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复习题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7417828 上传时间:2023-09-01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6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心理学复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教育心理学复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教育心理学复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教育心理学复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教育心理学复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心理学复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复习题(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窗体顶端陕西省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心理学试卷一、单选题(每题 1 分,共 20 分) 1、如何完成各种活动的技能属于() A.陈述性知识 B.程序性知识 C.技能性知识 D.策略性知识 2、工作记忆保留信息的时间一般是() A. 10-20 秒 B. 1-2 秒 C. 1 分钟以内 D. 1 分钟以上 3、后续学习材料对先前学习材料的影响被称作() A.前摄抑制 B.倒摄抑制 C.痕迹消退 D.迁移 4、一类事物的最佳代表,也就是某个概念的典型例证,称之为() A.表象 B.原型 C.经验 D.概念 5、()是让你把不熟悉的问题与你总能解决的熟悉问题相比较,用熟悉的解题方法来解 决新问题。 A.试

2、误法 B.类推法 C.手段目的分析 D.简化 6、解决问题的最高表现形式是() A.获得规则 B.理解概念 C.创造性 D.知识迁移 7、概念图、图表、层级图、群集策略、纲要法等属于() A.精加工策略 B.组织策略 C.元认知策略 D.复述策略 8、在维纳的归因模式中,运气属于() A.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 B.外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 C.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的 D.外部的、不稳定的、可控的 9、()是指由于连续的失败体验而导致的个体对行为结果感到无法控制、无能为力、自 暴自弃的心理状态。 A.习得性无助 B.挫折效应 C.自我效能感 D.消极归因 10、()发展的最高水平是形成形成

3、道德信念。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1、关于道德与品德关系的说法,最全面的是() A.二者相互区别 B.二者相互联系 C.二者相互独立 D.二者密切联系又相互区别 12、智商 25-50,心理年龄最多可达 6 岁,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的儿童属于() A.轻度智力落后 B.中度智力落后 C.重度智力落后 D.严重智力落后 13、最近发展区的提出者是() A.维果斯基 B.洛伦兹 C.赞可夫 D.皮亚杰 14、下列合作学习的各种模式中,哪种是为阅读和作文教学设计的() A.学生小组 B.成绩分钟 C.小组辅助教学 D.合作性综合阅读和作文 15、教学前阶段实施的评价是

4、() A.准备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标准参照评价 16、对教师威信的形成起决定作用的是() A.社会对教师的态度 B.家长对教师的态度 C.学生对教师的态度 D.教师本身的条件 17、教师对学生的期待包括() A.对学习潜能的推测和对个性发展的推测 B.对学习潜能的推测和对品德发展的推测 C.对记忆潜能的推测和对个性发展的推测 D.对记忆潜能的推测和对品德发展的推测 18、()是指问题的解答速度较慢但错误较少的类型。 A.场独立型 B.场依存型 C.沉思型 D.冲动型 1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教学评价的依据是教学目标 B.教学评价常常通过测量收集资料 C.教学评

5、价不可以通过一些非测量的方法 D.教学评价是对学习者在教学活动中所发生的变化进行测量 20、道德两难故事法是()的实验研究中运用的一种方法。 A.皮亚杰 B.斯陶布 C.章志光 D.柯尔伯格 二、双选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 1、安德森认为,陈述性知识是以()和()。 A.产生式 B.命题 C.命题网络 D.产生式系统 2、影响课堂上概念学习的主要因素有概念的定义特征、()、()和讲授概念的方式。 A.概念间的联系 B.外延 C.原形 D.内涵 3、学习策略的类型主要有()、元认知策略和()。 A.归纳策略 B.演绎策略 C.认知策略 D.资源管理策略 4、学生的学习动机可疑划分为()

6、和()两个范畴。 A.需要动机 B.内部动机 C.本能动机 D.外部动机 5、构成道德心理成分包括: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 A.道德观念 B.道德标准 C.道德情感 D.道德意志 6、马杰指出,行为目标要包括()、行为发生的条件及()三个要素 A.行为的意义 B.可观察的行为 C.行为的目的 D.行为的标准 7、认知方式分为()和()。 A.场依存 B.场独立.C.场稳定 D.场活跃 8、自学辅导教学的课堂模式可疑概括为()、阅读、练习、反馈、()五个环节。 A.讨论 B.概括 C.启发 D.小结 9、评价使用的测验来源不同可以分为()和()。 A.标准化测验 B.教师自编测验 C.

