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小学关于利用学科优势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7403960 上传时间:2023-08-0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心小学关于利用学科优势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心小学关于利用学科优势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心小学关于利用学科优势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中心小学关于利用学科优势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心小学关于利用学科优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心小学关于利用学科优势(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心小学关于利用学科优势开展或渗透经典诵写讲活动的要求 一、常规管理 1、统一诵读写时间 “早晨到校就读书,下午到校就练字。”每天早晨800至820为全校各班级诵读经典诗文时间。下午230至240(随学校的作息时间调整而改变)为全校各班级书写汉字时间,有专人指导,定期评比。 2、统一诵读写教材 学校组织骨干教师编写经典诵读写校本教材。有童诗、童谣、唐诗、宋词、名言警句以及三字经、弟子规等全文及解读,分为低、中 、高年级三个不同版本。校本教材的编印极大方便了教师诵读与指导,有效地推动了“经典诵读写”活动向更高层次发展。 3、培训诵读写辅导教师 发掘在诵读和书法方面有特长老师的优势,利用他们的特长

2、指导、培训、带动教师群体;校本培训时,请专家来校作专题讲座和面对面指导;在教师中开展“三字”(钢笔字、粉笔字、毛笔字)和朗诵比赛。 4、让读书成为习惯 为了便于师生阅读图书,该校在下午上课前和下午放学后定时开放图书阅览室和电子图书室。发挥图书室、阅览室的功能。该校现有四十多种教育教学杂志报刊,二万多册书籍。师生在读书中超越自我,在读书中超然洒脱,宁静致远。 二、活动开展 1、,编写手抄报。 专门开辟了“经典诵读写”专栏;在全体学生中,开展经典诗文手抄报制作,开展“我为古诗来配画”活动,让经典诗文与儿童画、蜡笔画相融,让诵读与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完美结合,丰富学校特色内涵。 2、成立社团,开展竞

3、赛 以班级为单位成立诵读社团。社团以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导读内容为主题,在诵读基础上交流对某章节的认识,结合生活实际谈感受,并以小练笔形式写下来,在社团成员中互相交流。学校开展书法、绘画、诵读经典活动,做到一月一主题,一周一活动,使“经典诵读写”活动有序走向深入,走进学生心田。 以经典诗文为内容,在教师中开展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书法作品展示;在学生中以班级为单位开展铅笔字、钢笔字、毛笔字评比。师生的优秀作品在校园橱窗内展示。 3、评选“诵读之星” 在各班级倡导“人人争当诵读之星”活动,每周各班级评选一名“诵读之星”,每月各年级评选十名“诵读之星”,每学期,学校分年级评选“诵读之星”,由学校统一表

4、彰。 4、专家引领 专家请进来,领导走出去。聘请专家进行课题指导和课外阅读指导。激发孩子们写作兴趣,有效推动该校“经典诵读写”活动的开展。 5、集中展示,彰显特色 诵读传统经典,传承中华文明。每年在火红的五月,以“传承经典,体验快乐”为主题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校园文化艺术节,集中展示了“经典诵读写”成果。艺术节期间有学生的书画比赛、手抄报展示,各个社团的诵读展演,有教师书法、绘画展示等。大家通过诵、唱、舞、演、讲等多种形式,诠释“经典诵读写”的内涵,展示了“经典诵读写”的丰硕成果。 三、拓展延伸 1、与学科教学结合 在每天必读、必写的基础上,学校重视学科渗透,将诵读活动引入课堂,渗透在各个学科。语

5、文课上,让经典诵读与识字、阅读、表达相伴而行,并最大限度地融合到语文教学之中,作为语文教学的补充、拓展和延伸,实现语文教学与经典古诗文诵读的良性互动;美术课中进行诗配画,画配诗的创作实践;音乐课上配乐吟唱古诗文;体育组老师根据古典音乐编排的校园集体舞,让学生在运动中感受经典。教学开放周安排诵读、写字公开课,同时开展评课活动,让大家在听、评课中共同提高。 2、与大课间活动结合 大课间活动与经典诵读融为一体。每天的大课间活动中,有气势磅礴诵读经典诗文的壮观场面;有老师根据古典音乐编排的校园创编操。大家在锻炼身体的同时得到了经典文化的熏陶,在律动的音乐声和优美的动作中得到心灵的净化。 3、与家长学校结合 该校通过召开家长会、发放公开信等形式,将经典诵读活动延伸到社会、家庭中。通过“小手牵大手”活动,鼓励家庭诵读、亲子诵读。家长参与到诵读活动中,聆听孩子的诵读,点评孩子的读书笔记,指导孩子书写姿势和书画作品。家庭和学校共同努力,为孩子创设了良好的阅读经典的氛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