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伯特号驱逐舰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7390659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0.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赫伯特号驱逐舰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赫伯特号驱逐舰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赫伯特号驱逐舰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赫伯特号驱逐舰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赫伯特号驱逐舰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赫伯特号驱逐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赫伯特号驱逐舰(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尊敬的教办专家、兄弟学校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下面,我代表我们中心小学六年级语文备课组六位老师向大家做个汇报,谈谈我们对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材的整体理解,对学情的分析,以及对第六课怀念母亲这篇课文的解读和教学设想。第一板块我们对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材的整体理解本单元教材围绕着“祖国在我心中”这个专题,共安排了四篇文章、一次习作和口语交际、一次回顾与拓展、一次综合性学习。四篇文章中,前两篇是讲读课文,詹天佑描写了詹天佑为我国铁路建设事业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歌颂了他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杰出的创造才能。怀念母亲表现了著名学者季羡林在德国留学时对生身母亲和祖国母亲无限眷恋的感情。后两篇是略读课文,彩色

2、的翅膀则从普通的海岛战士扎根海岛、建设海岛平凡事迹中,歌颂了边防战士对祖国的一片忠诚和热爱的感情。中华少年以诗歌的形式热情赞美了祖国,抒发了作为中华少年的自豪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中华少年建设中华的坚强决心。“口语交际习作”安排了以“祖国在我心“中”为主题的学习汇报会和写演讲稿或读后感的活动,回顾拓展”也是紧紧围绕“祖国在我心中”的主题,安排了相关的内容。另外,本组还安排了一次围绕本专题的综合性学习,引导学生通过搜集、采访、参观等方式,进一步深化“祖国在我心中”的认识。编排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中华儿女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赤子情怀,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二是为祖国日新月异的变

3、化感到骄傲、自豪,立志报国;三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这三个教学目的,前两个侧重内容的理解,强调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也就是侧重人文熏陶;第三个则侧重对表达形式的感悟,强调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也就是侧重工具掌握。就这二者而言,我们认为不能割裂开来、分成两张皮,而应该巧妙地将二者融合在一起。怎样融合呢?简单说,就是抓住语言文字这个根本,通过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深入体会、感悟,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让学生与作者、与文中主人公产生情感的共鸣,回头再品味词句,看看作者是使用哪些词句准确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并打动我们的。这样,我们就带着学生在文本中走了一个来回,

4、全面达成了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用书建议,我们可以安排14课时。其中,精读课文6课时,略读课文2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3课时,“回顾拓展”2课时。另外,学生还必须在课外利用部分时间完成综合性学习。第二板块学情分析1、我们的学生已经迈入六年级了,接受各种形式的爱国主义教育少说也有六七年了,学生对祖国的历史、文化、人民、地理等有了初步的浅显的认识。尤其是今年512汶川大地震中,学生对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伟大精神有了直接的感受;在今年刚刚闭幕的北京奥运会上,学生看到自己祖国的五星红旗一次次在奥林匹克赛场上空冉冉升起,一次次感到作为一名中国人的自豪和骄傲。2、学生对我国近代那段屈辱的历

5、史还不是十分了解,因为他们今天生活得十分幸福,他们不知道什么叫做被压迫、什么叫被侵略、什么叫侮辱,而且,他们没有远离祖国、远涉重洋的坎坷经历,现在,他们认为出国是一件十分荣耀的事情,所以,他们在对当时历史背景不太清楚的情况之下,理解詹天佑怀念母亲,是十分困难的。3、就学习经历而言,在五年级曾经学过一组表现父爱母爱的课文,不过这组课文所表现的父爱母爱都是和学生生活实际联系比较紧密的,能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但是,他们现在一般还不能体会出与母亲生死离别、阴阳两隔的痛苦和悲伤,在学习怀念母亲一文时存在较大障碍。4、在五年级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理解词语、句子的学习方法,如:查工具书、联系上

6、下文、联系自己生活实际、展开想象等。在本单元学习中,这些方法依然要用到,并要加以巩固。第三板块对怀念母亲的解读课文以回忆的形式,介绍了作者对两位母亲一位是生身母亲,一位是祖国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悔恨,对祖国母亲永远不变的热爱。本文初读平淡无奇,甚至感觉跳跃性比较大。读过一些相关的作品,了解了写作背景,慢慢走近作者的心灵,再回头去读,渐渐读出了味道。季老学贯中西,文通古今,对如何写散文有自己的独有看法。他曾说,散文的精髓在于“真情”二字,“真”就是真实,“情”就是要有“抒情”的成分。现在,为了自传“只写事实”,他在写此文时尽力劝真”而去“情”,使

