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期末试卷天津耀华中学02-03年下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考试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7418254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期末试卷天津耀华中学02-03年下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考试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二语文期末试卷天津耀华中学02-03年下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考试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二语文期末试卷天津耀华中学02-03年下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考试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二语文期末试卷天津耀华中学02-03年下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考试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二语文期末试卷天津耀华中学02-03年下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考试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期末试卷天津耀华中学02-03年下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考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期末试卷天津耀华中学02-03年下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考试(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天津耀华中学02-03年下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考试中学语文资源网辑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蹩(b)进 打烊(yng) 咂(z)摸 笑靥(y)B裨(p)益 惭怍(zu) 庠(xing)序 涔涔(chn)C罪愆(yn) 玉骢(cng) 谂(nig)知 暮霭(i)D监(jin)生 朱拓(t) 形骸(gi) 桌帏(wi)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A咀嚼鉴赏 安然无恙 藕断丝连 墙壁黯淡B查看账簿 无精打采 纨绔膏粱 满门抄斩C苌弘化碧 错勘贤愚 衰草萋迷 为人于纳D靡计不施 僵卧长愁 翘然矜鸣 古陌荒阡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秋天的后半夜,月

2、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只剩下一片乌蓝的天,除了夜游的东西什么都睡着。B 她也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好像由于命运的差错,生在一个小职员的家里。C 他不知道世界上有“精神生活”这一个名词,但是生活好转以后,她渴望过精神生活。D 小说脱离历史领域而成为文学创作,是唐代以后的事。唐代经济文化发达,文人思想比较活跃,因此而产生了依照传说创作而成的传奇小说。4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入夏以来,长江流域五风十雨,洪峰连连,水患不断,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B 犯了错误应该首先检查自己,无动于衷或文过饰非都是不对的。C 世界上卓有贡献的巨人,大多是遵循一定的专业目标,而又触类旁通,博收兼蓄,才有

3、重大突破的。D 人的一步很有限,上前一步,不上前或退后一步,粗看并无多大差别。可生活就是这么有趣,许多时候,上前一步但与不上前一步大相径庭。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一个足球运动员能不能成功,不在于赛场环境的好坏,而在于他如何对待这些外部因素。B 面对日益激烈的宇宙竞争,科学家们呼吁,应当及时制定新的法律和技术标准以减少太空垃圾,所以人类清除这些垃圾在技术上和经济上都相当困难。C 厂家管理上有漏洞,不止一家名酒厂没有丢过上万商标,而非法印制名优商标的个体户也趁机推波助澜。D 搜集史料不容易,鉴定、整理和运用史料更不容易,中国过去的大部分史学家主要的工夫都用在这方面。6下列新闻标题中语意明

4、确的一项是A 高考提前建议单被他提出 B全国最大巴金铜像落户成都C天津的一张名片 D苏州出现“保姆司机”二、(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列文字,回答710题长期以来,我们一直说“春秋”是由鲁国国史春秋而得名。徐连城在文史哲第三期著文提出不同看法,认为“春秋”作为时代称谓,是由战国时人命名的,确立于西汉。春秋以前是以族名、国都名、王朝名三者合一来命名时代的,战国人继续使用前人关于夏、商、周三代的名称,但其历史年代学的观点略有变化,在命名新的历史时代时有了自己的特点。一方面,自周王室东迁后,诸侯国林立,大国争霸的战争不休,周王室已无力控制诸侯,相反却常有求于大国。显然,仍以族、地、王朝三名合一的年

5、代学命名已失去意义。另一方面,战国是思想活跃、百家争鸣的时代,战国人发展了春秋已有的“天命靡常”的观点,命名当世为“战国”;又根据西周以后诸侯国林立,各国国史均名曰春秋,称这段历史时期为“春秋”。两汉时,人们继承了战国时人对春秋时代的称谓。至于说“春秋时代是由鲁国国史春秋得名”的看法,徐文商榷说:鲁史春秋被拔高到经典的地位,是汉以后儒学作为官学后的事,战国时人未必肯把它奉为经典;鲁国当时并非大国,地位衰微;再者,在秦始皇焚书以前,众多的春秋还会大量保存的,否则墨子何以会说“吾见百国春秋”?可见,战国人是不会以鲁春秋来命名这一时代的。7对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在秦始皇焚书以后,众多

6、的春秋已被焚毁,不可能大量保存,所以墨子不可能见到百国春秋。B 墨子见过的百国春秋,几乎全被秦始皇烧毁了,只剩下鲁国春秋,因此当时各国国史均以“春秋”命名。C 墨子说他见过百国春秋,说明当时各国国史均以“春秋”命名,而绝大多数都已被秦始皇烧毁。D 在秦始皇焚书以前,保存了大量的鲁国春秋,如果不烧这些书,墨子见到的春秋会有百部以上。8徐文认为“春秋”不是由鲁国国史春秋而得名的,不能作为这一观点的依据的一项是A 鲁史春秋当时并未被奉为经典B 当时大国争霸,周王室无力控制诸侯C 当时各国国史均以“春秋”为名,并非鲁国一国D 鲁国当时并不是大国,而且地位衰微9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夏、商、

7、周三代的名称,是由族名、国都名、王朝名三者合一命名的。B “春秋”这一时代称谓始于战国,两汉时人们继承了这一称谓。C “春秋”作为时代称谓是以思想活跃、百家争鸣作为历史背景的。D 产生于战国的“天命靡常”的观点,是“战国”时代得名的依据。10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 周王室东迁后已无力控制诸侯,相反却常有求于大国,因此,只好听任鲁国的统治者以“春秋”作为时代的称谓。B 徐文提出商榷的意思是,即使“春秋”的命名与史书有关,也不能认定是以鲁国的国史命名,因为各国国史均为“春秋”C 春秋时,周王室大一统的政治局面已被破坏,以族名、国都名、王朝名三名合一的年代学命名便失去存在的基础

