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归类解析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7377457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65.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归类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归类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归类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归类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归类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归类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归类解析(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归类解析物质的量浓度计算是高考的重点和热点,是两纲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 点。物质的量浓度计算题型较多。现归类如下:、应用类1概念的直接应用表达式:例 1.3.22 g儿 T 溶于水,配成500 mL溶液,求,解析:根据物质的量浓度概念表达式直接求出,即丹4恥g * 10也0)垂空0.02?/ / L昭0* = 2恥丄+0十得出x 322g / 龄/因是强电解质,根据电离方程式:匾=咼恥挿q)二03峨川L点评:(1)根据定义直接计算是基本思想和常见方法,计算时必须找准分 子是溶质的物质的量,分母是溶液的体积,不是溶剂的体积。(2)因强电解质在水中完全电离,离子物质的量浓度还与电

2、离方程式有关, 如物质的量浓度为s川EAA型强电解质溶液,4且)-演匚呦H L,= nc瀧。打 Li -。弱电解质在水中部分电离,溶液中既存在弱电解质分子又存在离子,物质的量浓度与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有关, 一般离子物质的量浓度小 于溶质分子物质的量浓度。绝大多数非电解质,如蔗糖、酒精等,溶质分子物质 的量浓度通过上述表达式可以直接求出。2.规律的间接应用规律1:密度大于水的溶液,溶液的质量分数越大,密度越大,溶质物质的 量浓度就越大,如盐酸、硫酸、氢氧化钠溶液。规律2:同种溶质两种不同浓度的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分别为:, 混合溶液的密度为Q馆/沁)。(1)等质量混合Z % +%Xxi +可)P混

3、合后的质量分数为:2,物质的量浓度为:M(2)等体积混合混合后的质量分数大于若-八- g/mL,如硫酸、硝酸溶液, 5(1十屯)口质的量浓度大于 M 。Aj% 4-若QS g/mL,如氨水、乙醇溶液,混合后的质量分数小于2 ,物5(可呼)Q质的量浓度小于M 。例2. 3a%的硫酸溶液与a%勺硫酸溶液等体积混合,若混合物的密度为打=2二,则混合物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0皿小于20C.大于订 D.无法确定解析:硫酸溶液密度大于水,且是等体积混合,直接应用规律(2),得出又引十巧)Q - 20a混合物的物质的量浓度:c (混) M - 98 ,选C。点评:应用规律时必须注意前提条件、 隐含条件及使用

4、范围,要理解规律的 实质和内涵,不可生搬硬套。、换算类1. 与质量分数之间的换算1000f?aZ. / Z X px 33f 二 , p关系式:M为溶液的密度(g/mL),3为溶质的质量分数。例2.已知某盐酸溶液中HCI的质量分数为36.5%,溶液的密度为1.19 g/mL, 求此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解析:直接利用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的换算关系式,代入数据后解得:卄、lOOOp 1000/1.19g/Lx36.5%rcHCi)=二 rr一- 1 I L点评:(1)物质的量浓度常用单位是moI/L,如果溶液密度的单位是g/L,(2)该求解过程与溶液的体积无关。2. 与溶解度之间的换算100曲厶

5、/Ex廖c =关系式:嗽100+5),为溶液的密度(g/mL),S为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g)o例3.比Q叩的溶解度很小,25 T时为0.836g。(1)25T时,在烧杯中放入6.24 g丄:-1固体,加200g水,充分溶解 后,所得饱和溶液的体积仍为200mL计算溶液中U血丿。(2)若在上述烧杯中加入50 mL0.0268 moI/L的 溶液,充分搅拌后, 则溶液中4血是多少?解析:(1)由于上二;的溶解度较小,溶液的质量即为水的质量,溶液的 密度约为水的密度,根据关系式,得出1=皿泌 ST淀沁=0.026/ / Z 皿(100 +3l2/w/x(100-h0 E36 农二是强电解质,由电离方

6、程式:y i宀:-|!,得出:广(念* I = 2c(占呂2)二/ L(2)设与人厂兄|反应消耗掉的 二一为x g。丄鈕。4十E直亡药2AgC? I十I312 1朋虫忑gQ 02晁XQ 3(称刃)列式解得:2 -,说明二-二是过量的,此时仍是 J J 的饱和溶液,溶质的浓度与(1)相同,即彳血点评:(1)该换算公式应用的前提必须是饱和溶液。半)二芈(2)对于溶解度较小的饱和溶液,该换算公式可进一步简化为M(例3可用该简化公式计算)。三、稀释(或浓缩)类1.直接稀释(或浓缩)关系式:c (浓)X V (浓)=c (稀)X V (稀)例4. 18.4 mol/L的浓硫酸10 mL,加水稀释到50m

7、l,求稀释后硫酸物质的 量浓度?解析:稀释后硫酸物质的量浓度为:T )=逆仝=ess”,=。碌刃 / L珥稀)点评:溶液稀释或浓缩前后,溶质的质量、物质的量保持不变。2.按体积比稀释g混)5血g,是原溶液的密度,质量分数,关系式:(混)(g/mL)是混合溶液的密度。a:b是该溶液与水的体积比。例5. 1:4的硫酸(98%密度为1.84g/mL )的密度厂g/mL,求稀释后.厂::”解析:直接应用关系式,代入数据后解得:仇旳)=1000 / Z. x L84g / mL x 1 x / mL x 9S% 二9呂gf即川(4一十1汎184)=3.15/pcZ; )点评:按一定的体积比稀释,与体积大

