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影响评价报告编制指南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7371861 上传时间:2022-09-06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6.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影响评价报告编制指南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水影响评价报告编制指南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水影响评价报告编制指南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水影响评价报告编制指南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水影响评价报告编制指南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影响评价报告编制指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影响评价报告编制指南(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附件北京市建设项目水影响评价报告编制指南(试行)北京市水务局2013年 12月一、总体说明按照市政府关于进一步优化投资项目审批流程的办法(试行)(京政办 函201386 号)(以下简称办法)要求,“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评价)报 告审批”、“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批”、“非防洪建设项目洪水影响评 价报告审批”3 项行政许可事项整合为“水影响评价审查”1 项许可,作为建设 项目立项的前置条件。2014 年 6 月底以前,办法先在朝阳、海淀、丰台、 通州、大兴五区试点。为更好地指导建设项目水影响评价报告的编制工作,特制 定本编制指南。建设项目水影响评价包括水资源论证(评价)、水土保持方案、洪水影

2、响评 价三部分内容。依据北京市建设项目水影响评价编报审批管理规定(试行), 建设项目水影响评价报告形式分为报告书和报告表。三部分内容的编制形式均为 报告表时,则编制水影响评价报告表,其它情况编制报告书。在报告书中,如三 部分内容的编制形式有符合报告表的,相应内容可以简化为报告表。建设项目水影响评价的水资源论证(评价)、水土保持方案和洪水影响评价 三部分内容应符合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规程、规范等的要求。还应开展市政 公共供水管网取水或郊区其他供水设施取水(以下简称自来水)、再生水管网取 水、污(废)水排放、雨水控制与利用、雨水排除等的分析评价与论证。二、北京市建设项目水影响评价报告书编制要求北

3、京市建设项目水影响评价报告书包括概述、水资源论证(评价)篇、水 土保持方案篇、洪水影响评价篇、水影响评价结论与建议五个篇章,各篇章编写 结构见“北京市建设项目水影响评价报告书编制纲目”,各篇章编写要求规定如 下。1概述1.1 项目概况(1)论述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在相关规划中的地位,项目地理位置、工程 等级、建设内容、建设规模、建设投资、建设工期等。(2)说明立项支持性文件及前期工作的开展情况。1.2 项目区概况(1)论述项目区地形、地貌、地质、气候、土壤、植被、土地利用、社会 经济等情况。(2)论述项目所在区域的河流水系、洪泛区、蓄滞洪区、水利工程、水环 境质量等情况。1.3 水影响评价报告编

4、制情况说明水影响评价报告三部分内容的编制形式(报告书或报告表);说明水影 响评价报告委托单位与承担单位等情况。2水资源论证(评价)篇2.1 本篇主要编写内容及深度应符合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试行) (SL/Z322-2005 )中的相关规定和要求。2.2 对取用自来水管网水的建设项目,开展自来水管网取水论证,主要内容 包括:1)自来水厂供水现状分析论述供水厂的供水能力、供水现状、管网覆盖现状,分析供水潜力。(2)建设项目接入自来水管网可行性分析论述建设项目接入现状管网的可行性;分析建设项目实施时序与所在区域供 水规划(管网和水厂)的衔接情况。并附相关供水企业证明材料。(3)供水水质评价根据建

5、设项目需水水质的要求,分析自来水厂出水水质是否满足用水需求及 相应的改善措施。(4)自来水供水的可行性和可靠性分析从供水量、供水设施、供水管网、供水水质等角度评价建设项目取用自来水 的可行性和可靠性。2.3 对取用再生水的建设项目,增加再生水取水论证,主要内容包括:(1)再生水厂运行现状分析 论述建设项目所在地再生水厂的处理能力、再生水产出量、供水潜力。(2)建设项目接入再生水管网可行性分析论述建设项目接入现状管网的可行性;分析建设项目实施时序与所在区域再 生水利用规划(管网和水厂)的衔接情况。并附相关再生水供水企业证明材料。(3)再生水水质评价根据建设项目需水水质的要求,分析再生水厂出水水质

6、是否满足用水需求及 相应的措施。(4)再生水供水的可行性和可靠性分析通过以上分析,从供水量、供水设施、供水管网、供水水质等角度评价建设 项目取用再生水的可行性和可靠性。2.4 新增污(废)水排放论证章节,主要内容包括:(1)建设项目规划条件分析论述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综合规划、排水和再生水利用专项规划等基本条件。(2)建设项目所在地公共排水管网与公共处理设施分析论述建设项目所在地公共排水管网干管平面布置、管径、管材、高程、设计 流量、检查井设置等情况。现状管网与建设项目的位置关系。论述建设项目所在区域公共污水处理设施设计规模、实际处理量、处理工艺、 设计进出水水质标准、实际进出水水质等情况。论述建

7、设项目实施时序与所在地公共排水管网和公共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相 关规划的衔接情况,拟建公共污水处理设施情况。(3)建设项目污(废)水排放分析分析项目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可能排放污(废)水的水量及排放方式。论述分析建设项目的生产工艺流程,分析排放污(废)水水质。需涵盖PH、CODCr、SS、NH4-N 等常规指标和建设项目排放的特征污染指标。(4)污水排入所在地公共排水管网的可行性分析从管网接入条件、排水量、排水水质、管径、高程等方面分析项目建设和运 行中产生污水排入公共排水管网的可行性。从污水处理容量、水质等方面分析建设项目排水接入公共污水处理设施的可行性。并附相关管网运营单位证明材料。( 5)自建污

