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材种树郭橐驼传拓展文章柳宗元隽永深刻的散文华东师大版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7378896 上传时间:2022-09-1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素材种树郭橐驼传拓展文章柳宗元隽永深刻的散文华东师大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素材种树郭橐驼传拓展文章柳宗元隽永深刻的散文华东师大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素材种树郭橐驼传拓展文章柳宗元隽永深刻的散文华东师大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素材种树郭橐驼传拓展文章柳宗元隽永深刻的散文华东师大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素材种树郭橐驼传拓展文章柳宗元隽永深刻的散文华东师大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素材种树郭橐驼传拓展文章柳宗元隽永深刻的散文华东师大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柳宗元:隽永深刻的散文种树郭橐驼传课外拓展文章柳宗元于代宗大历八年(773年)出生于长安。他的童年时代是在长安度过的。“某始四岁,居京城西田庐中,先君在吴,家无书,太夫人教古赋诗四首,皆讽传之”。先太夫人河东 县太君归祔志少年时代,曾随父到过今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等地。其父“守正为心,疾恶不惧”的为人,给柳宗元以很大的影响。他开始立志学习的时候,就“颇慕古之大有为者”。17岁开始考进士,“四年乃得举”。24岁求博学宏词,越岁乃得中;授集贤殿正字,踏入仕途。29岁 调蓝田尉,因其文才被韦夏卿留京府掌文墨,“旦暮走谒于大官堂下”。这不仅使他结交了许多有志之士,也使他对当时官场的腐败现实有更多地接

2、触和了解。31岁升监察御史里行。33岁为尚书礼部员外郎,积极参加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活动。革新失败后,柳宗元被贬为邵州刺史。他在“累郡印而南适”的途中被贬为永州司马。柳宗元在永州时期,严酷的环境磨炼了他,人民群众教育了他,奇山异水陶冶了他,经史诸子著作启迪了他。他以政治、哲学、文 学创作的杰出成就,而成为中唐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学家。正是在永州的这几年里,柳宗元创造了他散文写作的最高峰。柳宗元的散文,无论是讽刺 社会病态,揭露封建统治者丑恶灵魂的寓言作品,还是反映人民生活悲惨、 控诉人间不平的人物传记;无论是描绘水声山色、记游述怀的山水游记,还是抨击谬说、宣扬正理的论说文章。这些作品常常可以不

3、看柳宗元的名字就能辨认出是他的作品。因为柳宗元在其散文思想内容上表现的深刻和透辟,是许多文人所望尘莫及的。他的山水游记更以独特的个性风格 ,自成一家,对后世文坛影响颇大。山水游记产生于六 朝,但六朝的山水游记大多只对自然山水作客观的摹写。柳宗兀突破了前人对景物客观摹写 的传统,倾注了自己强烈的主观情感 ,将山水游记的创作推向了高峰。柳宗元在禺溪诗序中自称他善于“漱涤万物,牢笼百态”。特别是他在摹写自然景 物方面,博览物象,穷态极研,创造出富于诗情的山水画面。“他高超的形象描绘技巧,成为他对散文艺术的一大贡献”。细节容易引起读者的注意力,最能反映事物的本质,能起到“一语胜千言”的效果。在 一篇作

4、品里,假如通篇都是乏味的抒情、华丽的词藻、空洞的议论,而没有一处闪光点,看 了让人怦然心动、深有体会的细节描写,是很难打动读者的。 而柳宗元善于以清词丽句,生动刻划出一山一水,一树一石的细微之处;“同时又能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整体的印象”。例如仅二百余字的钻拇潭记,不仅清清楚楚地写出潭水的位置、成因、形状,购置 的经过,而且抓住特征,生动地描绘出“颠秀势峻、荡击益暴”的溪流,“流沫成轮”的潭 水,以及“有树环焉、有泉悬焉”的钻栅潭全貌,把一幅充满诗意的风景画呈现于读者面前。 又如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笙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 尤清冽。全石以为底

5、。近岸卷石底以出,为瓜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菱,蒙络摇级,参差 披佛。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漱,影布石上,怡然不动,椒尔远逝,往 来翁忽,似与游者相乐。津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这里未见潭水,先闻水声,而水声如佩环叮哨,既写潭水又见水色,这水不仅给人以视觉上的“清”,还给人以触觉上的“冽”。水底的怪石,水上的绿树,有形有色地烘托出 优美的背景。然后着力写水中游鱼 :鱼群在石底上的投影衬托出水的清,鱼群怡然不动表现 了环境的静,而游鱼“与游者相乐”更把人带向一个物我无间的境。前面由潭外写到潭上, 接着由潭上写到潭外:流人潭中的溪水“斗折蛇行,明灭可