8、小无关四、混合类1.相同溶质不反应的物质混合歼十u必十关系式:c (混)叫視)例 6.把 100 mL 1 mol/L 溶液与 50 mL 2 mol/L 溶液、50 mL 4 mol/L山“溶液均匀混合,求混合后氯化钠物质的量浓度?(设混合后总体积 是各部分溶液体积之和)。解析:本题是三种相同溶质 化钠物质的量浓度为:-j的混合,依据关系式,得出混合后氯只混) + 105Z x 2m“ / -i-0.05 x4?noi f L0.1i4-0.05A-h0.05Z.=/ L点评:只有当溶质相同,且浓度也相同时, V (总)=% +陌+%+小,只 要有一项不同(如溶质、浓度),则 V (总)工厂

9、厂 ,除非题目中特 别强调了混合后溶液的总体积等于各部分体积之和,否则 V (总)一定要通过2.不同溶质之间不反应的物质混合关系式珥錠)是混合前物质的量浓度,心是混合后物质的量浓度。例7. 10 mL 1 mol/L局泾5与10 mL 1 mol/L HCI均匀混合后,求混合后q心J、(设混合后体积是各部分溶液体积之和)解析:M来源于HCl,混合后水)应等于混合后 炉耳,即厲川?(的7)珥混)0.0 x 1/paoZ / LQ,01+012来源于|和十,混合后WmC7p(mC?)十2c(局眈和珥尽EQ)门混)0.01Z k Vncl / Z + 2 x 0 01Z x lwio/1 L001Z

10、 +0 01i=5rl / L点评:不同溶质之间不反应的物质混合相当于原溶液中的溶质加水稀释,可用稀释关系式直接求解。若不同溶质某种成分(离子)相同时,该成分物质的量 浓度不能按上述关系式计算,如例 7中炉)的计算。3溶质之间相互反应的物质混合_班过量的j容质)_堆(总)-刃(反应掉的溶质)只总)-关系式:c (过量的溶质)溶液中加入10 mL 1 mol/L 八“充分反应后,求混合后溶液中 和)例 8.向 20 mL 2 mol/L溶液,?(设混合后总体积是各部分溶液体积之解析:设反应消耗Hg +=民2 J 十2尽 QxQQ1厶x加刃/ L列式解得:x = O Dl(w?) / / L答案为

11、D项。点评:(1) V (混)工,;+ 1|:(2)确定溶质时要注意与水发生的化学变化,如:隔遍。乩 恥丄血。从 伦;有些气体与水会发生化学反应,如码號陀旳,因而溶质也随着变化,而有些气体,既使与水反应,溶质仍视为自身,如门溶于水后,溶质仍为亡如矶不是Rd、陋讥0。可见,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关键是:(1)分析该溶液的“形成”过程;(2) 正确判断溶液中溶质是“谁”;(3)能够准确计算出溶液的体积。抓住了关键, 灵活的应用以上关系式,无论题型如何变化,都能准确快捷的解题。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化学计算是中学化学学习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高考中的重点和难点。 下面介绍几种 常用的方法:1. 差

12、量法。差量法适用于反应前后质量、物质的量、体积等变化。例1:取NazCO3和NaHCOs的混合物9.5g先配成稀溶液,然后向该溶液中加入9.6g2 2碱石灰,充分反应后 Ca 、HCO3、C。3恰好转化为沉淀,再将反应器内的水蒸干,可 得20g白色固体。求:原混合物中Na2C3和NaHCOs的质量。解析:该题一般解法是设Na2CO3、NaHCOs物质的量为x、y,联立解方程组,但费 时。若仔细分析提供的数据以及反应原理,应用质量差计算更为方便:加入物质共9.5g +9.6g=19.1g,生成固体20g,增加20g 19.1g=0.9g,这是什么原因呢?CaO H 2O Ca(OH)2每有imo

13、l CaO吸收1mol水,质量增加18g,而反应Ca(OH)2 NaHCO 3 CaCO3NaOH H?。又生成imol水,由反应知此途径反应前后质量不变,Ca(OH)2 Na2CO3 CaCO3 2NaOH,由反应知此途径反应要引起所加固体质量,增加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水的质量。水的物质的量为0.9g18g mol=4.2g。0.05moln(Na2CO3) 0.05molm(Na2CO3) 5.3gm(NaHCO 3)2. 讨论法。以发散思维的思维方式,解决一个化学问题有多个起因,或一个化学问题内含多项结论等一类题目的方法。例2 :将H2S和2的混合气体通入温度为 220 C的密闭容器中,在高温下使之燃烧, 反应后再恢复至原温度,测得此时容器中气体的压强比起始时减小28.6%。问:(1 )在容器中H2S发生的是完全燃烧还是不完全燃烧。(2)原混合气体中H2S所占的体积分数是多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