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1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7373339 上传时间:2023-09-0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1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教师《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1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教师《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1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教师《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1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教师《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1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师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1暑假期间,有幸捧起朱永新老师的新教育之梦,细细地读着、品着、感受着、也思索着.说起朱老师,感觉特别亲切,缘自于新教育之梦那独特的亲和力.简单而尊重地道一声“朱老师”,仿佛一下子距离近了许多,读他的书也就更容易融入和沉醉.我所从教的小学,很多方面已经是循着朱老师的教育之梦在走了.但可能限于探索和尝试的阶段,我们还无法很深地体味着新教育的甜蜜,而传统的教育观念又时时地不断的冲击,外加现行教育评价系统的不配套,要实现新教育的梦想自然是有着诸多困难,于是咀嚼着朱老师的文字,回忆和想象着我们的教育现实,不禁有了许多的感慨和欣喜.很多时候读类似理想化的作品,我总有潜在的一种定性思维

2、,我觉得理想就是所谓纸上谈兵,夸夸其谈.洋洋洒洒说了许多美妙的东西,而真正能够在现实中存活或者构成蓝图的却零零星星.如今读新教育之梦却不尽然,朱老师平静而又睿智的语言,堆积的已不仅仅是一个梦想,他激起了所有教育人的热情,指引了教育人曾经迷茫的方向,更是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于是,崇敬、敬佩,更是欣慰.作者在书中所说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而“学校教育”按最正统的解释,即“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发展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培养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这就意味着,教育是一种期待: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期待,社会对人发展的期待.而“期待”

3、本身就是对理想的憧憬;或者干脆直接说,教育就是对理想的追求.朱老师正是怀着一种赤诚的教育理想之心,以诗一般的语言向我们描述着他的“新教育之梦”:理想的德育、理想的智育、理想的体育、理想的美育、理想的校长、理想的教师、理想的家长、理想的学生我不打算在这里一一复述作者的教育理想,但我要强调说明的是,作者的这些理想绝不是虚无飘渺的“童话”或“神话”,而是根植于教改现实的理性追求.以理想的智育为例,作者从八个方面谈了他对理想智育的理解.在此列举四个方面.第一,我心中的理想智育,应该是超越知识、走向智慧、激发创造、健全人格,为学生将来拥有终生幸福的精神生活打下坚实的知识能力基础.第二,我心中的理想智育,

4、应该充满民主精神,真正把“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体现于教学的全过程.第三,我心中的理想智育,应该面对个性、没有失败、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让每个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享受学习的快乐.第四,我心中的理想智育,应该注重协调和谐,融德智体美劳融于一体,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着力于“合格加特长”的个性养成.无论是理想的智育、理想的体育、还是理想的美育,朱老师都把它放进了教育的大环境中进行阐述,其综合性和融合性可见一斑.教育界限在每一次的课程理想化中都似乎不着痕迹,理想的智育需要理想的德育,更需要理想美育、理想的劳动教育和理想的体育.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教育就好比是一朵花,而每一门学科就

5、是这朵花上的一个花瓣.我们应综合地来看待这些学科,而非从大排到小,甚至忽略其存在的必要性.当然理想的学科应该客观看待和谨慎进行学科渗透和学科整合.这样理想才能更理想.朱老师的教育理想之梦,带给我的灵感和激励将随着我的文字流畅成我的所得,感谢朱老师提供如此美味的精神食粮,感谢朱老师愿意把这些可贵的文字和我们分享,感谢朱老师孜孜不倦和循循善诱的引导和教诲.新教育之梦将时刻警醒我们去做一个新时代的“理想教师”,培育一群新时代的“理想学生”.页码 / 总页数教师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12曾有人这样说,一个失职的医生,他毁掉的可是一个人,甚至可能会是一个家庭,然而一个失职的老师,他毁掉的可以是一代人.可见,

