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也妮葛朗台读后感3篇《欧也妮·葛朗台》读后感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7376121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7.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欧也妮葛朗台读后感3篇《欧也妮·葛朗台》读后感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欧也妮葛朗台读后感3篇《欧也妮·葛朗台》读后感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欧也妮葛朗台读后感3篇《欧也妮·葛朗台》读后感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欧也妮葛朗台读后感3篇《欧也妮·葛朗台》读后感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欧也妮葛朗台读后感3篇《欧也妮·葛朗台》读后感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欧也妮葛朗台读后感3篇《欧也妮·葛朗台》读后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欧也妮葛朗台读后感3篇《欧也妮·葛朗台》读后感(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欧也妮葛朗台读后感3篇欧也妮葛朗台读后感下面是我收集的欧也妮葛朗台读后感3篇 欧也妮葛朗台读后感,供大家阅读。欧也妮葛朗台读后感1故事讲述了葛朗台老头的发家史和他对金钱的狂爱。有人评价这一形象刻画得极为生动,成为世界文学四大吝啬鬼形象之一。葛朗台老头的吝啬和对金钱的痴狂,在书中随处可见:“至于仆人拿侬,一年的工薪只有60法郎,她在葛朗台家辛勤劳作了30年,只是在第20年上,葛朗台才痛下决心赏了她一只旧表,那是她到手的礼物。可怜的拿侬老是赤着脚,穿着破衣衫,睡在过道底下的一个昏暗的小房间。”看在20年工作的份上才忍痛割爱,作出决心,好象是件要他的命,喝他的血,抽他的筋的决定-送拿侬一只旧表。除了

2、这些葛朗台还对自己的亲人吝啬:“尽管葛朗台家财万贯,然而他的开销却很节省。他从来不卖肉、蔬菜和水果,这些都由佃户替他送进柴房。他什么都节约,连动作在内。每顿吃的食物,每天点的蜡烛,他总是亲自定量分发;每年十一月初一堂屋里才生火,到3月31日就得熄火,不管春寒和秋凉;他给妻子的零用钱每次不超过6法郎;多年来给女儿陪嫁的压箱钱总共只有五六百法郎;”“不觉新年到了,葛朗台照例要女儿把她的全部金币拿出来欣赏一番,欧也妮只好说金币没有了。父亲一听,火冒三丈,猜到她已把金币送给了查理,大骂女,并决定把她关进房里,只给冷水和面包。”这时的葛朗台知到女儿将自己的金币送给查理,他爱钱如命的本质战胜了亲情,将自己

3、竟有的女儿送进了阁楼,让她在那过着生不如死的生活。“1822年10月,葛朗台太太平静地死去。太太尸骨未寒,葛朗台便请来克罗旭要欧也妮在财产文契上签字,放弃登记,全部财产归父亲管理,女儿只保留虚有权,欧也妮一点也不明白,就在文契上签了字,父亲这才放了心。”自己的妻子还才安息,他却为了遗产到处奔波。“晚上,葛朗台来到太太房间,正巧碰上母女俩在看查理母亲的肖像,葛朗台一见金匣,就像一只老虎扑向一个睡着的婴儿一样抱住不放。”贪婪、狡黠、吝啬,金钱是他崇拜的上帝的品质在此表显得无疑。与父亲相比欧也妮表现得十分慈爱,善良。办了不少公益事业:建了1所养老院、8处教会小学和一所图书馆。查理他先在印度发了财,后

4、又贩卖人口,放高利贷,倒卖海盗赃物赚了大钱。什么勾当都做过出此之外他为得到“新贵”头衔,日后挤进官场,便答应了和奥勃里翁小姐联姻。书中的人物都有着自己的个性,但是从他们身上也可以找到当时社会的影子。贵族阶级日趋衰落,“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全都破坏了”,代之而起的是飞扬跋扈的资产阶级暴发户和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的金钱势力。以及柔弱的妇女,她们安于现状。读完此书我不得不感叹资本家的发家史,是一本糅合着血泪的屈辱史。欧也妮葛朗台读后感2老葛朗台的贪婪和吝啬虽然使他实现了大量聚敛财物的目的,但是他却丧失了人的情感,异化成一个只知道吞噬金币的巨蟒,并给自己的家庭和女儿带来了沉重的苦难。老葛朗

5、台是巴尔扎克刻画得最成功的吝啬形象之一,已成为法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的一个经典人物而广为流传。欧也妮-欧也妮是这部小说中最为善良、纯洁的一个人物,整部小说就是以她的悲剧人生为中心线索的。她的美德在痛苦的生活和与老葛朗台、夏尔、德蓬风等人的对比中逐渐呈现出来,她所遭遇的人生苦难越多,周围其他人物的虚伪、丑陋越突出,她的善良、宽容、慈爱也越显分明。专横、吝啬的父亲老葛朗台给了欧也妮一个黯淡而凄凉的童年,并且葬送了她的青春。对她来说,生命中的希望是期待中的爱情。为了爱情,她毫不犹豫地拿出自己全部积蓄,资助恋人夏尔到海外去谋生;为了爱情,她勇敢地反抗父亲,不为他的淫威所屈服。为了爱情,她苦苦等待多年,

