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的试题应该有语文味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7389020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的试题应该有语文味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语文的试题应该有语文味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语文的试题应该有语文味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语文的试题应该有语文味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的试题应该有语文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的试题应该有语文味(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的试题应该有语文味张训海不知道是不是在高三的火线上呆久了,每次面对一份份大同小异的高考试卷,心里满是疲倦。但我们的责任,逼着我们和学生一起不知疲倦地做题、讲题,时时不偏不倚地走在答题规范模式化的道路上。其实我们每一个语文老师都明白把人文、经典、个性、生命、诗意的语文“窄化为考点考点演化为练习练习异化为分数”的无比可笑与荒唐。但也有例外。深圳市高三年级每年的语文“一模”或“二模”,每次总能有些出乎意料,在我们的视野里摇曳出语文的美丽。原因是语文味教学流派的创立者程少堂先生,他命拟的试卷除了试卷主题外,还有诸多的视角新意和审美感动。我们知道,语文的审美疲劳,产生于我们与人文、经典、个性、生命、

2、诗意等在考点的答题模式中的分裂。这种分裂是客观规范化对主观个性化扼杀的结果。但程少堂先生最大化地在镣铐下给出舞蹈的空间,让一份试卷散发出语文味的芬香,让学生开出文学诗意、个性人文的语文花朵。例如,2009年深圳市高三语文“一模”的诗歌鉴赏:重读下面几首诗词,然后回答问题。清明(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声声慢(节选)(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雨巷(节选)(戴望舒):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

3、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这三首诗词都写了中国传统文学中的一个经典意象“江南雨”。请你根据对这三首诗词的理解,说说中国传统文学中“江南雨”有何特点。请具体说明这三首诗词描写“江南雨”各自所包含的感情的具体内容。这三首诗词运用了中国传统文学中“江南春雨”和“江南秋雨”这两个经典的审美意象。这两个意象是有区别的。请你各用一个比喻句分别表达这两个经典审美意象给你的感受,并各用一句话说明你这样比喻的理由。再如,2010年深圳市高三语文“一模”的诗词阅读:阅读下面三首诗词,然后回答问题。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水调歌头(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

4、,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挡住那月光(英国哈代):关上窗户,拉下窗帘,挡住那悄悄洒来的月光,她那姿色太象她从前在我们的琴儿还没积上,多年尘土,石碑犹未刻上,我们念到的名字那时光。别拂动树梢,叫午夜的香气,弥漫四周,缠绵不逸,唤醒当年它吹给我和你的,同样甜蜜的情意,那时节生活好比笑声,爱呵,同人们所说的无异。这灯光照明的普通房间,锁住了我的视线与思路;让杂物在朦胧中隐现,敷衍的话语从口中编出;人生初开的花呵,太香甜,它结出的果子呵,太苦!请结合以上三首诗词的内容,说说李白苏轼举头望月、哈代关窗挡月的原因。以上三首诗词较好地反映了中西抒情诗中月亮意

5、象的一些相同点和不同点。请对此作简要分析。还有2011年深圳市高三语文“一模”的语言运用:关于什么是诗,柏拉图说得很神秘,他认为诗是依诗神的驱遣,是神力所赐。但是台湾著名诗人痖弦则说得很简单:“月亮出来了这不是诗,月亮来了这才是诗。”你是怎样理解痖弦的这句话的?请你创写一个充满诗意的句子,并说明它为何充满诗意。(不超过100字)美丽的试题都是相似的,充满着浓郁的文化味、文学美,并且在学生舞蹈的时候,能让学生收获到一种人文关怀。我于课堂跟学生分享一篇爱的选择题的故事,指导学生阅读的同时,自然地加进语文味的元素,以达到经典悦读、诗意练习的目的。悦读练习: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答题。大学一堂选修课上,

6、教授面带微笑,走进教室,对学生说:“我受一家机构委托,来做一项问卷调查,请同学们帮个忙。”一听这话,学生们活泼起来。大学课堂本来枯燥,这下好玩多了。问卷表发下来,一看,只有两道题。第一题:他很爱她。她细细的瓜子脸,弯弯的娥眉,面色白皙,美丽动人。可是有一天,她不幸遇上了车祸,痊愈后,脸上留下几道大大的丑陋疤痕。你觉得,他会一如既往地爱她吗?A.他一定会 ;B.他一定不会;C.他可能会。第二题:她很爱他。他是商界的精英,儒雅沉稳,敢打敢拼。忽然有一天,他破产了。你觉得,她还会像以前一样爱他吗?A.她一定会;B.她一定不会;C.她可能会。一会儿,学生们就做好了。问卷收上来,教授一统计,发现第一题有

7、10%的同学选A,10%的同学选B,80%的同学选C。第二题有30%的同学选了A,30%的同学选B,40%的同学选C。【从“他”和“她”是恋人关系的角度,概括以上材料所显示的一条结论,20字以内。】“可是,题目本身并没有说他和她是恋人关系啊?”教授似有深意地看着大家,“现在,我们来假设一下,如果第一题中的他是她的父亲,第二题中的她是他的母亲。让你把这两道题重新做一遍,你还会坚持原来的选择吗?”问卷再次发到我们的手中,教室里忽然变得非常宁静,一张张年轻的面庞变得凝重而深沉。几分钟后,问卷收了上来,教授再一统计,两道题,学生们都100%地选了A。【以“父母的爱”为话题,至少运用2种以上的修饰手法,

8、写一首小诗,不超过100个字。】这是一次爱的主题的诗意审美的悦读:情有“读”钟,心之所“练”。第一道题属于图表数据转换类的语言运用能力的练习题,需要对材料中显性的数据加以比较、分析,提取、挖掘隐性的信息,最后概括为文字,文字表述要求简明、准确。答案是客观唯一的,可表述为:恋爱中美女毁容比男人破产,更让人不能容忍。(意近即可)第二道题是考查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综合练习。给一个话题,比较自由,但开放之中有一定的难度,要求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用诗歌的形式,鲜明、生动地表达语言,句式的灵活运用和炼字炼词也在考查之中。第二道题更注重学生文学素养的能力训练。答案是主观个性的,可表达为:孩提时,家是一座小小的城堡,儿子守在门口,父亲奔在外头/上了小学,学校是一条甩动的麻绳,儿子忘了回头,母亲站在路口/上中学,校园是一座高高的围城,儿子里面埋首,他们外头扳着指头。两道语用题的命拟,我渗透了“爱的教育”的人文思想,因为我觉得这是语文情感审美的需要,在悦读的同时,在诗意栖居的同时,让我们得到人文的关怀。语文的试题不是难倒、考倒学生,而是帮助学生理解和审美。文字、文辞、文学、文化的元素,正是语文味的内涵和外延所在。语文的试题练习,应该是很语文的,也就是有语文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