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三历史选择练习B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7367690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3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高三历史选择练习B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3高三历史选择练习B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3高三历史选择练习B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3高三历史选择练习B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3高三历史选择练习B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高三历史选择练习B》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高三历史选择练习B(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年高考总复习历史选择题百题精炼(05)(教师版)明清时期的政治文明1(2013届辽宁省本溪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黄宗羲说:“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该论点实际上指出了在宰相制度下( )A不可能产生明君贤吏B容易形成极端君主专制C宰相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D政治腐败倾向更加严重【答案】C【解析】黄宗羲认为,政治变坏是从明太祖废除丞相开始的。在他看来,丞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君权,防止权力过于集中。ABD说法与此解析相反,因此错误。故选C2(2012-2013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师大附中高三第二次月考)清雍正年间,军机处设在皇宫内,与皇帝日常生活办公地毗邻。军机大臣多

2、从“亲臣重臣”中遴选,任命谕旨通常说,命某人“在军机大臣上行走”或“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材料主要反映( )在军机处办理要务易于保密 军机处官员便于皇帝宣召军机处官员按才德标准遴选 军机处的设置开辟了入仕做官的新途径A B C D【答案】A【解析】题干中“亲臣重臣”体现了选项的含义(保密),题干中“设在皇宫内”体现了选项的含义(便于宣召),题干中“行走”二字体现了(临时差遣)选项的含义,因此意思不符,选项中的“按才德”并没有在题干中有所体现,所以选A。3(2013届湖南省衡阳八中高三第三次教育质量检测)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的白银、非洲的劳动力、中国的丝绸茶叶以欧洲为中转站形成“大三角贸易”,中

3、国成为当时经济贸易中心区域之一,也是货币财富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但一切优势均未能荡涤旧的基础实现社会转折,其中最为主要的政治因素是A. “重农抑商”的传统观念束缚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B. “闭关锁国”政策压制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C. 专制集权制度对旧经济秩序强大的维护功能D. 牢固的自然经济结构阻碍了传统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答案】C【解析】审题注意“政治因素”,排除D,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都是专制集权制度的体现,故选C。4(2013届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纵观明代,经常发生皇帝不理政务,甚至二十年不上朝的事情。但即使皇帝不上朝理政,国家机器也能依靠一班大臣和一整套政务流程维

4、持正常运转。这是因为A宦官专权 B内阁的作用 C六部掌握实权 D军机处的设置5(2013届甘肃省白银市平川中恒学校高三第一次月考)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道:“中国政治之长进,即在政府渐渐脱离王室而独立化,王室代表贵族特权之世袭,政府代表平民合理之进退,而宰相为政府领袖,君权、相权,互为节制。”若此观点成立,则与之相背离的朝代是A秦、汉 B隋、唐 C宋、元 D明、清【答案】D【解析】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君权战胜相权,君主专制达到顶峰。6(2013届甘肃省甘谷一中高三第二次检测考试)清雍正年间,军机处设在皇宫内,与皇帝日常生活办公地毗邻。军机大臣多从“

5、亲臣重臣”中遴选,任命谕旨通常说,命某人“在军机大臣上行走”或“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材料中未能体现出 ( )A在军机处办理要务易于保密B军机处官员便于皇帝宣召C军机处官员按才德标准遴选D军机大臣多为临时差遣性质7(2013届浙江省温州八校高三上学期9月联考)阅读下列根据中国古代职官编制的表格,这一表格反映了科举制度时期两宋明清项目50以上的进士43的进士任官前出身平民贫寒家庭A实质是地主阶级的选官制度B扭转了传统等级和门第的观念C促使部分社会阶层的变动D完全实现了官员选拔的公平、公正【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平民和贫寒家庭到进士身份的变化可以看到科举制促使部分社会阶层变动。材料不能反映选官

6、制度的实质,也不能看到门第观念的扭转,同样也不能完全实现公平。8(2013届浙江省温州八校高三上学期9月联考)起居注是由职业史官(记注官)记录皇帝言行的档案。汉时,皇帝不允许观看起居注。唐朝开了观看起居注的先例。到宋朝,皇帝观阅成了惯例。清康熙帝甚至以“记注官泄密”为由,停止编纂起居注。这最能说明A历朝皇帝历史知识日益丰富B皇权呈现出不断加强的趋势C清代君主的权力不再受制约D起居注史料不够真实明清时期的经济文明9(2013届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依据下表18201939年间广东沿海某乡居民离乡谋生情况统计表,分析不正确的是( )时期乡民迁出总人数迁至他乡种田人数迁至城镇做出

7、或经营小商业人数出国从事工商业人数182018492929001850187972154981880191115601183819121939473077396A百余年间,该乡居民迁居方向由农村到城镇、国外B乡民迁居谋生的原因跟历代政府的提倡和鼓励有关C乡民迁居谋生的手段由种田逐步转变为做工或从事工商业D乡民职业的变化跟思想观念的变化和近代经济的兴起有关【答案】B【解析】本题为否定选择。考查了清末和民国居民离乡谋生的情况,清朝采取重农抑商的政策,限制居民迁居、经商,故B项表述语史实不符。10(2013届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中学高三入学考试)16世纪晚期,山东某地开始出现“地多烟草、木棉、转卖四方,