6、教师身负的重任.“教育的理想是为了一切的人,教育的理想是为了人的一切.”最近,我读了知名教育家朱永新的一本教育专著新教育之梦.这位教育大师知识的渊博,对教育至真的感悟与至纯的挚爱,他对新教育理想追求的高瞻远瞩,令我油然而生敬意.要成为一名教师,不难;可要成为一名好教师,却是很不容易的.本书对理想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都作了深度的阐述;同时对理想的学校、教师、校长、学生及父母也作了形象地勾勒.伴随着书中描述的教育理念,我仿佛飞翔在一个崭新的世界.“理想的智育应注重协调和谐,融德、智、体、美、劳,诸育于一体,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着力于合格加特长的个性养成.”我十分赞同这一点,理想

7、的智育不能狭隘理解为成绩好就行了.它应该与德、智、体、美、劳融为一体,它不但是单纯的传授知识,还有着对学生正确人生观的教育、求真信念的塑造、审美情感的熏陶、坚强毅力的培养、实践能力的训练等.试想,如果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是成绩好,其他方面都不行,这是我们所期望看到的吗?现在的孩子已俨然成为家中的小太阳、小皇帝,已习惯了接受父母无微不至的关心照顾,不懂得回报和感恩,缺乏动手能力和受挫能力,在与别人相处时处处表现出的斤斤计较和以自我为中心对于这些情况,如何改变,如何在有限的教育空间有效实施学生的全面发展,值得我们思考.书中还提到的新教育实验六大行动: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熟练运

8、用双语、创建数码校园、构筑理想课堂,使我们这些一线教师眼睛一亮.营造书香校园,大量阅读书籍.读书是一种幸福,一种乐趣,更是一种享受,这也正好和我校所提倡的读书活动相吻合,大量的阅读确实会在不同层次、不同方面提升师生们的人文素养.读完此书,我一下子被书中那句“中小学搞教育科研,就是应该从记录自己教育现象,记录自己的感受,记录自己的思考开始的,把这一串的珍珠串起来,那就是一条非常美丽的项链.”而吸引.是啊,我们平时不是一直在讲科研先导、科研兴课吗?如果我能从教育随笔,教育日记开始,那不是最真实的科研吗?从那时起,我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一定要坚持从关注学生心灵开始,记下自己教育中的点点滴滴,不断反思

9、自己的教育教学,和学生一起成长!教育悲剧的产生往往缘于用一个标准去要求所有的学生,而只有针对每一个学生的实际实施教育,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基础上不断地提高,这才真正是教育的成功,也是每一个学生的成功.苏霍姆林斯基有一句名言:“让每个孩子抬起头来!”因此,我认为,转变“后进学生”的关键是帮助他们树立其学习的信心,使他们和优秀生一样体验到学习的成功感.正是因为我们的学生习惯、智商、学习成绩等各不相同,但他们都是一个个有着自己想法、思维的独立的个体.所以,我们所从事的工作是那样的与众不同和富有新鲜感.当然,加强德育还有必要充分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过去,我们经常把学生的品行问题和心理问题混为一谈

10、.两者固然有密切的关系,但是毕竟还是不一样的.很多人在生活中所犯的错误往往被看作是德性问题,实际却是心理问题,如学生拿别人的东西,就一直被看作是品德问题,但是据研究,许多都是一种心理障碍问题,因为许多学生根本不缺少这些东西,但是他通过拿别人的东西而获得一种满足感.如果把这些由于心理问题而犯的错误曝光于大庭广众之下,作为品德败坏而进行处理,则会大大挫伤学生自尊心和人格的正常发展.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等角度正确分析学生产生问题的原因.这就给我们的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普遍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通过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

11、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帮助他们处理好适应环境、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困惑.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健全学校德育工作的管理体系.作为老师,不能以一个成绩的标准来看待学生,相反,我们要淡化成绩,这淡化成绩当然不是说我们不要追求好的成绩.对于优秀生,我们要注重培养他们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培养他们博览群书的良好习惯,培养他们善于合作、不断超越自我的精神,让他们在追求真善美中充分享受学习的快乐,体验成功的喜悦,而不是拘泥于分数.即使有些时候他们的考试分数不是太理想,我们也不必太在意,只要他们知道自己努力的方向,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心,我认

