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生态学导论复习资料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7368907 上传时间:2024-02-1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66.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生态学导论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环境生态学导论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环境生态学导论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环境生态学导论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环境生态学导论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生态学导论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生态学导论复习资料(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概念:1. 环境生态学:研究认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的变化机制、规律和对人类的反效应,寻求 受损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和保护对策的科学。即运用生态学的理论,阐明人与环境间相互作 用的机制和效应以及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途径的科学。2. 生态学:研究有机体与其周围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3. 生态系统服务:是指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的及所谓吃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与 效用。生态系统服务一般是指生命支持功能(如净化、循环、再生等),而不包括生态系统 功能和生态系统提供的产品。4. 生态足迹:指对能够持续地提供资源或消纳废物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地域空间的占用。5. 显著实物型直接价值:

2、以生物资源提供给人类的直接产品的形式出现,非显著实物型直接 价值体现生物多样性为人类所提供的服务。6绿色国民经济账户:将资源和环境损失引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即在GDP中扣除由于 经济增长造成的自然资源消耗、生态环境破坏的直接经济损失,以及为恢复生态平衡、晚会 资源损失而必须支付的经济投资,初步形成了环境与经济综合核算体系,被称为绿色“国民 经济账户”7. 景观生态学:研究某一景观中生物群落之间错综复杂的因果反馈关系的科学。8. 结构:即指空间单元的特殊配置,通常与空间结构或斑块结构同义。9. 连接度:一个景观内一种生境或覆盖类型的空间连续性。10廊道:指与其两侧相邻区域有差异的相对呈狭长形的

3、一种特殊景观类型。11. 边缘:一般指一个生态系统或覆盖类型的周边部分,其内部的环境条件可能与该生态系 统的内部区域有一定的差异;有时也用于表示在一个景观中不同覆盖类型间邻接宽度的计 量。12破碎化:一个生境或覆盖类型的破碎为更小的,不相连的小块。13. 异质性:包含不同景观要素的性质或状态。14. 基质:在景观中的本底覆盖类型,通常具有高覆盖率和高连接度;并不是所有的景观中都可以划分出确定的基质。15斑块:在性质或外貌上不同于周围单元的块状区域。斑块在本底中即所谓的孔隙度。16 尺度:对象或过程的时空维度,具有粒度和幅度的特征。17. 边缘效应:指斑块边缘部分由于受外围影响而表现出与斑块中心

4、部分不同的生态学特征 的现象。18. 复合种群:由空间上彼此隔离,而在功能上又相互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亚种群或局 部种群组成的种群斑块系统。19. 干扰:群落外部不连续存在、间断发生的因子的突然作用或连续存在因子的超“正常” 范围的波动,这种作用或波动能引起有机体、种群或群落发生全部或部分明显变化,使其结 构和功能受到损害或发生改变。20. 临界阈现象:当介质密度达到某一临界密度时,渗透物突然能够从介质的一端到达另一 端,这种因为影响因子或环境条件达到某一阈值而发生的从一种状态过渡到另一种截然不同 状态的过程被称为临界阈现象。21干扰:群落外部不连续存在、间断发生的因子的突然作用或连续存在因

5、子超“正常”范 围波动,这种作用或波动能引起有机体、种群或群落发生全部或部分明显变化,使其结构和 功能受到损害或发生改变。22退化生态系统:在一定时空背景下,生态系统受到自然因素、认为因素或二者共同干扰 下,使生态系统的某些要素或系统整体发生不利于生物和人类生存要求的量变和质变,系统 结构和功能发生于原有的平衡状态或进化方向相反的位移。23. 生态恢复:研究生态系统退化的原因、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技术方法、生态学过 程与机理的科学。24. 生态工程:生态工程是应用生态系统中共生鱼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结构与功能协调原则 综合系统分析的最优化方法,设计的促进分层多级利用物质的生产工艺系统。25.