6、见”,鲜明准确地再现了阳光照 耀下的溪流给人的视觉印象。再如,我们读永州八记中的任何一篇,都可以明显地看到他在行文上的这一特点。比如袁家渴记中有这样的描写 :“其中重州小溪,澄潭浅渚,间厕曲折,平者深墨,峻者沸白。舟行若穷,忽又无际”。句句有景,十分生动。其他如对山风激荡溪水的描写:“冲清旋濑,退贮溪谷”。石涧记对涧水形状和声响的描写 :“流若继文,响若操琴”。石渠记写溪流的“曲行纡馀,睨若无穷”。也都以优美的文笔 ,生动刻画出了客观景物的神态。即景抒怀。柳宗元在放怀山水间或遇到一些日常小事时,往往即景抒怀,富有理趣。明代茅坤曾说:“夫古之善记山水,莫如柳子厚。”(山晓阁选唐大家柳柳州文抄)只

7、要研读一下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就会发现此言诚非溢美之辞”。柳宗元在描摹山水木石、鸟兽虫 鱼的声色动静时,把自己横遭贬谪的坎坷遭遇和被贬后的抑郁心情深深地渗透进去。他在钴鉧潭西小丘记中,首云此丘乃“唐氏之弃地”,继谓“以兹丘之胜,致之沣、镐、鄠、杜,则贵游之士争买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而“今弃是州 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贾四百,连岁不能售。”它如永州龙兴寺之东丘,“奥之宜者也,其始龛之外弃地。”(永州龙兴寺东丘记)小石城山工夺造化,却“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 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小石城山记)袁家渴林木参差,涧水百态,而“永之人未尝游 焉”(袁家渴记)。石渠风摇声激,美不胜收,却“未始

8、有传焉者”石渠记)。即使偶尔出州,才行数十步,也可看到“有弃地在道南”(柳州东亭记)。在柳宗元看来,“游息 之物,高明之具”,“实际上是苦难生命的温馨依托”。思想充满了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所以,他的山水美学观也受其影响:游之适,大率有“敞,“奥之病为“邃,亦即“旷一类景观中要有“奥趣,奥”一类景观中要有“旷趣”,在处理这一对旅游美学矛盾中,又焕发出相辅相成的辩证法光辉我们用柳宗元的“旷趣与“奥趣”的美学审美观,来具体考察柳宗元在游记散文中的虚实互衬,动 静结合的描写,便不觉得是无根之源和无本之木了请看小石潭记中的一段描写: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似尔远逝,往

9、来翁忽,似 与游者相乐 ”这段仅40个字的描写,可是柳宗元游记散文中的“虚实互衬,动静结合,描 写的最成功范例为了突出潭水清澈见底这个虚,就写了鱼“皆若空游和日光影布 石上这个“实;为了突出四周的静,就先写鱼“怡然不动,后写鱼“椒尔远逝, 往来翁忽这个动。这样的描写手法,能达到使虚更虚,使实更实,使动更动,使静更 静的双重艺术效果。 这好象中国传统画法中只画游鱼而清水自现,只画山峰而云雾自出, 这也就是中国古代常用的以实写虚的手法。这类描写,在柳宗元游记散文中还有许多,如石润记、小石城山记、石渠记中均有类似描写。游记一体,到了柳宗元的笔下更加注重主观情感的宣泄,“借山水写心境”是柳宗元游记文的一个重要特色。在柳宗元一生的创作中,散文和诗歌是相互影响的。特别是那些描绘自然山水的游记和诗歌,相互影响之深,“是其他文学体裁所不能比拟的”。“在于外表的峻洁之下,蕴含的是他深邃激荡的丰富情感”。这才是文章隽永深刻的根源之所在。他身处困境之中,却仍然以自己不懈的努力,创造了唐代散文的又一高峰。总之,好的文学作品,总如良金美玉,自有定价。而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散文以令人品味不尽的蕴味,留给了后人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他的历史地位和文学价值将会万古流芳!:旷如也,奥如也,如斯而已旷与奥,相互对立,但柳宗元认为“旷”之病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