8、。D 西周以后诸侯国林立,大国争霸的战争不休,权利的再分配、思想的解放使传统的历史年代学观点产生了一些变化。三、(15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回答1115题昭明太子统,武帝长子也。太子美姿容,善举止,读书数行并下,过目皆忆。每游宴祖道,赋诗至十数韵,皆属思便成,无所点易。年十二,于内省见狱官将谳事,问左右曰:“是皂衣何为者?”曰:“廷尉官属。”召视其书曰:“是皆可念,我得判否?”有司以统幼,给之曰:“得其狱皆刑罪上。”统皆署杖五十。有司抱具狱,不知所为,具言于帝,帝笑而从之。太子自加元服帝便使省万机,内外百司奏事者,填塞于前。太子明于庶事,每所奏,廖误巧妄,皆即辨析,示其可否,徐令

9、改正,未尝弹纠一人。平断法狱,多所全宥,天下皆称仁。时俗稍奢,太子欲以己率物,服御朴素,身衣浣衣,膳不兼肉。尝泛舟后池,番愚侯轨盛称此中宜奏女乐,太子不答,用左思招隐诗云:“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轨惭而止。普通中,大军北侵,都下米贵,太子因命菲衣减膳,每淋雨积雪,遣腹心左右,周行闾巷,视贫困家及有流离道路,以米密加振赐。若死亡无可敛,则为备棺椁。四月乙巳暴恶,时年三十一。谥曰“昭明”。都下男女,奔走宫门,号泣满路,四方虻庶及疆徼之人,闻丧着哀痛。南史萧统传注:谳(yn): 议罪 绐(di)欺骗 元服:冠11下列加点的注释有错误的一项是A每游宴祖道 饯别送行 B太子欲以己率物 统领万物C时欲

10、稍奢 渐渐奢侈起来 D以米密加振赐 连续多次12比较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有司抱具狱 具言于帝 身衣浣衣 菲衣减膳 A与相同,与相同 B与相同,与不同C与不同,与相同 D与不同,与不同13下列句中括号里的虚词是补上的,正确的一项是A善(于)举止 B游宴(于)祖道 C泛舟(于)后池 D大写(于)北侵14表现萧统爱民思想的一组是:统皆署杖五十 谬误巧妄,皆即辨析 平断法狱,多所全宥 以米密加振赐 若死亡无可剑,则为备棺椁 服御朴素,身衣浣衣,膳不兼肉A B C D15对文意叙述正确的一项是:A 萧统聪明仁慧,善写诗文,但年少时就擅自执法,又深得武帝宠爱,所以后来常不从人,不

11、听音乐。死时,百姓甚为哀痛。B 萧统聪明仁慧,善于辞令,善于执法,善于治国又善于节俭,深得百姓爱戴。C 萧统爱民如子,治国有道,又能自律。可惜英年早逝,百姓痛惜。D 萧统聪明仁慧,体恤百姓,治国有方,又能自律。可惜英年早逝,百姓哀痛。四(4分)根据课文内容默写16天地也!只合_, _?17_,染寒烟衰草萋迷。18水击三千里,_,去以六月息者也。五(11分,19题3分,20题、21题各4分)19下面一段话有三处累赘多余的文字,请选出来煤气是煤燃烧时产生释放的一种气体,它包含许多成份,包括有毒和无毒的成分,其中主要 A B C D 的,占很大比重的成份是一氧化碳,它是煤燃烧时氧气不足形成的,人们通

12、常说的煤气中毒, E F G实际上是指一氧化碳中毒,因为其他成分不会使人中毒。H I答:必须删去的词语是_(填代号)20依照给出的文字,续写一个段落,句式要大体相同友情,是人生一笔受益匪浅的储蓄,这储蓄,是患难中的倾囊相助,是错误道路上的逆耳忠言,是跌倒时一把真诚的搀扶,是痛苦时抹去泪水的一缕春风。_,也是人生的一笔储蓄,这储蓄,_,_, _, _。21下面这首题为挺起胸膛的现代诗,从内容上讲,是一首来自防非典一线的颂歌,从形式上看,是根据_词牌填写的,举例说明这样判断的依据。挺起胸膛寄语烈士之子赵子亮张兆立病魔肆虐狂,晴天霹雳响, 夫妻并肩战疫,救死又扶伤。 先后携手逝去,爱子未归身旁,相见已绝望!凭栏失声唤,倾面对故乡。肝肠断,痛欲绝,情悲怆。迎难而上,渤海鸿雁传书忙。 抚慰后辈心灵,树立学习榜样。子亮挺胸膛!继承父母志,昂首迎朝阳。_六(40分)22曲线是美的,而美的东西,又往往由曲线构成。曲线的美在于自然。雄伟的山峦是曲线,滔滔的大江是曲线,皎洁的明月是曲线,汹涌的大海,也是曲线人类的历史是曲线。人生的道路,也是一条曲线,坑坑洼洼,曲曲折折,它上面,既留有得意者的欢欣,也淌过失败者的泪水,既有胜利时的喜悦,又有受挫时的苦恼。正因为如此,人生的曲线使得生命变得充实而有意义。的确如此,曲线,在生活中举目皆是,它蕴含着形态美和哲理美。请以“曲线”为话题,写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