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贵州苗族民歌的特征及其文化价值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7366208 上传时间:2022-09-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贵州苗族民歌的特征及其文化价值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浅谈贵州苗族民歌的特征及其文化价值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浅谈贵州苗族民歌的特征及其文化价值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浅谈贵州苗族民歌的特征及其文化价值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浅谈贵州苗族民歌的特征及其文化价值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贵州苗族民歌的特征及其文化价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贵州苗族民歌的特征及其文化价值(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标题】浅谈贵州苗族民歌的特征及其文化价值 【作者】唐 令 【关键词】 【指导老师】陈海鹰 【专业】音乐学 【正文】引言贵州位于中国西南部云贵高原东部,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全省有苗、布依、土家、仡佬、水、白、壮、瑶等49个少数民族,约占全省人口的35%,全国近半数的苗族、过半数的侗族及布依族、仡佬族分布在贵州中南部。进入黔地,无论是苗家村庄、侗乡鼓楼,还是岩洞山崖、水瀑草海,尽皆成景,美不胜收。多民族聚集的贵州,是一个歌舞的海洋。苗族的芦笙舞、木鼓舞、踩鼓舞,动作潇洒,风格纯朴,感情细腻,舞姿活泼。黎平、从江、榕江一带的侗族,年幼的学歌,年轻的唱歌,年老的教歌,世代相传。侗歌大歌旋律优美,曲调

2、多样,内容丰富,而且因词选调,歌与词水乳交融,既有独唱,也有合唱。侗族“大歌”一领众和,高、低声部合唱,歌声宏亮,气势磅礴,曲调庄严,音域宽阔,反映出侗族人民坚强、豪迈的性格。特别是苗族民歌,更是别具一格,像清水江、都柳江流域的苗族群众,以能歌善舞著称,他们既有高亢激昂、热情奔放的“飞歌”,也有低回委婉、优美抒情的“游方歌”,更有质朴庄重的“古歌”、“酒歌”,其调式不一,各具韵味,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中央民族大学张山副教授在苗族历史与文化一书中提到,苗族民歌内容丰富,历史悠久,曲调委婉,节奏明快,格调清新,有独唱,对唱,合唱等形式,都有各自的特点。演唱时,基本不用道具,不需布景,不需伴奏,都是以

3、苗语和不同的曲调进行演唱,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民族风格。值得注意的是在苗族民歌的文化财富里,不仅有人人会唱的说唱音乐(民歌),假声音乐(民歌),而且有独特的多声部民歌。这些多声部民歌,因方言土语和兴趣爱好之不同,又各有不同的唱法和格调。如贵州凯里市的凯堂乡和台江县的革一乡,台盘乡,演唱多声部时,都喜用“飞歌”调演唱,且多以女生合唱为主。先唱者,以高亢圆润的假声,将声音舒展拖长到一定的时空后,合唱者随即用相同的假声符合,并在一定的时空里,与先唱者巧妙地结合起来,组成多声部高声民歌。然后各自又控制着音速和音量,使歌声快慢均匀,高低有声,最后齐声高歌到一定的时空,嘎然而止,余味无穷。又如在贵州剑河,

4、台江,榕江,雷山等县交界处的部分苗族地区,演唱多声部民歌时,多用中音演唱,男女混合同唱一曲,或在同一场合里,你唱你的,我唱我的,混而同乐,杂而有声,男生浑朴悦声,女生优雅甜美,相互配搭,彼此烘托,相得益彰,令人心醉。苗族民歌是苗族音乐中最丰富的部分,曲调丰富,感情真挚,特色浓郁。贵州民族学院王秀盈副教授在苗族音乐一书中写到,苗族民歌与劳动是密切相连的,在苗族民歌中,通常把劳动中所唱的歌曲称为劳动生产曲,劳动生产曲没有固定的格式和唱法,它完全是在从事体力劳动时,不自觉地激发起来的歌声。具有协调动作,指挥行动,统一步调,鼓舞劳动情绪的作用。苗族较早的劳动生产乐曲要算“夏弄以”和“夏拥以”。所谓“夏

5、弄以”(悦兽歌),即狩猎时见到猎物,立即随手摘一把枝叶,或取下头巾,脱掉身上衣服,一边煽凉,一边高唱着不同的乐曲,以逗弄猎物,适之停步,让其好奇地聆听人的各声和观望人的动作。一旦猎物被迷住,边派人绕道到猎物之后,或擒拿之,或棍棒击毙之。这种音乐,以后便成了人们叫喊家禽的悦耳声了。所谓“夏拥以”(训兽歌),即凡猎获了大类猎物时,必须有年纪最大且熟悉猎兽生活,懂得苗族古事的猎手,将猎物伏地,侧放猎具,唱起动听的训兽曲。这种训兽曲,都是叙事性的,音乐旋律不拘,也不受歌词声律和节拍的限制,但必须对仗。它与苗族的巫词,理词,祝词的结构一致,唱腔也多用巫词的唱腔调,以叙事为主,抒情为辅。劳动民歌是在强烈紧

