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盐城年鉴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7372098 上传时间:2023-05-30 格式:DOC 页数:92 大小:1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年盐城年鉴_第1页
第1页 / 共92页
2010年盐城年鉴_第2页
第2页 / 共92页
2010年盐城年鉴_第3页
第3页 / 共92页
2010年盐城年鉴_第4页
第4页 / 共92页
2010年盐城年鉴_第5页
第5页 / 共9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0年盐城年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年盐城年鉴(9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0年盐城年鉴 (市经信委供稿部分) 一、特载部分【2009中国盐城经贸洽谈会暨第二届海盐文化节】(不是我委承担此项工作)二、开放型经济【接轨上海】(我委无此项职能)【南北挂钩】(我委无此项职能)三、开发区和特色园区建设开发区建设(我委无此项职能)特色园区建设【中小企业园】 2009年,盐城市委、市政府继续把创业平台建设列为全市重点工作之一加以推进,全市工业条线坚持把加快中小企业园建设推动全市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来抓,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基础投入,全市中小企业园建设取得新的成效。全市重点镇在建中小企业园51个,总规划面积14.15万亩,实际开发面积3.88万亩,累计建设标准厂房593

2、.3万平方米,当年新建214.7万平方米。累计入园企业2412户,其中当年新入园企业767户。2009年,全市重点镇中小企业园共完成工业投资116.4亿元,实现工业销售141亿元,完成入库税收4.3亿元,全面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1、坚持标准建设,提升发展能力。始终把提升中小企业园的集聚功能、配套功能、服务功能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作为检验中小企业园建设的主要标准。一是加强产业招商,围绕园区的产业定位加大产业招商力度,坚持区园建设和招商引资双轮驱动、同抓共进;二是明确产业定位,每个中小企业园必须明确和只能明确一个主导产业,尽量与所在县(市、区)和乡镇的特色主导产业定位协调一致、配套统一;三是多层标

3、准厂房必须占据一定比重,符合集约用地的原则;四是必须建设配套的共享设施,设立满足入驻企业需要的各类服务机构;五是在入园企业、投资强度、环境治理、产销规模等方面达到一定的指标要求。2、坚持政策导向,强化目标考核。将目标责任考核作为主要推手,坚持工作推进项目化,项目建设责任化,责任考核定量化。在全市民营经济绩效考核、重点镇综合考核工作中,加大对中小企业园建设的考核权重,对中小企业园建设着重考核“建设规模、入园企业、产业特色、服务平台、多层厂房”等五方面内容,同时,将产业特色作为考核的否决项,逐步形成市县联动、压力递延、合力建园的考核体系。3、坚持信息透明,建立公布制度。每月公布50个重点镇新入园企

4、业名单及累计入园企业数字,每季公布50个重点镇中小企业园的建设规模、入园企业、产业特色、服务平台、多层厂房等五项指标,每年公布各县(市、区)综合发展情况,坚持以月保季,以季促年。实行公布项目抽查核对制度,定期察看中小企业园建设现场,严格制止虚报数字、浮夸不实的行为。公布的入园企业必须在工商注册登记。每年考核以公布的数字为准。信息呈报盐城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报送各县(市、区)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及所有重点镇,增强信息的透明度、真实性和及时性。4、坚持典型引路,组织巡回观摩。结合全民创业和重点镇工作,每半年组织一次重点镇中小企业园建设集中观摩评比活动。对观摩对象实行申报许可制度,只看建设面积、

5、入园企业达时序进度的园区,只看产业特色、服务平台、多层厂房达规定标准的园区。对观摩对象组织现场评议,对评议结果实行四个公开,即:公开评议结果列前5名和后5名的重点镇名单,公开相关重点镇主要负责人名单,公开前5名的表彰决定,公开后5名的整改通知,以此进一步调动各层各级比学赶超、进位争先的工作激情。5、坚持政策扶持,加强要素协调。针对园区建设所遇到的规划布局、用地管理、建设资金、基础设施等难点问题,以及企业入园所关心的产业配套、公共服务、厂房租赁、共享设施等焦点问题,加强调研,系统分析,研究对策。以盐城市委、市政府名义制定进一步推进中小企业园加快建设、科学发展的政策意见。力争通过政策驱动,加快形成

