大趋所势。一、“互联网+”专业护理资源介入现代化养老的意义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升,对于养老的需求也日渐增长,更加注重专业的医疗护理服务。在这样的形势下,“互联网+”专业护理的普遍应用不仅能够借助与医疗大数据的融合推动医疗护理与养老的升级,而且可以降低医疗养老服务的成本,缓解护理人才不足的局面,更能将优质医疗资源合理赋能到基层,助推资源平衡化发展,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的养老需求。“互联网+”所运用的传媒模式不但图文并茂而且方便快捷,各种创新设计也可以使得资源展示更为生动形象、

3、引人注目,便于老人及其亲属们接受。此外,这种形式还为护理服务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专业的护理人员将成为“互联网+”养老服务中的设计者和主导者,其可以利用新的技术和手段在疾病管理、健康管理及老人照料等诸多方面发挥出重要作用。可以预见的是,将传统养老护理工作中的日常照护、重症监护、康养指导与现代化的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化数据库相结合,可以更进一步的实现护患深入交流和互动,帮助专业护理人员成为新型养老服务的先锋。二、“互联网+”介入现代化养老的相关政策利好自2015年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这一重要政策发布后,几年来我国“互联网+”领域所取得的创新成果蔚为可观。2018年7

4、月,国务院印发并实施了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若干意见作为贯彻落实养老服务重要举措;同时也提出了对护理服务行业变革的首个政策,即关于促进护理服务业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充分展示了护理服务行业的前景和发展方向。综上可见,通过借用大数据,积极应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通讯等科学技术大力推动智慧与健康护理信息化的建设,优化流程并创新护理服务的模式,提高医护生活性服务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已成为大势所趋。如今,发达地区已有越来越多的商家运用互联网信息化的特点与各类养老平台机构开展合作,通过对老年人基本资料的收集与整合为居家养老提供快速有效率的养老服务,使老年人的生活更加方便,这些都非常值

5、得安康市进行借鉴。三、安康市引入“互联网+”专业护理资源介入现代化养老的必要性为调节人口老龄化的社会矛盾,根据陕西省实施办法以及“十三五”全省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安康市人民政府于2018年8月专程制定了“十三五”全市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资料显示,近年来安康市政府为了更好的建设全市的养老服务体系和提高养老机构管理水平,一直在为促进养老健康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甚至迫切开展了养老护理人员的培训班,以应对急剧增加的养老服务需求。在笔者对安康市汉滨区主要社区所进行的问卷调研和随机走访中,发现老年群体对养老问题中涉及“身体、心理、娱乐”的需求最为迫切的就是医疗保健服务和日常生活照料,

6、其次是精神慰藉,最后是娱乐休闲。但是从现状实际来看,纵然安康市也建有许多康养类养老服务机构,但截至目前为止尚无一个囊括大部分相关信息供消费者在线选择的专业网站,可以运用云数据将安康市各个地区的线下康养老机构进行整合并分类,以供消费者在线选择符合自己需求的服务。四、“互联网+”专业护理资源介入现代化养老存在的问题“互联网+”在为养老护理服务事业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势必会带来未知的安全隐患和网络风险。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互联网时代的快速发展背后始终暗藏着隐私保密问题,倘若不慎可能造成老年人个人肖像、隐私权等被侵犯,因此完善网络安全相关法律法规来保护服务对象的信息安全是亟需解决的问题。第二,

7、信息设计使用不够高效。目前涉及“互联网+”养老护理的APP普遍存在用户参与度和满意度不够理想的问题,原因在于相关网络技术人员缺乏专业护理人士的指导,导致应用与实际需求的结合程度不够紧密,功能由此大打折扣。第三,护理人员自身的的信息化技能和知识不足,对互联网平台的更新和维护应用一知半解,导致服务对象的需求加载进度较慢。第四,服务对象的技能不成熟。调查显示老年群众对互联网的使用率比较低,其自身学习新事物的进程较慢能力较差,对新信息技术的接受程度也不够高,这都制约了其对于互联网的使用效果。五、“互联网+”专业护理资源介入现代化养老的可能路径第一种是相关部门的政策和技术支持。互联网+养老的运营需要政府