7、心理测验 D.学业成绩测验 10、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包括()和()。 A.自我效能感 B.一般交易效能感 C.集体效能感 D.个人教学效能感 三、判断题(每题 1 分,共 10 分) ()1、知道如何解剖动物属于陈述性知识。 ()2、问题解决是指排除障碍、由初始状态达到目标状态的过程。 ()3、元认知策略是指个体为实现最佳的认知效果对自己的认知活动所进行的调节和控 制。 ()4、学习动机的强度与学习效率之间是简单的直线关系。 ()5、社会契约的道德定向阶段属于后习俗水平。 ()6、学校的教学目标就是单一的基础知识或基本技能。 ()7、学习准备是学生的内部条件,是学习的起点。 ()8、讲授法可以无

8、条件的使用。 ()9、教学评价的依据是教学目标。 ()10、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是一成不变的。 四、简答题(4 选 3,每题 6 分,共 18 分) 1、怎样理解教学目标的含义? 2、如何激发与维持外来动机? 3、学生经常会将注意力集中于具有哪些特点的信息? 4、有效组织复习的条件和方法有哪些? 五、论述题(12 分) 道德行为训练包括哪些内容?举例说明如何对学生的道德行为进行训练。 六、案例分析(20 分) 张三同学酷爱体育活动,每天放学后便在户外玩球。家庭作业总是不能完成。他感到非 常苦恼。 如果你是他的老师,该怎样帮助他改变现状?请说明你的设计方案及依据的原理。 2008 年陕西省教师资格

9、证考试教育心理学真题试卷(二) 二、双选题 1、( )和( )是两种主要的信息加工策略。 A.复述 B.组织 C.联想 D.推理 2、下列方法属于启发的是( )和( ) A.归纳法 B.爬山法 C.算法 D.逆推法 3、学习策略的类型主要有( )、资源管理策略和( ) A.认知策略 B.元认知策略 C.演绎策略 D.归纳策略 4、学生的学习动机可以划分为( )和( )两个范畴 A.需要动机 B.内部动机 C.外部动机 D.本能动机 5、档案评价的实施过程分为( )、资料收集阶段和( )三个阶段 A.结束阶段 B.组织计划阶段 C.成果展示 D.开始阶段 6、布卢姆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 )和(

10、 )三个领域 A.品格 B.情感 C.动作技能 D.意志 7、学生对问题解答的速度和准确性方面的差异表现为( )和( ) A.滞后型 B.沉思型 C.冲动型 D.浮躁型 8、发现学习、( )程序教学及( )是在有关的学习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的教学方法。 A.掌握学习 B.团体学习 C.自主学习 D.合作学习 9、下列属于传统课堂测验的问题类型的是( )和( ) A.多重选择题 B.论文式问题 C.计算题 D.应用题 10、教师的权威型领导方式包括( )和( ) A 极端型 B.温和型 C.民主型 D.放任型 三、判断题 1、“知道毕达格拉斯定理”属于程序性知识。 ( )2、概念是构成知识的基

11、本单位。 ( )3、注意策略的主要功能是保证注意力只想重要信息。 ( )4、外部强化是激发内在动机的必要条件。 ( )5、精加工策略是对相关信息进行分类整理的过程。 ( )6、品德的心理结构是指道德品质的心理成分。 ( )7、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中所期待得到的学生的学习结果。 ( )8、教师无法帮助学生顺利通过最近发展区。 ( )9、提问是被教师经常使用的师生交流和沟通的主要形式。 ( )10、质化的教学评价方法与技术包括观察评价和档案袋评价。() 四、简答题 1、做笔记的作用有哪些? 2、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如何? 3、柯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论中包括哪几个发展阶段? 4、ATI 实验说明了

