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工程学》总复习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7380262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械制造工程学》总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机械制造工程学》总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机械制造工程学》总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机械制造工程学》总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机械制造工程学》总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机械制造工程学》总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制造工程学》总复习(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机械制造工程学复习题一、 填空题1.在加工中, 刀具和工件之间的相对运动称为切削运动,按其功用可分为 主运动 和 进给运动 。其中 主 运动消耗功率最大。2.切削用量三要素是指 切削速度 、 进给量 和 背吃刀量 。3.在正交平面内度量的前刀面与基面之间的夹角称为 前角 ,后刀面与切削平面之间的夹角称为 后角 。4. 正交平面与法平面重合的条件是 刃倾角为0 。5.用以确定刀具几何角度的两类参考坐标系为 刀具标注角度参考系 和 刀具工作角度参考系 。6. 金属切削过程中常见的物理现象有 积屑瘤 、 切削力 、 切削热 和 表面硬化 。7. 根据切屑形成过程中变形程度的

2、不同,可将切屑的基本形态分为四种类型,分别是 带状切屑 、节状切屑 、 单元切屑 和 崩碎切屑 。8. 刀具正常磨损的主要形式有 前刀面磨损 、 后刀面磨损 和 前、后刀面同时磨损 。9. 刀具磨损的原因主要有 磨料磨损 、 粘接磨损 、 扩散磨损 和化学磨损。10. 刀具的几何参数包括 前角 、 后角 、 斜角切削与刃倾角 和主偏角和副偏角 四个方面。11. 切削用量选择的顺序是:先选 背吃刀量 、再选 进给量 、最后选 切削速度 。12机床型号 字母 由与 数字 按一定规律排列组成,其中符号C代表车床。13CA6140车床可加工 公制 、英制 模数和径节等四种螺纹。14机床的基本参数包括

3、尺寸 、 运动 动力。15零件的机械加工是在由 机床 、 刀具 、 夹具 和 工件 组成的工艺系统内完成的。16主轴回转误差的三种基本形式是 径向圆跳动 、 轴向窜动 和 角度摆动 。17加工误差按其统计规律可分为 系统误差 和 随机误差 两大类,其中 系统误差 又分为常值系统误差和变值系统误差两种。18经过机械加工后的零件表面存在着 宏观裂纹 、 伤痕 、 腐蚀现象 等缺陷。19切削加工中影响表面粗糙度的因素有 进给量 、 主偏角 、 副偏角 。20机械加工表面层的物理力学性能包括 加工硬化 、 残余应力 和表面层的 金相组织 变化。21. 常见毛坯种类有 铸件 、 锻件 、 型材 和 冲压

4、件 ,其中对于形状复杂的毛坯一般采用 锻件 。22. 工艺过程一般划分为 粗加工阶段 、 半精加工阶段 、 精加工阶段 和 光整加工阶段 四个加工阶段。23. 工艺尺寸链的两个特征是 封闭性 和 关联性 。24.单件时间包括 基本时间 、 辅助时间 、 布置工作时间 、 休息时间 、 生理需要时间 。25机器的质量主要取决于机器设计的正确性、零件加工质量和 装配 。26保证装配精度的方法有互换法、选配法、 分组法 和 调整法 。27查找装配尺寸链时,每个相关零、部件能有 1 个尺寸作为组成环列入装配尺寸链。28产品的装配精度包括尺寸精度、位置精度、 接触精度 和 相对运动精度 。29采用更换不

5、同尺寸的调整件以保证装配精度的方法叫做 固定 调整法。30机器的装配精度不但取决于 零件精度 ,而且取决于 装配方法 。31互换法就是在装配时各配合零件不经 任何选择 、调整 或 修配 即可达到装配精度的方法。32对于夹具上定位元件的基本要求是 足够的精度 、 较好的耐磨性 、 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和 叫好的工艺性 。33造成定位误差的原因有 基准不重合误差 和 基准位移误差 。二、判断题:(正确的划“”,错误的划“”)1. 在切削加工中,进给运动只能有一个。( )2. 其它参数不变,主偏角减少,切削层厚度增加。( )3. 其它参数不变,背吃刀量增加,切削层宽度增加。( )4. 主切削刃与进给运

6、动方向间的夹角为主偏角。( )5. 切削铸铁类等脆性材料时,应选择K类(YG类)硬质合金。( )6. 粗加工时,应选择含钴量较低的硬质合金。( )7. 积屑瘤在加工中没有好处,应设法避免。( )8. 切削厚度薄,则刀具后角应取大值。( )9. 切削用量三要素中,对刀具耐用度影响最小的是背吃刀量。( )10. 刀具耐用度是指一把新刃磨的刀具,从开始切削至报废为止所经过的总切削时间。()11. 车削外圆时,在负刃倾角的影响下,切屑流向待加工表面。( )12刀尖圆弧半径和后刀面磨损量增大,将使冷作硬化层硬度及深度增大。( )13加工表面层产生的残余压应力,能提高零件的疲劳强度。( )14残余应力是有

