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理念和文化传统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7373767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0.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理念和文化传统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文化理念和文化传统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文化理念和文化传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理念和文化传统(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化理念和文化传统一、学校礼仪“尊敬之心,礼也;行为之式,仪也。”如祭祀、祭典等都属礼仪,是敬神的一种表现。 传入学校,成为祭圣,是崇尚圣人、崇尚文化的一种表现。学校礼仪本质在于谦恭、尊重。 不论敬神还是崇圣,都很庄重、庄严。讲究祭典时间、地点、祭品等,后人称之为祭祀。 时至明清,祭祀有比较系统的划分。学校祭祀主要是祭孔。附:祭祀的划分分大祀、中祀、小祀三级,孔子属于中祀,地位仅次于圜丘、方泽、宗庙、社稷,与先农、 朝日、夕月、太岁、星辰、风云雷雨、岳镇、山川、历代帝王、旗蠹、司中、司命、司民、 司禄、寿星并列。说到祭祀,以平顺县儒学(文庙)为例。明清时期,平顺县儒学有祭器701件,这些祭 器

2、被广泛应用到各种大型祭祀活动中,有缺失、损坏情况,不时有增补。这里重点叙述祭孔仪式。平顺儒学一年要举行两次祭孔仪式,春祭为 2 月第一个丁日, 秋祭为 8 月的第一个丁日。祭品有帛、水果、蔬菜、猪、兔、羊与鹿、小公牛等。先祭崇圣 祠(奉祀孔子五代祖先),次祭先师庙。平顺各乡村的学校祭孔仪式较为简单。学校设有敬孔的塑像或画像或牌位、香炉等,朝 拜孔子。明清时期,平顺儒学生员,除了拜谒孔子就是拜见先生,也称拜师礼。平顺县各乡村的 社学、族馆或私塾等也有拜师礼。 不论儒学还是乡间学校,先生在传授知识时,都会把礼仪教育贯穿到教学当中,师生都很重 视自己的仪容仪表和言行举止。升国旗仪式也是学校礼仪之中很

3、重要的一项。明代平顺县各学校不举行升国旗仪式,唯一代表国家最高权威的是圣旨,如果官员有公 事到学校巡检宣读圣旨时,师生才跪地接旨。清末,虽然诞生过两首国歌,一首是李中堂乐,一首是巩金瓯,但都没有推行到 学校,所以说,清代也没有升国旗仪式。二、学校徽章明清时期,平顺县各学校有无校徽,资料没有记载。三、校歌与流行歌曲明清时期,虽然没有校歌与流行歌曲,但是民众口中传唱的歌曲,带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也成为学生的最爱,也是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四、标语口号明清时期,政府向学校颁布禁例或圣谕,刻在石碑上,立于学校门前,称之卧碑,这在 一定程度上规范着师生的日常行为。平顺儒学门前还立有一块下马碑,意即文武官员到

4、此下 马。当时的平顺县各学校也充斥着“读得书来胜斗丘,不需耕种自然收”“十年窗下无人问, 一举成名天下知”“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等标语。五、名人画像明清时期,平顺儒学和乡间学校的名人画像,当数孔子画像。六、服饰与发型明清时期,平顺儒学和乡间学校学生和先生的服装以长袍短褂为主。男子留长辫,少女 梳垂背长辫。但是绝大多数女子不能入学受教育。学生和先生都留辫子,但是明代人不剃额 头,清代人剃额头。七、体育文化与军训明清时期,平顺儒学中习文者居多,习武者也有。各乡村私塾大多习文,习武者甚少。 闲暇,先生也组织一些跳绳、拍球、踢毽等活动。民间体育运动有踢毽、跳绳、秋千、拔河、 摔跤、武术、赛跑等。体

5、育活动常常和民间娱乐结合在一起进行,发展也不平衡。明清时期,平顺儒学还沿袭前朝的军事教育制度武学制度。如平顺新安里的申武功、 申锐、申以祥、申以赞、张鹤鸣,青羊里的卫圣国,广禅里的王廷横,豆峪村的刘永亨,孝 文村的刘锦标等都是武举出身。八、课外读物明清时期的平顺县学校,无论儒学还是乡间学校,学生接触到的课外读物分为两种:一 种是学校的藏书,一种是民间流传的童蒙读物。不论藏书,还是童蒙读物都不外乎六大类: 一为学习,二为孝悌,三为常识,四为读经,五为知史,六为劝学。以平顺儒学为例,文庙内藏有经史、律诰、典考、鉴要、录记、礼志等书籍416 册,供 师生参阅。附:四书大全易经书经诗经春秋礼记蓝田乡约性理大全乐书资 治通鉴宋元通鉴十三经四书养正学政全书历代名臣奏议等平顺乡间学校藏书情况不等,大多是先生的个人藏书。民间流传的读物以历史类书籍为主:如幼学琼林龙文鞭影述史三字经诗史 鉴略妥注史鉴史韵增订史韵半窗史略纲鉴正史等。 清末,市场还出现了一些石印的连环画,如三国志演义,但是平顺县的各学校的师生并 没有读到这类书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