8、五谷之利不及其半”的情况,这说明当时该地农业经济衰退 农业结构发生变化 商品经济发展 农产品加工业兴起A B C D11(2013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清代学者洪吉亮在其著作治平篇中写道:“田与屋之数常处其不足,而户与口之数常处其有余”“为农者十倍于前而田不加增,为商贾者十倍于前而货不加增”“况天下之广,其游惰不事者何能一一遵上之约束乎?”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揭示了人口增长与生产资料的矛盾B人口的过快增长不利于社会稳定C作者主张国家控制人口增长D作者主张重农抑商【答案】D【解析】本题为否定选择。材料主要介绍了人口增长的相关对农业、商业、社会稳定的影响,而没有涉及对农商的政策

9、。12(2013届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一中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明代闽部疏载:“凡福之紬(绸)丝福漳之桔,福兴之荔枝,泉漳之糖,顺昌之纸,无日不走分水岭及浦城之小关,下吴越如流水。其航大海而去者尤不可计,皆衣被天下。”材料反映明代福建A海陆交通十分发达 B商品经济活跃C成为全国经贸中心 D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答案】B【解析】材料从商品种类和交通运输两个方面反映了商品经济的活跃。但是不存在与其他地区的比较,也没有雇佣关系。13.(2013届河北省普通高中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监测)有学者说过,明清时期江南市镇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存在于农村经济上面,是农村专业经济发展的结果。由此可见,这一时期江南经济发展的

10、整体特点是A农村经济仍然以自然经济为主 B自然经济已退居次要地位C商品化趋势明显 D市镇是进行农贸商品交换的场所14.(2013届广东省汕尾市高三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明末冯梦龙在醒世恒言中对盛泽有这样一段描写:“镇上居民稠广,士俗淳朴,俱以蚕桑为业。男勤女谨,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这一材料可用来作为( )A分析明代资本主义萌芽的原始材料B反映明代北方市镇经济发展的第二手材料C说明明代重农抑商政策破产的有力证据D研究明代短篇小说写作的直接材料【答案】D【解析】文学作品能反映一定的历史,但经过了文学加工不是原始资料;盛泽镇在南方;材料的描写没有涉及重农抑商政策是否瓦解,排除ABC,选择D项。15

11、.(2013届江苏省徐州市高三摸底考试)“在广州,外人也是不自由的,夏秋两季是买卖季,他们可以住在广州的十三行,买卖完了,他们必须到澳门去过冬。他们在十三行住的时候,照法令不能随便出游。”(蒋廷黻中国近代史)这表明清政府( )A禁止外国商人来华 B重视维护外商利益C加强沿海军事防御 D严格限制对外交往【答案】D【解析】从材料信息可知,清朝时期,在广州的外商,只有在夏秋两季商业交易时才能居住在十三行,而到了冬季,由于商业交易停止,法令规定不准他们继续留在广州,而且,即使居住在十三行时,照法令不能随便出游。这充分反映了清政府对对外交往的严格限制,故选D。16.(2013届辽宁省五校协作体高三期初联

12、考)央视热播的电视连续剧乔家大院,展现了闻名海内外的商业资本家乔致庸的传奇一生,这一时期以晋商为代表的商帮形成的历史条件主要有( )政府放弃了歧视商人的政策商业市镇兴起,城镇经济繁荣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小农经济与市场联系加强私营手工业的产品也开始大量进入市场A、 B、 C、 D、17.(2013届浙江省衢州一中高三第二次检测)清代韵鹤轩杂著一书描述当时的苏州“士之事贤友仁者必于苏,商贾之籴贱贩贵者必于苏,百工杂技之流其售奇鬻异者必于苏。”从中反映出明清时期的苏州( )A开始成为商业大都会 B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C社会活动有严格的区域限制 D经济文化十分繁荣【答案】D【解析】材料描写的是苏州的繁

13、荣景象,反映出苏州是士大夫的聚集之地,是商人的聚集之地,是买卖珍奇物品的地方。手工工场里产生雇佣关系,才能体现资本主义萌芽,而材料中无此信息,可排除B。18.(2013届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高三综合测试(一)图6为明清时期各地集市变化统计表,表中数据说明,自明朝嘉靖至清朝道光年间( )省区嘉靖至万历州县数 集市数顺治至雍正州县数 集市数 乾隆至道光州县数 集市数直隶山东14 13242 10482 52764 112643 53774 1583陕西(关中)16 14321 23828 264江西福建(不含台湾)45 45919 13151 54515 20543 97639 511广东 72 127071 1959图6A州县集市的密度北方超过南方 B南北经济交流日趋频繁C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D农民与市场的联系不断加强19.(2013届福建省福州市高中毕业班适应性考试)据明代海澄县志记载:(漳州月港)“农贾杂半,走洋如适市,朝夕皆海供,酬酢(泛指交际应酬)皆夷产”,成为“闽南一大都会”。这反映了当时月港( )A对外贸易频繁 B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