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考试大纲》要求掌握的18个文言虚词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7370646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考试大纲》要求掌握的18个文言虚词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考《考试大纲》要求掌握的18个文言虚词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考《考试大纲》要求掌握的18个文言虚词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考《考试大纲》要求掌握的18个文言虚词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考《考试大纲》要求掌握的18个文言虚词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考试大纲》要求掌握的18个文言虚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考试大纲》要求掌握的18个文言虚词(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试大纲要求掌握的15个文言虚词1而,r(1)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表示并列,相当于“而且”、“又”、“和”或不译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劝学)螃蟹有六条腿,两只大钳,除了蛇和鳝鱼的洞穴就没有地方寄居托身,是因为心思浮躁啊。表示递进关系,相当于“而且”、“并且”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君子广泛的学习,而且天天对照检查自己,就会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错了。表示承接关系,相当于“就”、“接着”或不翻译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把玉斗)放在地上,拔出剑来击打它,把它打破了。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青,取之于

2、蓝,而青于蓝。(劝学)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却比蓝草的颜色更青。表示假设关系,连接主语和谓语,相当于“如果”、“假使”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各位如果有这个意愿,看我的马头行事就可以了。表示因果关系,相当于“因而”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病梅馆记)阻碍它的生机,来谋求高价,因而江浙一带的梅都成了病态的。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和中心词,相当于“着”、“地”等,或不译视成所蓄,掩口胡卢而笑。(促织)看到成名养的那只蟋蟀,就捂着嘴吃吃地笑了起来。(2)代词。表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相当于“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你父亲回来,自然会跟你再算帐的!

3、(3)动词,如,如同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察今)淹死的有一千多人,士卒惊呼的声音如同大房子倒塌一样。(4)复音虚词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语气,相当于“罢了”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懂得道理有早有晚,技艺和学问各有各的专门研究,如此罢了。而后,相当于“才”,“方才”如优孟摇头而歌,而后可以得志。(柳敬亭传)要像优孟那样摇着头唱歌,才能够达到自己的目的。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石钟山记)现在把钟磬之类的东西放在水中,即使再大的风浪也不能使它发出声音,何况是石头呢?2其,q(1)代词用作第三人称,表示

4、领属关系,相当于“他、她、它(们)的”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师说)郯子这一类人,他们的才能赶不上孔子。用作第三人称,一般代人,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相当于“他、她、它(们)”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怕他撞破宝玉,就婉言道歉,坚决请求(蔺相如不要撞璧)。活用作第一人称。可用作定语或小主语,相当于“我(的)”、“自己(的)”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我也后悔自己跟随那些人出来,以致没能尽享那出游的乐趣。指示代词,表远指,作定语,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游褒禅山记)问到洞的深度,就是那些

5、喜欢游览的人也没能走到尽头。指示代词,作定语,相当于“其中”“其中的”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石钟山记)在乱石中间选择其中的一两块敲打。(2)副词在句中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用尽了我的主观努力却不能达到,也可以无所悔恨了,难道谁还能讥笑我吗?在句中表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不概”、“可能”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大王非常喜爱音乐的话,那么齐国大概就治理得差不多了吧?在句中表示祈使语气,相当于“一定”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给你三枝箭,你一定不要忘记你父亲的意愿。在句中表

6、示委婉商量的语气,相当于“可”“还是”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殽之战)攻它又攻不下来,包围它又没有后续部队,我们还是回去吧。(3)连词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是还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呢,还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呢?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送东阳马生序)如果学业有不精通,道德有没形成的地方,不是天生资质低下,就是心思不如我专注罢了。(4)助词,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可不翻译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其承宇。(涉江)大雪纷飞无边无际,乌云浓重紧压着屋檐。3且,qi(1)连词连接两个形容词,表示并列关系,

7、“又又”河水清且涟猗。(伐檀)河水又清又泛着一圈圈波纹。连接两个动词,表示并列关系,“一边一边”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石钟山记)又有像老人一样,在山谷中一边咳嗽一边笑的。表示递进关系,而且,况且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廉颇蔺相如列传)而且因为一块宝玉的缘故违背强大秦国的友好表示,这是不可以的。表示让步关系,相当于“尚且”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我死尚且不逃避,一杯酒哪里值得推辞呢?表示承接关系,那么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项脊轩志)听说姐姐家有阁子,那么什么叫阁子呢?(2)副词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状态,暂且,姑且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石壕吏)活着的人暂且偷生,