6、中小企业园建设全市上下思想统一、群策群力、全民共建的新局面。(潘勇)四、民营经济综述【概况】2009年,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和前所未有的工作压力,全市全民创业和民营经济工作按照“扶、放、搭、帮、管”五字方针,攻坚克难,进位争先,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延续上年较快增长势头,继续走在全省前列。全市新增个体私营经济注册资本747亿元,新发展私营企业22492户,新发展个体工商户164124户,全年实绩均超年度计划1倍以上,分别同比增长67.62%、23.63 %和17.15%,三项指标累计增幅均位居全省第一。到2009年底,全市个体工商户总量达40.85万户,私营企业总量达7.13万户,个体私营经济注册

7、资本达171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1.2%、30.8%和67.5%,增幅位于全省前列。【经济贡献份额稳步提升】2009年,全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318亿元,增长14.3%,占全市GDP的68.5%,比上年提高5.1个百分点;全市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560.7亿元,增长17.1%,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8.53%,比上年提高1.52个百分点;实现入库税收110.7亿元,增长33.2%,占全部税收的比重达51.8%;完成固定资产民间投资1218亿元,增长36.7%,占全市的81.2%,比上年提高3.4个百分点;全市民营经济新增加18万个就业岗位,从业人员已达162万人。民营经济已成

8、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三大平台建设纵深推进】到2009年底,全市共有在建各类中小企业园117个,累计建设标准厂房669.3万平方米,入园企业2532户,其中2009年新建标准厂房240.7万平方米,新入驻企业822户,各类中小企业园2009年营业总额达210亿元,从业人员达8.68万人;2009年,全市各类担保机构累计为5680户中小企业提供12954笔担保,融资担保金额达119.61亿元,同比增长92.5%;全市市、县两级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已建成7个,依托工业集中区或特色产业已建成各类公共服务平台200多个,其中,国家级示范服务平台1个,省级示范服务平台8个。【工业化水平逐步提升

9、】2009年,继续坚持把加快重点镇工业发展作为推动全市经济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措施来抓,建立重点镇推进情况双月督查、季度点评制度,召开两次重点镇推进工作现场会,集中观摩推进工作成绩显绩的乡镇。按照盐城市中小企业园分级认定办法,认定近湖镇中小企业园等13个中小企业园为第一批市级中小企业园。2009年,全市50个重点镇5000万元以上在建工业项目累计达193项,累计完成投资223.7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投资的27.1%。全市重点镇“三百工程”累计实施项目142项,当年完成投资额115.3亿元,占全市“三百工程”总数的35.23%和30.05%。【经济发展环境日益优化】2009年,继续在全市深入

10、开展“百镇千村”和“千村万户”帮扶创业行动,帮助 1万多名无证经营创业的农民领取营业执照,步入规范经营,帮助2万多名想创业的农民在帮扶行动中走上创业之路。组织万名机关干部开展结对帮扶创业的活动,部分县(市、区)制定严格的考核奖惩办法,部分县(市)在当地媒体上向社会公布考核结果,把市委提出的“四送一帮”要求落到实处。【组织领导体系不断强化】2009年年初,即以市委、市政府两办名义正式行文,对全年民营经济工作做了安排,明确了全年的发展目标、工作重点、重大活动和工作制度。各县(市、区)全部成立了民营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党委、政府都明确了分管领导,大部分县(市、区)都建立了科级干部帮扶创业制度和民营经济

11、发展专项资金。市、县两级全部建立了对民营经济主要指标月公布、季分析,对民营经济重点工作定期督查点评的制度。每季度及时召开民营经济工作点评会,并对点评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进行专题督查。这些工作机制有力地促进了全市民营经济的发展。(肖刚)全民创业2009年,全市全民创业工作坚持在深入宣传发动、培育创业主体、强化创业领导等方面扎实推进,取得较好成效。【坚持深入宣传,弘扬创业文化】2009年,在盐城电视台、盐阜大众报开设“创业者之路”专栏,完成对89名各类创业典型的深度报导,在全市上下引起强烈反响。为推动创业带动就业,邀请40多名创业型企业家和120多名社会各界群众,到盐城电视台先后举办两期以创业为主题