7、害的应力。( )15. 工序是组成工艺过程的基本单元。( )16. 粗基准在同一尺寸方向可以反复使用。( )17. 轴类零件常用两中心孔作为定位基准,这是遵循了“自为基准”原则。( )18. 退火和正火一般作为预备热处理,通常安排在毛坯制造之后,粗加工之前进行。( )19. 工序集中优于工序分散。( )20. 工序尺寸公差的布置,一般采用 “单向入体”原则,因此对于轴类外圆表面工序尺寸,应标成下偏差为零,对于孔类内孔表面的工序尺寸,应标成上偏差为零。( )21. 调质只能作为预备热处理。( )22在查找装配尺寸链时,一个相关零件有时可有两个尺寸作为组成环列入装配尺寸链。( )23一般在装配精度

8、要求较高,而环数有较多的情况下,应用极值法来计算装配尺寸链。( )24修配法主要用于单件、成批生产中装配组成环较多而装配精度又要求比较高的部件。( )25调整装配法与修配法的区别是调整装配法不是靠去除金属,而是靠改变补偿件的位置或更换补偿件的方法。( )26协调环应根据装配精度指标确定其公差。( )27采用分组互换法,装配时按对应组装配。对于不同组,由于与不等,因此得出的最大与最小间隙也会不同,从而使得配合性质也不同。( )28不完全定位在工件的定位方案中是不允许出现的。( )29可调支承一般每件都要调整一次,而辅助支承可以每批调整一次。( )30采用六个支承钉定位,则限制了六个自由度。( )

9、三、选择题:1. 纵车外圆时,不消耗功率但影响工件精度的切削分力是( B )。A. 进给力 B. 背向力 C. 主切削力 D. 总切削力2. 切削用量对切削温度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B )。A. B. C. . D. 3. 刃倾角的功用之一是控制切屑流向,若刃倾角为负,则切屑流向为。( A )A. 流向已加工表面 B. 流向待加工表面 C. 沿切削刃的法线方向流出4. 粗加工时,前角应取( B )的值;精加工时,前角应取( A )的值;加工材料塑性越大,前角应取(B )的值;加工脆性材料时,前角应取( A )的值;材料硬度、强度越高,前角应取( B )的值。A. 相对较大 B. 相对较

10、小 C. 任意取5车床主轴的纯轴向窜动对( BCD )的形状精度有影响。A. 车削内外圆 B. 车削端平面 C. 车内外螺纹 D. 切槽6造成车床主轴抬高和倾斜的主要原因是( A )。A. 切削力 B. 夹紧力 C. 主轴箱和床身温度上升 D.刀具温度高7( C )加工是一种易引起工件表面金相组织变化的加工方法。A. 车削 B. 铣削 C. 磨削 D. 钻削8表面粗糙度是波距小于( A )的表面微小波纹。A. B. C. D. 9出现积屑瘤和鳞刺的切削速度为( B )。A. B. C. D. 10增大( D )对降低表面粗糙度有利。A. 进给量 B. 主偏角 C. 副偏角 D. 刃倾角11 在

11、机械加工中直接改变工件的形状、尺寸和表面质量,使之成为所需零件的过程称为( d )。A. 生产过程 B. 工艺过程 C. 工艺规程 D.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12编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编制生产计划和进行成本核算最基本的单元是( B )。A. 工步 B. 工序 C. 工位 D. 安装13 零件在加工过程中使用的基准叫做( C )。A. 设计基准 B. 装配基准 C. 定位基准 D. 测量基准14 自为基准是指以加工面本身作为精基准,多用于精加工或光整加工工序中,这是由于( C )。A. 符合基准统一原则 B. 符合基准重合原则 C. 能保证加工面余量小而均匀 D. 能保证加工面形状和位置精度15 工

12、件定位中由于( A )基准和( D )基准不重合而产生的加工误差,称为基准不重合误差。A. 设计 B. 工艺 C. 测量 D. 定位 E. 装配16 基准不重合误差的大小与( B )有关。A. 本道工序要保证的尺寸大小和技术要求 B. 本道工序的设计基准与定位基准之间的位置误差 C. 定位元件和定位基准本身的制造误差17在机械加工中,完成一个工件的一道工序所需的时间,称为( C )。A. 基本时间 B. 劳动时间 C. 单件时间 D. 服务时间18在生产中批量越大,则准备与终结时间摊到每个工件上的时间( A )。A. 越少 B. 越多 C. 与生产批量无关19用完全互换法装配机器一般适用于 A

13、 的场合。A. 大批大量生产 B. 高精度多环尺寸链 C. 高精度少环尺寸链 D.单件小批生产20装配尺寸链的出现是由于装配精度与 A 有关。A. 多个零件的精度 B. 一个主要零件的精度 C. 生产量 D. 所用的装配工具21互换装配法一般多用于高精度 D 环尺寸链或低精度 环尺寸链中。A. 多、多 B. 少、少 C. 多、少 D. 少、多22分组装配法是将组成环的公差放大到经济可行的程度,通过分组进行装配,以保证装配精度的一种装配方法,因此它适用于组成环不多,而装配精度要求高的 D 场合。A. 单件生产 B. 小批生产 C. 中批生产 D. 大批大量生产23装配尺寸链的构成取决于 A 。A. 零部件结构的设计 B. 工艺过程方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