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7376012 上传时间:2023-03-21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3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七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七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七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七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积累运用(21分)1下面是你学过的一些词语,请根据注音在括号内写出相对应的字。(3分) 头晕目xun( ) 忍俊不jn( ) qn( )天撼地 抖su( )精神 更胜一chu( ) hun( )然大悟2我国明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徐渭为了告诫子孙刻苦学习,不虚度年华,曾写了一副令人费解的怪联挂在后辈的书屋: 好读书,不好读书 好读书,不好读书 根据语境,试为对联中四个“好”字注音。 (2分) (1) (2) (3) (4)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8分)(1)远远的街灯明了, 。 ,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2)春天像健壮的青年, ,领着我们上前去。(3)辛弃疾在 西江月中,运用嗅觉、听觉结合展

2、望丰收景象的句子是: , 。 (4)生活中表示既要善于学习他人好的方面,又要善于从不好的方面吸取教训,我们常常要引用论语中孔子的一句话: , 。 (5)天净沙秋思中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_ _, _ _ 。 (6)观书有感中比喻学习进步来自不断吸收新知识的句子是: , 。 (7)次北固山下中诗人触景生情,思念家乡的诗句是 , 。 (8)余忆童稚时,能 , ,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4. 下列说法委婉得体的一项是( )(2分)A. 当你的同学们做好事,同学们夸你时,你说:“没什么,这是我应该做的。”B当你的同桌向你请教问题时,你说:“你真笨,这么简单的问题还来问我。”C当

3、你正在做作业时,妈妈叫你吃饭,你说:“没见我正忙着吗?”D当你走在路上,别人不小心撞了你,别人马上说:“对不起,请问撞伤了吗?”你说:“对不起?以后当心点。”5.据称墨西哥报曾经别出心裁,把每天的天气预报写成诗,登在报纸固定的栏目上,很受读者欢迎。一天,报纸上又登了这么一个天气预报:“晨风吹开飘动的乌云,给城市黎明带来金黄。黄昏将有沙沙的阵雨,使喧闹的街道一片静寂。”你能根据这首诗,把墨西哥当天的天气简练地概括出来吗?(3分) 答: 6. 请仔细品味下列句子中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请简要说说句中运用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并用这种修辞手法写一个句子(不少于20个字)。(3分)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

4、微露出点粉色。表达效果: 仿写: 二、阅读理解(54分)(一)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711题。(17分)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7.论语的“论”字读 ,它是记录 的书,是 家经典著作之一。(2分)8.给下列字注音。(2分)说( ) 省( ) 愠( ) 诲( )9.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6分)温故而知新 人不知而不愠 吾日三省吾身 与朋友

5、交而不信乎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10.论语十则中有谈(A)学习方法的,(B)有谈学习态度的,还有谈(C)个人修养的,请给下题对号标示。(标序号)(3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学而时习之( ) 人不知而不愠( ) 温故而知新(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1.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译文: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译文: (二)阅读下面三个片断,完成1217题。(14分)【甲】“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 A (带、含、混)着青草味儿,

6、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乙】一夜之间,春风来了。忽然从塞外的 B (莽莽、苍苍)草原, C(莽莽、苍苍)沙漠,滚滚而来。从关外扑过山头, D (扑、漫、吹)过山梁,插山沟,灌山口,呜呜吹号,哄哄呼啸,飞沙走石,扑在窗户上,撒拉撒拉,扑在人脸上,如无数的针扎。【丙】夜风轻飘飘地吹拂着,空气中飘荡着一种大海和田禾相混和的香味,柔软的沙滩上还残留着白天太阳炙热的余温。那些在各个工作岗位上劳动了一天的人们,三三两两地走到了这软绵绵的沙滩上,他们

7、浴着凉爽的海风,望着那缀满星星的夜空,尽情地说笑,尽情地休息,愉快的笑声,不时地从这儿那儿飞扬开来,像平静的海面上不断从这儿那儿涌起的波浪。12.选择甲、乙两文括号里的词填在横线上。(2分)A. B. C. D. 13.甲文中“酝酿”原意是 ,在课文中的意思是 。(3分)14.三段文字在写“风”时各有特点,甲文用“ ”作比,表现南国春风舒适、温暖的特点;乙文用“如无数的针扎”表现北国春风的 ;丙文所描绘的是 海风,其特点是 。(4分)15.甲文写春风时,从感觉的多角度去描绘,找出相应的句子。(2分)触觉: 嗅觉: 16.甲、乙两段文字在描写风时共同运用的修辞方法是 。(1分)17.用简洁的语言

8、概括丙文的内容: 。(2分)(三)阅读文章利息,完成1821题。(12分) 利 息某校某年级某班一差生在期中考试时,语文只得了59分。差生十分着急,怕回家屁股又要受罪。怎么办呢?差生急中生智,想了一个办法。他找到语文老师:“老师,请给我的作文加1分吧,就1分,求您了!”老师思忖了大约有一分钟。说:“我可以把你的成绩改为60分。”差生一听,高兴极了,但老师接着说:“不过,你可要想好,加的1分是老师借给你的。东西不能白借,要还利息的,借1分还10分,期终考试,我会从你的考分中扣下10分,你愿意吗?”差生迟疑了一下,终于答应了。期终考试,差生语文得81分,老师扣下10分,净剩71分。想想看,即使世界上所有的高利贷者,又有哪一个能和、敢和我们的这位老师比胆略、比效益呢?18. 本文写了两个人物: 和 ,还暗写了另一个人物,从文中“ ”这个句子可以看出。(3分)19.写出差生思想感情变化的脉络(用文中的词语来回答)。(3分)答: 20. 发挥你的联想,把老师“思忖”时和差生“迟疑”时的心理活动加以描绘。(4分)老师想: 差生想: 21. 文章作者对老师的做法持怎样的态度,你是怎样知道的?(2分)答: (四)阅读文章绿之赞,完成2227题。(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