12、的电视交流节目。全市选树近百名创业典型,深入到机关、高校、社区和农村,巡回演讲近百场,从中又选出12个创业典型事例录制成专题片,在电视台反复播出。【坚持内扶外引,培育创业主体】2009年,全市继续开展集中为创业者免费发证照、小本致富创业项目推介会、“视训365”创业培训工程以及青年、妇女创业项目大赛等各类推进活动,基本做到工作环环紧扣,重大活动不断,发展高潮迭起。年初全市继续举办“万人集中免费发证”活动,赵鹏书记、李强市长连续三年亲临现场,赵鹏书记亲自发放2009年盐阜创业第一证。2009年,民营经济工作条线的同志和有关重点镇的负责人走出去,先后赴浙江绍兴、无锡和泰州等地考察学习平台建设和特色

13、产业发展经验,并在绍兴举办民营经济投资合作恳谈会,活动共落实签约项目40多个,协议总投资达30多亿元,其中,投资规模5000万元的重大签约项目20个。相继组织企业参加中国中小企业博览会、中国江苏装备产业配套对接洽谈会、无锡民高会等活动,取得显著成效。进一步加大公共财政扶持力度,9个县(市、区)全部建立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坚持常抓不懈,强化创业领导】对各地民营经济指标完成和工作开展情况坚持单月公布指标,双月督查工作,季度开展点评,使民营经济工作制度化、常态化。市、县、乡基本都形成较完备的工作体系,各县(市、区)民营经济主要指标和重点工作都纳入到考核体系中,亭湖区委、区政府就民营经济工作专门设

14、立7个相关奖项。有关部门继续把鼓励全民创业发展民营经济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形成上下联动、横向协调、坚强有力的工作机制。(肖刚)中小企业【概况】2009年,全市共有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3301家,当年新增466户。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全年共实现销售收入2679.89亿元,同比增长28.89%,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87.3%,实现利税231.84 亿元,增长39.9%,实现利润116.42 亿元,增长36.5%,分别比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增幅高1.99、3.4、-3.4个百分点。【平台建设】到2009年底,全市共有在建各类中小企业园117个,累计建设标准厂房669.3万平方米,入园企业2532户

15、,其中2009年新建标准厂房240.7万平方米,新入驻企业822户,各类中小企业园2009年营业总额达210亿元,从业人员达8.68万人;2009年,全市各类担保机构累计为5680户中小企业提供12954笔担保,融资担保金额达119.61亿元,同比增长92.5%;全市市、县两级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已建成7个,依托工业集中区或特色产业已建成各类公共服务平台200多个,其中,国家级示范服务平台1个,省级示范服务平台8个。(秦永旺)工业集中区【概况】截止2009年底,全市138个建制乡镇共建有工业集中区76个,其中年实现销售收入低于5亿元的32个,5-10亿元的19个,10-20亿元的13个,20亿元以

16、上的12个;经过县级政府批准的有34个,县级以上政府批准建设的6个(以政府批文为准),这40个经县级及以上政府批准的工业集中区中运行较好、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完善;工业集中区制定较科学的发展规划且由专业规划设计单位编制的有62个,占81.57%,其中为市以上专业规划设计单位编制的有45个。目前全市工业集中区规划用地59.56万亩,实际已开发土地20.21万亩。2009年全市乡镇工业集中区共呈现五个特点:一是经济规模不断扩大。2009年,全市乡镇工业集中区实现销售收入达950.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5.29%。年实现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的工业集中区比上年增加2个。二是基础建设不断完善。2009年,全市乡镇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实际投资40.84亿元,累计已开发土地20.21万亩,新开发面积1.79亩;全市乡镇工业集中区基础建设都达到三通一平以上,其中达五通一平以上的有58个,占总数的76.3%。全市集中区2009年新建单层厂房350.99万平方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