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7385283 上传时间:2022-09-0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比例的基本性质 郑州高新区郑州中学附属小学 设计者:冯霞【内容分析】“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比例第一节中的内容,教学安排为一个课时。本节课可以与前面比例意义的学习有机衔接,利用前面组成的比例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项、内项和外项以及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并能利用该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且它也是下节课解比例的依据。【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很熟练的掌握了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及刚学习了比例的意义的基础上获得的新知,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探究能力,我班70%的同学对本节课能自学掌握基本概念,所以在基本概念部分可

2、以采用学生回答、学生讲课的形式来完成(经过半年的培养,我班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根据题的难易程度,不同的题由不同的学生来讲),而最重要的是使50%的同学在题型的不断变换下,思维能得到更大程度的拓展。【课程标准】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目标】1、 通过提前预习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项、内项、外项。2、 通过观察、计算、比较、归纳出比例的基本性质。3、 小组交流,探究比例式改写成分数形式后内项、外项的位置及它们的关系。4、 在能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的基础上通过习题拓展思维。【目标评价方式】1、 通过

3、问题2检验第一个目标是否实现。2、 通过问题3、4、5交流讨论实现第二、三个学习目标。3、 通过多变的课堂习题检验第四个学习目标是否实现。 学 习 过 程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复 习 导 入承上启下【时间预设】5分钟问题1: 同学们!昨天我们共同学习了比例的意义,哪位同学能把它的内容复述给大家?生答(认同的,请把掌声送给他) 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板书课题)通过回答问题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阐述比例的意义,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提出问题承上启下问题探究 归纳总结【时间预设】20分钟 在学习之前,我们首先来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出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老师做简单讲解)问题

4、2:同学们昨天都进行了预习,那么预习的效果怎么样呢?(指名程度比较差的学生回答,以此了解全班情况)问题3:仔细观察,比例的内项和外项有着怎样的关系? 4.52.7=106 问题4:是不是所有比例的内项和外项都有这样的关系呢?205=41 =1283 = 312 (归纳总结比例的基本性质)问题5:你能把比例式改写成分数形式吗?(交流探究改写成分数形式后的比例的内项和外项的位置)它们也具备这样的关系吗?1、 个别答题2、 观察、计算、比较归纳出比例的基本性质。在一环套一环的问题引导下,学生自己探究出比例的基本性质。检 测 样 题 反 馈 提 升【时间预设】10分钟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

5、成比例。0.22.5和4501、 教师提供样题,请一位中等学生讲题。2、 根据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两种方法,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69和912思维拓展:(1)在一个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是18,其中一个外项是2,另一个外项是( )。(2)在一个比例里,两个外项互为倒数,其中一个内项是0.5,另一个内项是( )(学生讲解,学生互评)(3)如果 =那么 a( )= b( )( 4 ) 如果5 =3y,那么, = , =思考题:【时间预设】5分钟请把38212改写成比例1、 给学生讲题的机会。 2、学生独立做题后,互相讨论交流,做错的同学当堂反思,其他同学听取他人回答。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拓展思维。课堂小结1、本节课你都完成了那些学习目标? 2、你还有哪些困惑?课后作业课本P37,第5题课后反思本节课的基础知识比较简单,容易理解,所以这一部分主要采用学生说、学生讲的形式,既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又培养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后面的提高题更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不足之处是比例式改写成分数形式时没有更进一步的探究清楚内、外项的位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