6、终日思念、牵挂远在万里之外的恋人。但是,无私的爱换回的却是无情的背弃。在海外发了财回来的夏尔贪慕名利,抛弃了欧也妮,想娶一位贵族的女儿为妻。遭受巨大打击的欧也妮独自承受痛苦,而且以德报怨,依然宽容地对待夏尔,并拿出巨款替夏尔还清了父债,成全了他与贵族小姐的婚事。欧也妮的这种爱情是纯洁、高尚的。当周围的人都陷没在金钱的魔沼中,并甘心被其吞噬整个生命时,欧也妮对待金钱的态度也是与众不同,超凡脱俗的。尽管她所拥有的财富不断增加,但金钱对她来说既不是一种权力,也不是一种安慰。她根本不把黄金放在心上,只在向往天国,过着虔诚慈爱的生活只有一些圣洁的思想,不断地暗中援助受难的人。对宗教的虔敬之情使她超越了个

7、人的创痛,以慈悲之心善待世人。她用金钱去兴办慈善事业,而自己过着节俭、朴素的生活。巴尔扎克满怀同情与赞美之情塑造了欧也妮,使人们在这个为金钱遮蔽的黑暗世界里看到了一抹光亮,与此同时,又不禁为她作为无辜牺牲者的命运感到同情。夏尔-夏尔的人物性格是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的,在这个过程中,他从巴黎的一个_逐渐变为一个无恶不作的冒险家和野心家。当夏尔在小说中一登场时,他还是一个只有21岁的年轻人,因为从小家境优裕和父母宠爱,使他养成了爱慕虚荣、贪图享乐的性格,但此时的他并不坏。他在听说父亲去世的消息后所表现出来的悲伤是真实的。堂姐欧也妮对他的关心、照料和爱护,更是使他感受到了爱情的神圣和纯洁。可以说,

8、如果他一直与欧也妮在一起的话,是不会堕落的。夏尔去海外经商,是他人生的转折点。生活环境的变化,使夏尔原有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逐渐发迹从小埋下的自私自利的种子开始萌芽,使他逐渐成为一个毫无廉耻心的掠夺者和高利贷者,一心只想发财,为此不惜采取各种手段。夏尔的这种堕落发展到极至就是背信弃义,抛弃和欧也妮的感情而去追求一个贵族的女儿,以实现自己追逐名利和往上爬的野心。夏尔的堕落是整个社会环境影响的产物,表明金钱已渗透到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包括人际关系和情感领域。葛朗台太太-这是一位值得同情的人物。葛朗台太太心地善良、性格懦弱,生活十分俭朴。作为一名虔诚的天主教徒,她对自己的丈夫可以说是百依百顺,从

9、不反抗。这种逆来顺受的态度事实上不仅助长了葛朗台的_和吝啬,也给自己和女儿欧也妮带来了苦难。在现实世界中忍辱负重的葛朗台太太把人武部的希望都寄托在了那个虚无缥缈的天国之上。德蓬风庭长-欧也妮的追求者,相貌丑陋,却自以为是。苦苦追求欧也妮,目的是获取她的百万家产。性情狡诈、吝啬,送给欧也妮的礼物望远是一束鲜花。虽然实现了娶欧也妮为妻的目的,但最后还是早早地去世,未能占有她的财产,落得个可笑又可悲的下场。拿侬-葛朗台家的女佣人,勤劳肯干,对主人忠心耿耿,心地善良、纯朴,富有同情心,但是头脑简单无知。克罗旭神甫-德蓬风的叔叔,克罗旭党的领导人物,老奸巨滑,工于心计,贪图金钱,为人处事常常违背了一个神

10、职人员的应尽职责。公证人克罗旭-克罗旭神甫的兄弟,在德蓬风追求欧也妮的过程中起推波助澜的作用。他是葛朗台放高利贷的帮凶,与其兄弟一样老谋深算。德格拉桑先生-索漠城的银行家,为葛朗台所利用,替他管理公债等金融业务。此人头脑简单,爱慕虚荣,贪图享乐。同时葛朗台有着守财奴的宗教信仰。在巴尔扎克笔下守财奴葛朗台在弥留之际,给女儿欧也妮留下一句遗言:“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来向我交帐。”葛朗台所说的“那边”,无疑是指宗教世界-天国了。又是“天国”又是“交帐”,是虔诚的_徒,还是爱财的守财奴?大凡一个虔诚的_徒,为了“万能”的上帝和超出凡尘的“天堂”,可以禁锢人间七情六欲,甚至不惜以身殉教。但在葛朗台