7、文章读来显得平淡了。可是文章“平”和“淡”的背后,隐藏了更深的“情”。课文结构分明,层次清晰。作者开门见山,指出两位母亲在作者生命中同等重要的地位,为全文奠定了情感的基调,同时引出下文对两位母亲的描述。接着,作者描述了自己与亲生母亲的关系:虽然相处时间不多,但母-子感情却丝毫未减,相反因为母亲的离世,更加深了自己对母亲的歉疚,并为此不断怀念母亲,这为阐述自己对祖国母亲的爱铺垫了感情基调;然后,作者借助日记、散文摘抄的语段,描述了在漫长的留学生涯中,对母亲和祖国的怀念,将对两位母亲同样的敬意、相同的爱慕表达得酣畅淋漓,这是文章的重点所在。最后,作者呼应文章开头,说明为什么会有对两位母亲不变的情怀

8、,使文章结构浑然一体。在表达方法上,有如下几个鲜明特征:1、直抒胸臆。文章表达对母亲、对祖国的崇敬与挚爱,没有叙述一件具体的事情,而是体现在直截了当的表白中。这种以抒情为主要表达手段的散文对学生而言,理解与感悟很难达到一定的深度。2、引用日记。作者为了表达当时最真实的情感,按照自己一贯的主张,没有以自己现在的感受去推测当时的心情,而是在文章中用较大篇幅引用了当时的日记和文章片段,用自己的真情将这些片段串在了一起。3、前后照应。文章有两组前后照应的地方,一组是开头与结尾,一组是第二自然段和第六、九自然段。4、环境烘托。在作者的日记里,作者巧妙地借对环境的描写,烘托出自己当时的心境。5、同时写两位

9、母亲。将亲生母亲和祖国母亲同时写进一篇文章,而且结合得那么精巧,在其他文章中很少见。连作者本人也认为:同一篇文章,写两个母亲,比较有意思,也比较容易接受。小学生要懂得热爱祖国,懂得对自己的父母尽孝心。第四板块怀念母亲教学设想一、教学理念1、以生为本就是从学生实际水平出发,联系学生的生活,调动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在充分感知文本的基础上,主动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充分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2、以读为本就是用读贯穿全文教学,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验,在读中升华情感,在读中积累语言。3、读写结合一是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如前面提到的直抒胸臆、前后照应、环境烘托等,二是以文本为依托,借用文章寻梦开

10、头结尾,激发学生想象,补写其中片段,进一步在读写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二、目标设定1、会写8个生字,学写“真挚、避免、朦胧、凄凉、引用、强烈、思潮起伏、可见一斑”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3、揣摩重点语句,感受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之情。三、教学重点教学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抓住那些表情达意的关键词句,通过朗读感悟,理解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我们觉得本文值得一抓而且应该抓好的关键词句有:1、关于怀念亲生母亲的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

11、,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如今到了德国,来到哥廷根这一座孤寂的小城,不知道是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我看了她的神气,想到自己的在故乡地下卧着的母亲,我真想哭!我现在才知道,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一样的!夜里梦到母亲,我哭着醒来。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2、关于怀念祖国母亲的我的祖国母亲,我这是第一次离开她。离开的时间只有短短几个月,不知道是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然而这凄凉却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我现在还真是想家,想故国,想故国里的朋友。我有时简直想得不能忍耐。我仰在沙发上,听风声在窗外过路。风里夹着雨。天色阴得如黑夜。心里思潮

12、起伏,又想起故国了。一想到我的母亲和祖国母亲,就心潮腾涌,留在国外的念头连影儿都没有。这种怀念,在初到哥廷根的时候,异常强烈。以后也没有断过。对这两位母亲的怀念,一直伴随着我度过了在德国的十年,在欧洲的十一年。四、教学难点及突破策略课文语言富有跳跃性,而且作者对母亲和祖国的这种深厚感情,学生缺乏现实体验。因此,在感受作者的情感方面会存在一定的困难。我们的突破策略有三个:一是了解了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了解到季老欧洲十一年中对两位母亲的怀念始终不断,季老在散文中想把这种情感经历表达出来,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篇课文。二是调动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失去母亲的痛苦;三是补充一些密切相关的资料,帮助学生理解作者对母亲的深切怀念。读作者的其他作品,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解读文本。季老的散文赋得永久的悔,回忆幼时的生活和表达对母亲早逝而自己无从迎养的愧疚、悔恨,对解读怀念母亲很有帮助。此外,怀念母亲中有两段文字摘自季老写于1936年的寻梦。留德十年附录中有寻梦全文,不但有助于解读怀念母亲,而且此文写得情深意切,读后齿颊留香,回味无穷。五、课时安排三课时六、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谈话引入1、【出示图片】这张照片上的老人是谁?你认识他吗?2、说说我们学习过季羡林老先生哪些文章?你对季老还有哪些了解?3、【课件简介季老简历:季羡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