8、死去的人就算永远完了。表示动作行为即将出现,将,将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黔之驴)认为(这驴)将要咬自己呢,非常害怕。用于数词前,表示接近某一数字,将近,大约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北山的愚公,年龄将近九十岁了。(3)助词,作用相当于“夫”,表示以下要发表议论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廉颇蔺相如列传) 一个平庸的人尚且对这种情况感到羞耻,更何况是将军宰相呢?有时“且夫”连用,表示下文更进一步议论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过秦论)而且,天下并没有减小或削弱,雍州的地势,殽山、函谷关的险固,还和原来一样。4所,su(1)助词“所”作助词,只能与动词结合,构成一个名

9、词性的“所”字结构,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字结构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鱼是我想要得到的,熊掌也是我想要得到的。与“为”相呼应,构成“为所”格式,表示被动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赤壁之战)如果不赶快前往,恐怕会被曹操抢先。(2)名词,处所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促织)成名自己反复思量,莫非是指点我捕捉蟋蟀的地方吗?(3)表概数将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史记李将军列传)到了距离匈奴阵地还不到二里的地方,停下来。(4)复音虚词,所以表示行为所凭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据,相当于“用来的方法”“是用来的”等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老师,是靠他来传播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

10、难的。表示原因,相当于“的原因(缘故)”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廉颇蔺相如列传)我们离开亲人来事奉您的原因,只不过是仰慕您高尚的道义。5为,读音一:wi(1)动词做,干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五人墓碑记)并且在他们的坟墓前立了石碑,用来表彰他们所做的事情。引申为“治理”“管理”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六国论)治理国家的人啊,不要使自己被敌人积久的威势所胁迫吧!成为,变成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廉颇蔺相如列传)两人终于和好,成为誓同生死的朋友。担任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陈胜吴广都按照征发的次序被编在队伍中,担任屯长。作为,当作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11、(过秦论)然后凭着华山当作城墙,就着黄河作为护城河。是,算是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现在人家是刀和砧板,我们是鱼和肉,还辞别什么呢?以为,认为窃为大王不取也!(鸿门宴)我私下认为您不应该采取这样的做法啊!(2)介词,表示被动语气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过秦论)本人死在他人的手里,被天下人耻笑的原因是什么呢?(3)助词,放在句尾,表示疑问、感叹、反诘等语气,可译为“呢”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列传)为什么要保持高洁美好的节操志向使自己被放逐呢?读音二:wi(1)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给,替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触龙说赵太后)于是替长安君准备了一百辆车

12、,送到齐国做人质。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为,为了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木兰诗)木兰愿意为此去买鞍马,从今以后替父亲去从军。表示动作行为的原因,因为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齐桓晋文之事)百姓不能受到保护,是因为您不肯使用您的恩惠啊。表示动作行为的朝向,对、向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不值得对外人说啊。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在,当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晏子使楚)当他来的时候,请让我绑着一个人从您面前走过。6焉,yn(1)语气助词常用在句末,根据情况可译为“啊”“呢”“了”等,有时也可不译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可以远看却不能轻慢戏耍它啊。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

13、?(齐桓晋文之事)您如果可怜它毫无罪过就走向受死的地方,那么宰牛何宰羊又有什么区别呢?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六国论)到太子丹把荆轲刺秦王当作办法,才招致祸患了。用于句中,表示停顿,不翻译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不懂得句读,不能解答疑难,有的从师学习,有的就不从师学习。用在形容词或副词后面表示状态,相当于“然”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阿房宫赋)那曲折盘结的,环绕回旋的,像蜂房,像水涡。(2)代词表第三人称,他,他们;它,它们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所以我写了这篇说,用来等待那些考察民情的官吏看到它。表疑问,哪里,什么,怎么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况且在哪

14、里放置土石?(3)兼词,可理解为“于是”,“是”代人、事或处所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殽之战)你们一定会死在这一带,我在这里收拾你们的尸骨。7以,y(1)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直接涉及的对象,可译为“把”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廉颇蔺相如列传)秦也不把城给赵国,赵也始终没有把宝玉给秦国。表示动作行为凭借的工具,可译为“拿”“用”等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触龙说赵太后)一定要用长安君作人质,救兵才会派出。表示动作行为凭借的身份,可译为“凭借(用)身份”于是辞相印不拜,以资政殿学士行。(指南录后序)于是辞去宰相的职务,凭借资政殿学士的身份前往。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可译为“因”“因为”且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