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考试题目及答案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7381227 上传时间:2023-08-1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6.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学考试题目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美学考试题目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美学考试题目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美学考试题目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美学考试题目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美学考试题目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学考试题目及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美学考试题目及答案 美学一词来源于希腊语aetheis,最初的意义是对感观的感受。本文是关于美学考试题目及答案,欢迎阅读学习。 一、 1、 日本学者将Aeteics译为美学,谈谈你对这一翻译的看法。(20) 2、 美的客观论与美的主观论的核心分歧在哪里我们主张美与美感的同一,谈谈你对此的看法。(45)、 王国维云: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试用布洛的心理距离说分析王国维的这段话。(20) 4、王国维以为李贺的雁门太守行具有西方美学的崇高之美,谈谈你的看法。(附全诗: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

2、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20)5、 简述康德论审美活动的四个契机。(1) 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篇写道:山沓水匝,树杂云合。目既往还,心亦吐纳。春日迟迟,秋风飒飒,情往似赠,兴来如答。试用移情理论分析刘勰的这段话。(20) 、 贺铸青玉案云: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试用格式塔学说赏析此句。 () 7、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缺乏西方的悲剧之美,谈谈你的看法。(2) 一、 8、 简述美感的五个特征。(5)里德认为:艺术无论在过去还是在现在,常常是一件不美的东西。以美与艺术的关系为中心,谈谈你的看法。(45)

3、1.在鲍姆加通造出atetic,本意是研究感性认识的完善,它的准确意义是与感性印象有关的东西,所以应该译为感觉学。 2.美学研究的美实际上是主体的感觉,是指研究人们认识美、感知美的学科,也可翻译为审美学。.黑格尔认为美存在于艺术当中,理念与感性形象达到了完美统一,美学就是艺术哲学,他否定了自然美,也是不确切的。 日译名词对近代中国强大的覆盖面与影响力,让美学得以取代了其他译名,但这个译名并不切合西方美学的本源,美学的名称会让我们望文生义,想当然地以为美学是是美之学,但碍于术语的约定俗成和便利一直沿用至今。 二、 1.核心区别美在物还是在心,美是不是物的属性。 美与美感的关系。2美与美感的同一只

4、能在审美活动中寻找美,把握美,美不是一个既成的、实体化的存在,而是在审美活动中生成的,美只能存在与审美活动之中。 美学是关于整个人类审美活动的理论。审美对象中客观的存在着美的社会性内容即人的本质,不依赖于审美者的主观存在,不已审美者主观意志为转移。 美的客观内容必须通过人的主观形式表达出来才有意义。主体用关于美的、先验的观念去审视客体形态时才会发现美,体验美。审美对象的固有属性引起美感,通过审美活动的形成主体的精神状态。三、 距离的设定:采用美感的态度观赏事物,在审美主体与对象之间设置合适的距离,以不涉及利害关系的态度观赏和创造审美对象,不受物役,就能完全把握审美对象,产生快感。强调审美的非功

5、利性。 2 距离的矛盾:诗人对于宇宙人生,一定要深入内部去体验,去临摹,也一定要跳出来思考分析,观察本质。做到不即不离,恰到好处。距离过小会丧失美感,显得庸俗平常,距离过大则空泛,不能引起切身的情趣。矛盾的统一就是出于入的全面而辩证的审美态度,个人在观察外界事物时深入内部,设身处地,体其情观其意;又能跳出实际生活,与客观对象拉开距离,保持主体独立自主的审美理解,以获得美感。四、 1.审美是移情的过程,将人的主观情感移到客观事物上。高山重迭,流水环绕,众树错杂,云霞郁起,春光舒畅柔和,秋风萧飒愁人。原来没有生命的东西也在刘勰的笔下有了生命的动感。 2.共鸣与自我欣赏。 人自己受到对事物的错觉的影

6、响,与事物发生同情和共鸣,审美欣赏是一种自我欣赏。作者反复地观察这些景物,内心就有所抒发。像投赠一样,作者以情接物;像回答一样,景物又引起作者写作的灵感。情往似赠,兴来如答,则进一步揭示了审美态度在创造活动中的重要作用。物的情感实际上是作者自己的情感,大自然的美感也是观照的自我。3.物我同一。审美创作中作家自我与审美对象最终融合,物我消融,情景两忘,大自然丧失了独立性,和诗人交融在一起。目既往还,心亦吐纳,把这种审美主客体的双向互动关系概括得颇为生动而富有诗意。 五、1.格式塔心理学强调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意识不等于感觉之和,整体先于部分而确定部分的性质与意义。诗人首先把握愁这一整体感情,再选

7、择最具代表性的形象与意象,烟草、风絮、梅雨三种不同景物来烘托闲愁,与读者的心理结构形成微妙联系,从而让读者把握整篇的愁思。2.异质同构,不同内涵的事物具有着相同的结构式样。在古代诗歌中万物于人的感受之外自有其深意,也就出现了意象的选择,用烟草风絮梅雨等三种景物,将 不可触摸的虚的感情,转化为可见、可体味的实的景,烘托出词人的情愁如烟草一样滋长,如风絮一般散漫,又如梅雨一般无止无休。 六、 1.美与艺术的同一性美与艺术都属于美学范畴,美学是哲学的分支,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艺术,所以美学是美的哲学的艺术。艺术的本体就是美,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 艺术呈现意象,艺术家把自己创造的意象用物质材料加以传达

8、。完整的、包含着意蕴的感性世界就是意象,艺术的本体是审美意象,必然使人产生美感。 2艺术不一定等于美。艺术与美的内涵不同:里德认为在关于艺术的讨论中,之所以出现混乱,正因为未能把美学与艺术明确地区别开来。严格地说,美学讨论的美是广义的包括美在内的一切审美形态。而艺术则是一个更为广阔的范畴,旨在传达感受和认识。艺术在内容上包含着比情感价值更多的东西,与美或美学的特质不完全是一回事。 艺术家的创作方面:艺术家是集美与丑、美与恶的统一体,所以其作品也不一定都是美的。 艺术品的呈现 艺术里美与丑是相互融合的,艺术不完全是美,例如各种各样的抽象派、野兽派,在前几个世纪也许会被当成垃圾的作品,现在演变成了

9、一种独特的风格。 艺术不完全是美,但是归结艺术的动机,多多少少掺杂着美的动机。艺术的形式逐渐多元化,不再拘泥于传统的理念、形式与表达方面,这导致了艺术与美相分离。 七、 1.客观性质:体积巨大,力量无限,表面上是凸凹不平和奔放不羁的,色调是朦胧晦暗的,线条是径直的。 黑云压城头,城墙像要塌陷一样,塞边的泥土在夜色中凝聚着紫气,天寒霜凝重。 2.主观感情:崇高是通过震颤和激动来征服读者。崇高表现了慷慨激昂的感情,将痛感转化成快感,有一种生命力受到暂时阻碍的感觉,马上就接着有一种更强烈的生命力的洋溢进发。城欲摧城墙好像要坍塌,开篇以压抑的感情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忽然,风云变幻,一缕日光从云缝里透射下来,映照在守城将士的甲衣上,只见金光闪闪,耀人眼目。此刻他们正披坚执锐,严阵以待。崇高感由压抑转到振奋,所以观赏者的心灵处在动荡状态。带来了希望和快感。3.思想壮阔:李贺的诗表现出一种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强烈而激动的情感把人引向崇高之感。 面对重重困难,将士们毫不气馁,以黄金台典故表达了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歌颂了战争中的英雄主义和献身精神。第 1 页 共 1 页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搜集,版权归原作者所以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上传人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