12、为已经很够了.而对于“后进学生”,我们更要淡化“分数”对他们心灵的摧残,我们要适当放宽对他们学习的标准,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分层对待,我们要注重培养他们对自己不自暴自弃的自信心,培养他们端端正正的学习态度;培养他们有不懂的内容能主动问老师同学,争取理解;培养他们敢于正视老师、自尊、自信的完美人格;培养他们融入集体的积极向上的心态;培养他们为追求理想而不懈努力的精神与毅力有了梦就会有动力、有希望.新教育之梦这是所有老师和学生共同的梦.我愿意做一把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和学生一起成长.4 / 4教师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13品读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之梦,字里行间感觉似有一股甘甜清冽的涓涓细流,我顺溪而下展现

13、在我眼前的是无限广阔、无限美好的教育伊甸园.在这教育的伊甸园里我看到了五个光芒闪耀的花环悬挂在高高的苹果树上,它们的名字叫作德、智、体、美、劳.我看到了理想的学校、理想的教师、理想的校长、理想的学生、理想的父母和一片和谐向上的爱的海洋.在新教育之梦一书的序言中,朱永新讲述了一个令人震撼的真实故事:一位叫布罗迪的英国退休教师,在布满尘埃的阁楼上整理旧物时,发现了一叠发黄了的旧练习册.它们是他50年前31位孩子的习作,作文的题目是未来我是.31个孩子有31个梦想,有想当总统的,有想当驯狗师的,有想当领航员的,有想当王妃的那位老师突发奇想:把这些本子重新发到同学们手中,让他们看看现在的自己是否实现了

14、50年前的梦想.他在报纸上刊登了一则启事,不久,一封封回信送到了布罗迪的手中,他们中有功成名就的学者、企业家、官员,更多的是平平凡凡的普通人.一年过去了,布罗迪手中只剩下盲童戴维的作文本.他写在作文本上的梦想是当一名内阁大臣,他认为,在英国历史上还没有盲人进入内阁的先例,他要创造历史.正当布罗迪猜测着各种可能,满怀遗憾地准备把作文本送进一家私人博物馆时,他意外收到英_育大臣的来信,信中的内容让他大吃一惊,同时也感动万分.信中说:那个叫戴维的就是我,感谢您还为我保存着儿时的梦想.不过,我已不需要那个本子,因为从那时起,我的梦想一直就存在我的脑子里,没有一天放弃过.50年过去了,可以说,我已实现了

15、当初的梦想.今天,我还想通过这封信告诉我其他的30位同学,只要不让年轻时美丽的梦想随岁月飘逝,成功总有一天会出现在你的面前.戴维的行动使朱永新教授获得启迪:谁在保持梦想,谁就能梦想成真;谁能不懈地追寻理想,谁就能不断地实现理想.我感到很荣幸,因为我拜读了朱教授的理想,找到了教育的伊甸园里属于自己的那棵苹果树.因为我也是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有权利和责任分享朱教授爱的教育、理想教育的梦想,并用它提醒和改写自己从今往后的实践和追求.因为我也有一颗充满理想和激情的跳跃的心.如果你要问我的梦想是什么?那就是我愿我的青春永驻苹果树下!今天,我终于在新教育之梦一书中找到了追寻已久的答案.朱永新教授告诉我们:“要挖掘你生活中、职业中的内在魅力.”教师,作为小学教师这一职业可能永远达不到职业排名榜的最前列,但是我相信,一个优秀的、理想的教师,一定会在自己的内心把它排在最前列!是啊!细想一下,我们的心态一般都比同龄人要有活力很多,这是我们的职业,我们的孩子给予我们的美丽,是孩子们影响着我们,带动着我们,年轻着我们,使我们的青春延续再延续.拜读了新教育之梦一书之后,我不再怕自己老了怎么办?不再问自己还要教多少年书?因为我知道了“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朱教授说“一些人,他教了一年,然后重复了五年,十年,及至一辈子;有些人,实实在在地教了五年.一个实实在在教五年的人,与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