8、、社会、机构组织等多方面的参与和支持。其中政府起领导作用,为养老政策保驾护航,提供发展和完善的战略思想;互联网与物联网的结合是应用推广的前提,其应以研究智能产品为导向,着力于鼓舞老年人接受并使用创新产品,如智能血糖仪和智能药盒等。第二种是优化护理专业的服务标准,培训复合型人才。常代针对养老的护理专业人士的素质参差不齐,数量也不能满足实际需求。对此可以利用网络平台的便捷性对养老服务行业的专业护理人士和志愿者进行严格培训。同时应倡导专业护理人士真正参与到服务设计中去,只有这样“互联网+”养老服务的真正效果才会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第三种是为老年人提供个性化、精准化服务。例如为每一个老人制定实时网络监

9、控健康体征的手环,通过日常的体温、血压、运动轨迹和睡眠质量等数据上传给云计算中心记录,创造个性化的专属服务。护理控制中心可以借此根据服务对象动态需求数据库的各种资料进行汇总归纳和存档,包括老人的基本资料、接受服务内容和满意程度等来提供专属的提醒服务,如定时复诊、心理健康辅导、均衡饮食等。此外,还可以设置24小时持续在线精神养老服务,为老年人提供心理健康的关怀与呵护,尽可能的满足老年群众的精神需求。第四种是拓展护理的深层研究。传统的拓展护理的主要形式是家庭访视和电话联络,解决不了时间成本和空间距离的难题,而互联网护理弥补了随访获取信息不全的缺陷的问题。目前,基于网络平台的健康教育和远程监控生理指

10、标,借助互联网的信息技术,为出院患者提供更完善多样化的护理服务,已成为互联网拓展护理的主要形式,也是养老护理发展的研究方向。拓展护理使养老的服务对象得到了个性化、持续性的医疗护理保健服务。社区、居家、医院三种养老模式通过依托互联网延续并拓展护理整合照护,实现了社区护理、家庭护理和医疗护理的无缝转接,令服务对象在全程都享有踏实、安全、细心的照顾。第五种是提高老年群众的现代化信息信用技能。积极开展针对老年人的信息技术教育,坚持探索互联网养老产业的健康发展,这也是“互联网+”专业护理资源介入现代化养老的重要前提。具体来说可以创办社区养老的智能化信息教育,提高服务对象对互联网的使用水平;由家人手把手指

11、导年长者学习电脑和手机APP的运用,与此同时也能增进家庭情谊。六、结语“互联网+”专业护理资源介入现代化养老作为新兴养老方式,不仅关注老年人身体健康,还注重精神关怀。“互联网+”与养老服务的结合既能为老年人群提供便捷、智能、全面的养老服务,又能推动护理服务产业快速发展。在信息化时代的影响下,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将会更广泛的与传统养老模式进行融合并大放异彩,为广大老年群众提供个性化、在线化、多样化的护理服务。如何利用“互联网+”解决传统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为老年人提供更加科学、优质有效的服务,继而推动未来护理事业的发展,将是值得每一个护理工作者思考的问题。参考文献1王超.以需求为基础的医养结合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构建D.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2郭雁.安徽省餐老服务需求调查分析J.决策与信息,2016(5):62-4.3张欣洁.贵阳市机构养老现状研究D.贵阳:贵州财经大学,2017.基金项目:安康学院横向科研项目,项目名称:安康市汉滨区康养服务类企业网络平台设计,项目编号:2018AYHX111。作者简介:易思雯(1998-),女,重庆人,安康学院医学院护理学专业,2017级本科生,研究方向:护理学;章倩茹(1982-),女,陕西安康人,硕士研究生,安康学院政治与社会发展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经济学。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