11、的身上,却丝毫找不到一点宗教徒笃信教义的影子,倒是能瞥见对金子贪婪的欲望燃遍周身的表现,在葛朗台准备撬侄子查理托欧也妮保管的贵重梳妆()匣上的金板时,往日一向温顺恬静的女儿急得跪下向他乞求说:“看在圣母面上,看在十字架上的_面上,看在所有的圣灵面上,看在你灵魂得救面上,你不要动它!”欧也妮幻想以宗教的教义来打动父亲,让父亲看在圣母面上,能体谅一下女儿对信物的感情。但葛朗台对女儿的哀求无动于衷,金子的诱惑,使他情不自禁地对妻女露出绝无情义的丑态。葛朗台是一个宗教徒,但宗教的教义究竟对他有什么约束力呢?从这里,不是可以窥见端倪了吗?所以说,葛朗台在濒临死神拥抱之际,“神甫把镀金的十字架送到他唇边,

12、给他亲吻_像,他却做了一个骇人的姿势想把十字架抓在手里”。这个在旁人看来是不可理解的举动,而出自葛朗台就不足为奇了。因为他对于宗教的教义没半点兴趣,即使在弥留之际,葛朗台对黄金的痰盂与执着也丝毫没有减弱,所以当神甫一出示“镀金的十字架”时,这位“似乎已经死去几小时的眼睛立刻变活了”,接下来就想攫取到手,-离开金子,他是死不瞑目呀!金子就是他最现实的上帝,是他全部信仰的寄托所在。葛朗台诚然不是虔诚地信奉宗教,但由于对金钱的贪欲,使他很自然地希望死后还能有一个超尘脱世的世界会收纳他。在那里,他可以继续占有黄灿灿的叫人“眼花缭乱”的金子,甚至能继续不择手段地去强取巧夺。只要我们认识了葛朗台守财奴的本

13、性,就不会为他对宗教亵渎的举动与“临终遗言”着两者间的矛盾而迷惑不解了。这时,_教所宣扬的“天国”,恰恰符合葛朗台的心意,因此,尽管他不愿意为教义做出牺牲、有所忏悔,但又希望宗教的天国是的确有的。换句话说,在葛朗台看来,宗教的存在,是由于他的需要。说道底,这个贪婪成癖的守财奴心目中,宗教是无足轻重、徒有虚名的;金子倒是举足轻重、至观重要的。葛朗台对宗教的不屑一顾,而对于宗教所宣扬的天国倒确信其有。这看似矛盾、实则统一的_心理,使我们即看到了葛朗台至死不悟的守财奴灵魂,又看到了葛朗台虚伪-宗教的存在,只是为了他的存在。这是一出没有毒药,没有尖刀,没有流血的平凡悲剧。欧也妮葛朗台读后感3欧也妮葛朗

14、台是法国作家巴尔扎克写的一本小说。这本书通过葛朗台夫妻、父女、伯父与侄儿等家庭矛盾,深刻揭示了资产阶级家庭中的金钱关系。这部小说成功塑造了葛朗台这个吝啬鬼的形象,令我爱不释手,是中外名著中的经典之作。本部小说主要讲了吝啬鬼葛朗台的家里迎来了他的侄子夏尔,女儿欧也妮和夏尔产生了感情。夏尔后来走了。接下来欧也妮的母亲死了,后来葛朗台也死了,欧也妮继承了所有遗产。夏尔后来回来了,却变成了连强盗匪徒都不如的人。欧也妮最终抛弃了这段感情,和仆人拿侬孤老终生。读完这本书后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老葛朗台,作者运用各种写作手法刻画出葛朗台这样一个吝啬的淋漓尽致的艺术形象。例如描写葛朗台的手套“像警察的一样,结实耐用,用二十多个月都不会坏”,而贵族公子夏尔的手套是“精美的手套的雪白皮子”,进行了强烈的对比。再下来是葛朗台太太和女儿欧也妮,她们两人被老葛朗台当牛做马地使唤,比奴隶还要惨苦许多,令人奇怪的是她们级竟然半点怨言都没有,也许是身心都麻木了吧。但夏尔的到来让她们母女俩的心灵重新出现了生机。在夏尔离开后母女二人十分怀念夏尔,后来欧也妮的金币风波使葛朗台太太在忧患中死去。后来欧也妮也发现身边的所有人都不可靠,最终也在信仰的支撑下度过余生。欧也妮葛朗台让我们认识了吝啬的葛朗台,忠诚的仆人拿侬,虔诚、善良的欧也妮和葛朗台太太,令我们感慨他们的一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