6、 植物修复技术:植物修复技术是以植物忍耐和超量积累某种或某些污染的理论为基础, 利用植物及其共存微生物体系清除环境中的污染物的一门环境污染治理技术。26. 毒物:指对机体产生有害作用的化学物质。27. 安全浓度:指进行全生活周期或持续几代的慢性实验时,对实验动物无影响的毒物浓度28. 最小有作用剂量:最小有作用剂量系只使生物体某项观察指标发生异常变化所需的最小 剂量,亦即能使生物体开始出现毒性反应的最低剂量。29. 蓄积作用:指外来化学物质进入机体的速度或者数量超过机体消除的速度或者数量,进 而造成外来化学物质在体内不断积累的过程。30. 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第一阶段急性毒性实验,第二阶

7、段蓄积性毒性、致突变实 验;第三阶段亚急性毒性实验和代谢实验;第四阶段慢性毒性实验。31. 生态监测:1.生态监测是比生物监测更复杂、更总和的一种检测技术;是生态系统层次的 生物监测;是用可比的方法,在时间和空间上对稳定区域内生态系统或生态系统组合体的类 型、结构和功能及其组合要素进行系统的观测和测定的过程。32. 生态风险评价:是评价所有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可能带来的影响,它主要研究各类灾害, 包括环境污染对生态系统及其组分的可能影响。33. 生态安全概念:广义的生态安全包括自然生态安全,经济生态安全和社会生态安全;狭 义的生态安全是指自然和半自然生态系统的安全。34. 生态风险评价:就是各类

8、环境污染以及生态破坏等对生物系统可能产生的风险进行的定 量评价。35. 受损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在自然干扰、人为干扰(或者两者的共同作用) 下发生了位移,即改变打破了它原有的平衡状态,使其结构、功能发生变化或者出现障碍, 改变了生态系统的正常过程,饼出现逆向演替。37.自我设计是在生态系统层次上考虑的,未考虑到缺乏种子库的情况,其恢复的只能是靠 条件来决定的生物群落,而设计理论是在个体或种群层次上考虑,修复后结果和方向可能是 多种的。38.生态修复的判别准则:1.可持续性 2.不可入侵性3.生产力 4.营养保持力5.具有生物间的相 互作用。简答题2、举例说明你对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两者

9、关系的看法。 参考:人类社会进入 21 世纪以后,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为主要特征的环境问 题,呈现出形势继续严峻与人类社会的努力不断增强相交织攀升的状态。一方面, 资源利用与环境保育的矛盾仍然是制约世界各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难点,长期积 累的诸多全球性环境问题,如资源枯竭、全球气候变暖、自然生态系统功能退化 以及突发性环境和生态灾害频发等还在继续发展;另一方面,人类正在用智慧, 通过技术、管理和行为三个层面的整合,加大了解决自身生存、经济发展和环境 保育三者间诸多矛盾的力度。 举例的话,就拿那些环境问题好了。比如,全球 气候变暖。4、简述环境生态学的学科任务。(P16)答:研究生物圈系统和各支持

10、系统在人类活动干扰下的演变过程、相互作用的机 制和规律以及变化效应及危害,寻求受损生态系统和环境要素修复或重建的各种 生态学措施。1)生态系统服务概念功能价值内涵及评估方法?答:生态系统服务:是指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的及所谓吃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与效用。生态系统服务一般是指生命支持功能(如净化、循环、再生等),而不包括生态系 统功能和生态系统提供的产品功能内容:1 有机质的生产与生态系统产品;2 生物多样性的产生与维护;3 调节气候;4 减缓灾害;5 维持土壤功能;6传粉播种;7控制有害生物;8 净化环境9感官、心理和精神 益处;10 精神文化的源泉价值内涵:(1)直接价值:可分为显

11、著实物型直接价值和非显著实物型直接价值。(2)间接价值:主 要指生态系统的功能价值,或环境的服务价值,“环境的公益效能”。(3)选择价值:是指个 人和社会对生物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潜在用途的将来利用,这种利用包括直接利用、间接利用、 选择利用和潜在利用。(4)遗产价值:是指当代人为将某种资源保留给子孙后代而自愿支付 的费用。(5)存在价值:内在价值,是指人们为确保某种资源继续存在而自愿支付的费用。评估方法:(一)市场定价与替代花费法1 市场价格法(1 :市场价值法 2 :费用支出法)2 替代花费法3 生产成本法(1:机会成本法 2:回复和保护费用法 3:影子工程法(二)环境偏好显示法1旅行费用法(