6、张的体力劳动生产中产生的,它凝结着生活的感情和力量,充满浓烈的生活气息和强烈的节奏。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生活的发展,苗族人民的劳动乐曲,也有了发展和变化,各种劳动号子相应问世。如抬圆木号子歌、造物立排柱号子歌,棉花曲,洗蜡染曲等等,都具有民族风格。其中抬圆木号子曲调比较完整。民国时期,黔东南一些贫苦的苗族劳工,在林区或江边为木材商抬大圆木横过陡坡或悬崖时,数十人抬一根重达上千斤的长木头,蚂蚁搬骨头似地两人一抬杠,分为两列队,齐步挪动,一步一步鼓劲,迈步向前。从事这种劳动,负中这要是步调不一致,就会架伤人亡,后果不堪设想。于是无意识中发出了统一步调的号子声,并形成了固定的劳动乐曲。以至人人会唱

7、,个个会喊。其曲调是:(领)圆木大!/大家抬!/用力干!/到洪江!/得银元!/打项链!(合)嗨哟,嗨!/嗨哟,嗨!/嗨哟,嗨!/嗨哟,嗨!/从这则抬圆木歌的形式来看,苗族劳动民歌篇幅简短,歌词精练,并往往即兴创作,将浪漫的想象与现实的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苗族民歌的历史渊源流长,贵州大学艺术学院2006届毕业生张燕在浅谈苗族民歌这篇论文中曾这样分析了贵州苗族民歌的特征:根据苗族民歌的概念和音乐本身的特点,可分为“飞歌”、“游方歌”(情歌)、“古歌”、“酒歌”、“嘎百福歌”、“龙船歌”等。每一组民歌都有它自身的特征:(一) 飞歌“飞歌”是黔东南州苗歌中瑰丽的钻石,歌曲艺术的珍品。音调高亢嘹亮,豪迈

8、奔放,曲调明快,有强烈的感染力。唱起来声振山谷,山鸣谷应,几里外都能听到。“飞歌”歌词以颂扬祖国大好河山和歌颂坚贞爱情及表达男女青年之间的爱慕之情为主。“飞歌”曲调以台江飞歌为最典型。这种曲调属四声徵调式民歌,调式音列为“”。其中,“”音很少出现,且处于弱音位置,只起装饰和过渡作用。整个旋律中用一个大三和弦音“”。这三个和弦音在“”十一度宽广的音域里分解进行时,习惯在“”上停留,性格明朗,大调色彩很浓。“”音常以不稳定的变化音的身份出现,但往往出现于强拍上,且时值较长,上行时以缓慢的速度上滑进主音“”,下行时仍以缓慢的速度渐进到主音“”,有半音的感觉。这个“”音的上下滑进,均解决到主音,起到了

9、中心枢纽的作用,使整个旋律集中,紧凑。这种曲调进行,上下连续使用跳跃手法,给人以棱角分明之感。“黄平飞歌”属“1256”四声音阶宫调式,旋律进行连续使用四度、五度大跳跃,“265252”音型贯穿全曲。此外,挂丁、雷山、施洞、反排等地“飞歌”在音阶调式、旋律进行等方面虽各具特色,但情调开朗、曲调流畅、手法少炼、用音单纯、曲式完整等都是其共同特征,体现了苗族人民开朗豪放的性格特征和思想感情的真挚流露。(二)游方歌“游方歌”即情歌是苗族男女青年在“游方场”上用以交流思想、倾诉爱慕思恋之情的曲调。比较简单的是一段体曲式即一句乐曲作无限反复,只在结束时才加上一至二小节用前词唱的尾声收尾的曲式。“游方歌”

10、中,曲调最优美的要算凯里、雷山、台江交界地带的“5136”四声音阶徵调式民歌。这种曲式结构多为、两段体。段为主体,低回委婉,优美动听,旋律进行像歌剧中的“咏叹调”;段为歌尾,速度较为明快,近似于歌剧中的“宣叙调”,结束时速度缓慢、节拍自由与段相呼应。整个曲调每个乐句的终止音都是主音“”的拖腔,母音“”是一个游移不定的变化音级,上行时较快地滑向“徵”音得到解决,下行时则缓慢悠长地滑经“宫”、“羽”两音才解决到主音“”。不论主音“”还是游移音“”,其拖腔都很长,演唱时讲究强弱起伏,均用假嗓、气息深厚、音量轻柔、表达入微的感情。(三)古歌、酒歌“古歌”、“酒歌”是苗族人民生活中常见的民歌体裁。时逢佳