12、什么? 五、论述题 试论述如何根据遗忘的进程及影响因素进行有效复习? 六、案例分析 方刚同学调皮、好动,爱和同学打架,无论课上还是课下他总是出其不意的踢别的同学一下或者直接 就打同学的脸,他是出了名的“战斗分子”。因此,尽管他在班里学习是出类拔萃的,而且在体育、文艺、 生活自理个方面也都比较出色,但是他的打架依然让老师伤透脑筋,老师常常为此批评他,同学也有意无 意的疏远他。如果你是方刚的班主任老师,请你运用所学的教育心理学知识分析他的身上存在什么问题? 该如何解决? 2008 年陕西省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真题试卷(一)一、单选题 1、各种事实、概念、原理和理论属于( ) A.陈述性知识 B

13、.程序性知识 C.技能性知识 D.策略性知识 2、感觉记忆保留信息的时间一般是( ) A.1020 秒 B.12 秒 C.1 分钟以内 D.1 分钟以上 3、在学习和回忆系列材料时,中间部分遗忘最多,称为( ) A.前摄抑制 C.倒摄抑制 B.系列位置效应 D.迁移 4、提出知识应包括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的人是( ) A.加涅 B.艾宾浩斯 C.安德森 D.梅耶 5、当没有经验的人面临新的问题时,往往会选择一个途径,试探着看看有没有用。这 种方法称之为( ) A.试误法 B.类推法 C.爬山法 D.简化 6、( )是指使用人们普遍习惯的现成方法来解决问题。 A.常规性问题解决 B

14、.发散性问题解决 C.创造性问题解决 D.迁移性问题解决 7、( )是指个体为实现最佳的认知效果而对自己的认知活动所进行的调节和控制。 A.认知策略 B.元认知策略 C.资源管理策略 D.组织策略 8、提出元认知概念的是( ) A.弗拉维尔 B.维纳 C.奥苏泊尔 D.斯金纳 9、提出在归因过程中要遵循共变原则的是( ) A.凯利 B.海德 C.维纳 D.罗特 10、认为打碎一盘玻璃杯的孩子比打碎一只玻璃杯的孩子更坏,因为他打碎了更多的 玻璃杯,这样的儿童处于( ) A.自我中心阶段 B.他律阶段 C.自律阶段 D.公正阶段 11、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中所说的能将部分组成新的整体指的是( )

15、A.运用 B.分析 C.综合 D.领会 12、( )是指容易地将一个知识目标从它的背景中分离出来的能力。 A.场独立性 B.场依存性 C.沉思型 D.冲动型 13、对初中学生,家庭作业最佳为( ) A.40、50 分钟 B.12 小时 C.23 小时 D.3 小时以上 14、( )将学习内容分成小的单元,学生每次学习一个次小的单元并参加单元考试,直 到学生以 80%100%的掌握水平通过考试为止,然后进入下一个单元的学习。 A.发现学习 B.掌握学习 C.程序学习 D.合作学习 15、下列不属于程序教学的编程原理的是( ) A.小步子原则 B.及时强化原则 C.低错误率原则 D.发展原则 16、根据教学目标所确定的作业标准为依据,从学生在试卷上答对题目的多少来评定 学生的学业成就的评价是( ) A.常模参照评价 B.标准参照评价 C.形成性评价 D.总结性评价 17、( )以学生所学的课程内容为依据,学生的分数与其他通常的回答情况没有关系, 相当于我们平常多说的“百分制”,并与标准参照评价相对。 A.相对评价 B.绝对评分 C.定性评分 D.定量评分 18、以点概面的偏见叫做( ) A.刻板印象 B.晕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