12、TCM)2 享乐价格法( HPM)3 规避行为和刚胡费用法(三)条件价值评估(CVM):用于评估生物多样性存在价值、遗产价值和选择价值的条件 价值法,也叫意愿调查法,即直接向调查对象询问对减少环境危害的不同选择所愿意支付的 价值。这种方法适用于那些缺乏实际市场和替代市场交换的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评估,是迄 今用于评估生物多样性存在价值、遗产价值和选择价值等非使用价值的最理想方法。(四)绿色国民经济账户:其重要意义在于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综合性的认可,对生产成本 的核算更加科学。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特征:1.整体有用性 2.空间固定性 3.用途固定性 4.持续有用性 5. 共享性 6.负效益性4.

13、你是如何认识绿色国民账户的进步意义的?“绿色GNP”是“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产物,其重要意义在于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综合性 的认可对生产成本的核算更加科学 3.结合实例,说明你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中的共享性特征的看法。 生态资源使用价值的生产者和非生产者、所有者和非所有者都可共享生态资源的使用价 值。作为生产者和所有者及其生产活动必须在一定地域的生态环境中进行,它不能离开 具体的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使用价值,可以超出一定的空间之外发挥其有用性,而生产者和所有者对它的 经营范围和所有范围的控制力是有限的。4何谓旅行费用法(TCM)和条件价值评估法(CVM),两者有何异同? 旅行费用法是评估非市场物品

14、最早的技术,是通过观察人们的市场行为来推测他们显示的偏 好,它与CVM有显著差异。CVM仅依据人们的行为打算,是口头表示的主观愿望,而不 是市场行为本身,而TCM寻求利用相关市场的消费行为来评估环境物品的价值。它通过旅 行费用而代替进入景点的价格,并通过这些费用资料,求出环境物品的消费者剩余。第六章1根据景观的定义,景观有哪些基本组成要素? 景观:由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镶嵌构成,并以类似形式重复出现,具有高度空间异质性的区 域。景观由不同空间单元镶嵌而成,具有异质性;景观是具有明显形态特征与功能联系的地理实 体,其结构与功能具有相关性和地域性;景观既是生物的栖息地,更是人类的生存环境;景 观是出

15、于生态系统之上,区域之下的中间尺度,具有尺度性;景观具有经济、生态和文化的 多重价值,表现为综合性。基本组成要素:斑块,廊道,基质3斑块按其起源可划分为哪几类?有何特征?(1)环境资源斑块:环境异质性导致环境资源斑块产生。它相当稳定,与干扰无关。由于 环境资源分布的相对持久性,所以斑块也相对持久,周转速率相当低。(2)干扰斑块:基质内的各种局部干扰都可形成干扰斑块。具有最高的周转率,消失最快。 也可由长期持续干扰形成,也能保持稳定,持续较长时间。(3)残余斑块:它是动物群落在受干扰基质内的残留部分,有植物斑块和动物斑块。残余 斑块和干扰斑块相似,都起源于自然干扰或人为干扰,当基质和斑块融于一体

16、,两者都会消 失,都具有较高的周转率。(4)引进斑块:当人们把生物引进某一地区时,会产生引进斑块。小面积的干扰可产生这 种斑块。在所有情况下,新引进的物种,无论是植物、动物或人等,都会对斑块产生持续而 重要的影响。4廊道的主要特征有哪些?廊道主要的功能是什么? 廊道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它的弯曲度或通直度,其生态意义与生物沿廊道的移动有关。另一个 重要特征是其连通性。廊道的功能:1.生境 2.传输通道3.过滤和阻抑作用4.作为能量、物质和生物的源或汇5. 基质的判定标准是什么?研究基质孔隙度的意义。(1)相对面积;(2)连通性;(3)控制程度;(4)三个标准相结合。 意义:(1)它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本底中不同斑块的隔离程度,而隔离程度影响动物、植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