11、节或婚姻喜庆饮酒,人们常用酒歌来祝福酬谢;席间酒后,老人们往往用酒歌曲调来传唱历史、歌颂民族英雄和祖宗的业绩。酒歌曲调旋律起伏不大,庄重严肃,带朗诵风格,常常是一个章句的无限反复。苗族民歌从调式上看,多数属于大调色彩的徵调式,以“”音为主;其次是小调性的羽调式,以“”音为主;再次才是“”音上的“商”调和“”音上的宫调。以“”音为主的角调式,“”音徵调和“”音商调式交换或转调的歌曲也有,但较少。在旋律上,四度、五度、八度跳跃在“飞歌”中很突出,级进不大,小三度的跳进在“古歌”、“游方歌”中较少。(四)嘎百福歌是流行于黔东南地区的一种说唱音乐,它是在民间诗歌和民间传说故事的基础上融合而成,演唱者时

12、而叙述时而呤唱,其内容多是反映民事纠纷和社会现象方面的真人真事。一、贵州苗族民歌的主要特征苗族民歌,在其社会历史行程中,具有自己鲜明的特征,从而成为中华文化中的瑰宝,我认为贵州苗族民歌有以下几个特征(一)形态特征1在演唱形式与方法中,贵州苗族民歌一般在演唱时都带有引子、插部和尾声,节奏非常自由和复杂,在一首歌曲中时常有不少停顿。由于地区与发声特点的不同,贵州苗族民歌的演唱形式有着固定的组织形态,它同苗族山歌一样,被分成了两大类。第一类是韶唔类,这种多声的苗歌流行于贵州黔东南、另外湘西吉首、古丈一带也有流传,因为是高腔类,曲调的抒咏性很强,节奏非常自由,抒情优美。这类形式的多声苗歌适用于野外劳作

13、演唱,音程跳动大,高亢激越。这类歌曲主要是男声合唱,因为这种歌曲在野外劳作而唱。如这首椎牛舞歌(女客合):椎牛大鼓置中堂,青年击边震山岗。请客都来跳鼓舞,给咱椎祭添彩光。椎牛大鼓置大坪,青年击边震山岗。请客都来跳鼓舞,年年岁岁五谷丰。第二类是韶萨类,流行于黔东南州各县市,根据其演唱形式的不同,又可分为如下几类。(1)情歌类:这类歌曲在贵州黄平等地都最为流传。在演唱时,高音声部作引子出现,后一声部接腔,加上一些称呼语,如“嗨一噢”或“乃晤一色噢”等,听起来旋律平缓、流畅,仿佛山泉流水。(2)古歌类:这是一种粗犷、原始的歌曲,旋律跳动不大,结构不太规整。这类歌一般只有两声部,用三字句、四字句、五字

14、句、七字句相互配合而成。(3)哭嫁类:这类多声部歌曲是由新娘、伴娘、娘家人(只能是妇女)、新娘母亲等哭唱的一类多声部苗歌。哭嫁类的多声部苗族民歌艺术性很强,腔调有一定的装饰性,演唱时拖腔、颤声贯穿于歌乐始终。多声部演唱时,常常有这样一些特点:一声部先哭唱,另一声部再用第一声部第二乐句为头起唱,第三声部接着模仿第二声部的办法,这样反复不断地往下唱。2在节拍与节奏中,贵州苗族民歌的节奏比较自由,近似于散板,但它散而不乱。它们在力度的处理上是:头拍强、二拍弱、三拍次强,与欧洲音乐理论中节拍强弱规律有着明显的不同。在西方传统的节拍规律中,24、34、44等拍的强弱规律是强、弱或强、弱、弱或强、弱、次强

15、、弱,但在贵州苗族民歌中24、34、44的后拍或后半拍,都要比它的前一拍强。这种处理是贵州苗族民歌及多声部苗歌的特殊现象。3在声部构成与和声特点中,贵州苗族民歌大多数是二声部,三声部和四声部,有时在衬腔的作用下也会出现(衬腔作内声部,有时也作旋律声部)。在贵州苗族民歌二声部歌曲时发现,二声部歌曲多为支声型,也就是两个声部同时演唱同一旋律的变体,这是贵州多声部苗族民歌的最常见的声部结构类型。在演唱这类型的二声部苗歌时,二声部各以同一旋律为变体,以相同的速度、相同的节奏演唱同一歌词。三声部和四声部苗歌的演唱少见,有时必须在苗家“四月八”、“赶秋”等特定的节日中才能聆听到这种多声民歌的神韵。三声部和四声部苗歌演唱的人数一般都在十几人以上,有时还按年龄、性别分别排成二至三排,运用衬腔与唱词的相互交替、结合,构成了三个或四个声部的轮唱现象,这种声部构成形式使贵州多声部苗族民歌在风格上突破了多声部民歌的原始风貌。贵州多声部苗族民歌的和声特点是五声性的和声音程,它和其他民族的多声民歌一样,都以五声性自然音程为主,以四、五度以内的密集音程为主,以大二度和纯四、五度及小三度的运用最为常见。4在调式与调性中,贵州苗族民歌调式很多,宫、商、角、徵、羽或类大、小调式都有。从调式构成来说,以宫(Do)调式最为常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