8、水处理设施合理性分析论述自建污水处理设施的工艺、规模、出水水质、建设进度、运营模式及经 费。2.5 当水资源论证为报告表时,本篇内容可为报告表(见下表)。北京市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评价)表取水水源类型年取水量(m3/a)日均取水量(m3/d)高日取水量(m3/d)取水用途取水方式取水地点供水单位机井情况取用地下水的建设项目,说明机井性质(新建或更新), 机井类型(第四系机井、基岩井)、取水层位、井数、井 深。区域水资源 开发利用情况分别说明地表水、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取用水合理性说明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是否符合水资源规划、配置 和管理要求、是否符合区域用水总量控制指标要求;用水 指标的合理性

9、等。接入公共管网可行 性取用公共管网水的建设项目,说明供水能力,建设项目接 入现状管网的可行性;建设项目实施时序与所在区域供水 规划(管网和水厂)的衔接情况。取水口位置合理性说明取水口地点及设置的合理性。取水可行性、可靠性说明来水量、可供水量是否稳定可靠。退水水质说明是否符合相关标准要求。需涵盖PH、CODC、SS、 NH3-N等主要常规指标和建设项目特征污染指标。退水总量(m3/a)退水方式污(废)水排放可行 性说明项目建设和运行中产生污水排入公共管网和污水处 理设施的可行性;拟自建污水处理设施合理性。取水、退水影响说明对水资源和其他用户是否有影响。保护措施结论与建议注:用此表表达不清的事项

10、,可用附件表述。3水土保持方案篇3. 1 本篇主要编制内容应在符合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 (GB50433-2008)及关于印发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审查要点的通 知(水保监20088 号)等相关规定和要求的同时补充雨水控制与利用等相 关内容,主要包括:(1)“总则”章节:补充施工期及工程建成后雨水控制与利用在水土流失 防治中的指导思想、编制原则及目的意义。总结章节后附北京市建设项目水土保 持方案特性表。(2)“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与评价”章节:补充项目及项目区概况中涉 及水土流失、水土保持相关内容介绍及分析评价;依据新水土保持法第 28 条, 对项目建设活动中排弃的砂、石、土、

11、矸石、尾矿、废渣等综合利用分析评价; 补充主体工程设计中雨水控制与利用措施分析,尤其进行降水蓄渗工程分析、施 工场区排水去向、沉沙设施有效性分析。(3)“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及防治分区”章节:分区应考虑不同施工阶 段及建成后雨水汇流及分区排水因素。(4)“水土流失预测”章节:补充施工场区内由于含有泥沙的雨水未经有 效沉沙直接外排而产生的土壤流失量及其危害分析;结合雨水控制与利用设计的 水文计算说明由于项目建设而产生的径流增量预测及危害。(5)“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及防治措施布设”章节:补充“硬化地面透水率”、 “绿地下凹率”、“调蓄模数”、“人行道硬化地面透水率”、“透水性边沟率” 等内容;补充雨

12、水控制与利用措施布设及典型设计(包括不同阶段的临时措施和 永久措施)。(6)“水土保持监测”章节:补充施工期的施工场区外排泥沙情况监测。(7)其他章节补充相应内容。3.2 当水土保持方案为报告表时,本篇内容可为报告表(见下表)。北京市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表可能造 成水土 流失弃土(石、渣)量(吨)造成水土流失面积(m2)损坏水保设施面积(m2)估算的水土流失量(吨)预测水土流失危害防治目 标扰动土地整治率()水土流失总治理度()土壤流失控制比拦渣率()植被恢复系数()林草覆盖率()表土利用率()调蓄模数(立方米/公顷)绿地下凹率()硬化地面透水率()水土保 持措施 及投资工程措施投资(万元

13、)植物措施投资(万元)临时工程投资(万元)其他补偿费投资(万元)水土保持总投资(万元)分年度 实施计 划及年 度投资年度措施工程量投资(万元)(万元)(万元)(万元)结论与 建议注:用此表表达不清的事项,可用附件表述。4洪水影响评价篇4.1 本篇主要内容参照洪水影响评价的相关要求编写,并补充雨水排除相关 内容。4.2“总则”章节:“评价范围”部分,铁路、公路干线、卫星城、经济开 发区、科技园区、住宅区、小城镇、大型骨干企业、重大建设项目洪水影响评价 涉及的区域,主要由建设项目可能影响的流域、雨水排除区域和洪水可能影响的 建设项目区域确定,评价时段包括施工期和运行期。4.3“洪水影响分析计算”章

14、节:“建设项目对防洪的影响分析计算”部分 补充完善以下内容。(1)开展“雨水排除影响分析计算”。雨水排除接入区域雨水管网的建设 项目,说明雨水管网的分布情况、排水能力和排水去向,计算建设项目对径流系 数、产汇流及区域排水的影响。并附相关管网企业证明材料。(2)开展“流域行洪影响分析计算”。改变区域产汇流特性的建设项目, 计算建设项目对区域入河排水总量、洪峰流量、排水过程及河道行洪过程的影响。(3)“灌溉(供水)与排涝影响分析计算”部分,计算范围在原有“影响 洪泛区、蓄滞洪区内排涝、灌溉(供水)水(渠)系的建设项目”的基础上,扩 大到“项目建设可能引起现有排涝设施附近内、外水位较大变化的建设项目”。(4)开展“内涝分析计算”。受内涝影响的建设项目,应开展设计暴雨条 件下,建设项目的受影响范围、水深、历时和损失等。4.4“建设项目对防洪的影响评价”章节:(1)“法规规划适应性评价”部分,评价建设项目对相关规划实施的影响 时,重点分析项目建设对有关水利规划的实施是否产生不利的影响,是否会增加 规划实施的难度。(2)开展“雨水排除影响评价”。雨水排除汇入区域雨水管网的建设项目, 根据雨水排除分析计算成果,评价建设项目对区域管网排水的影响。(3)“河道行洪影响评价”部分,补充开展改变区域产汇流特性的建设项 目,根据流域防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