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派别及种类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7362969 上传时间:2023-12-09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3.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太极拳的派别及种类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太极拳的派别及种类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太极拳的派别及种类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太极拳的派别及种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太极拳的派别及种类(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太极拳的派别及种类太极拳是中国武术一种,归类为内家拳。1949 年后,被国家体委统一改编作强身健体之体操运动、作为表演、 体育比赛用途。中国改革开放后,部分还原本来面貌;从而再分为比武用的太极拳、体操运动用的太极操和太 极推手推手。派别和种类传统太极拳门派当中,论源流久远,广被承认,修习者众的,以武当 、陈、杨、吴、武、 孙、赵堡太极(和 式、忽雷架) 等派为最。传统太极拳的主要流派历史上各大派之太极拳,依据其练习的需要。本身的套路种类就极为多样化,例如陈氏太极拳便有了老架、新 架等等。由于再传的后人的发扬,在原有拳架长年的实践的基础上,终必有了自己的看法,而形成的“支派” 在太极拳界也极为普

2、遍。其中武当太极拳一直在道庙内单线秘传,而门规甚严,故难得一见。以下介绍一些衍生自太极拳的支派:陈氏太极拳:洪式(洪均生)、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杨氏太极拳:杨露禅1799-1872载漪1856-1922溥俊1885-1942毓巍1908-1998御龍汉之锖1952- 曌皈道主僲掰神搿悬针垂露锥雪漏痕曌罡镇刹殛紫电皈魏勰化御飞风1杨露禅大弟子王兰亭传李瑞东1851-1917,有李氏太极一派。传杨露禅在京城所授第一个套路杨氏太极六十四 式老架于周玉祥,周玉祥传吴锦园,吴锦园传台湾叶金山,有宗岳门王府皇家太极一派。 富周- 富英- 萧公 卓- 翟英波- 李正 1953-府内派太极 杨露禅也教过武禹襄(1

3、812-1880)太极拳,后来武禹襄经过赵堡镇,从 学于陈清萍,学会赵堡太极拳。后来,其兄武汝清在机缘巧合的情况下得到一本太极拳经,送给武禹襄。 武禹襄刻苦参透太极拳经,参照所学,创立武氏太极拳。武禹襄1 8 1 2 - 1 8 8 0 李亦畬 1832-1892 郝为真 1849-1920 孙禄堂1861-1932 董英杰1898-1961 乐奂之1899-1960 杨露禅的满族弟子中以神机(火器)营中的 万春、凌山、全佑受益最佳。其中全佑(1834-1902)的太极拳善于柔化。其子从汉姓“吴”,所以称为吴鉴泉。 吴鉴泉开创吴氏太极拳。他的徒弟有王茂斋、郭松亭、常远亭、夏公甫、齐阁臣等杨班侯

4、(1837-1892)(杨露禅子)杨班候自小在杨露禅的严格教导下,得杨露禅的真传。全佑1834-1902 吴 鉴泉1870-1942 王茂斋1862-1940 杨禹廷1887-1982 马岳梁1901-1998 祝大彤1932- 高壮飞1932- 马长勋 1933- 杨良方 1955- 李万成(1865-1946),杨班候的弟子。林金声(1913-1988)和贾治祥(1918-2009)是李 万成的弟子,习得班候系列拳架。 杨健侯(1839 年1917 年)(杨露禅子)杨健候也是自小在杨露禅的严格 教导下,得杨露禅的真传。老六路溥伦1869-1925 汪祟禄- 汪永泉 1904-1987 朱怀

5、元 1911-1999 朱春煊1939- 如意太极石明1939-2000 杨少侯(1862年1930年)杨澄甫(1883 年1936 年)(杨健侯子) 杨澄甫先习文,弱冠之年才刻苦习祖传之拳。后来他的闭门用功果 然使他的功夫在六年内突飞猛进。杨澄甫在北京教拳,武德高尚,并先后出版两本专著太极拳体用全书、 太极拳使用法。 陈微明依据杨澄甫的口述编成太极拳术。 另杨澄甫弟子董英杰南传香港成董氏太极 拳、郑曼青到台湾美国成郑子太极拳。杨澄甫徒弟郑曼青为了推广太极拳,将杨氏太极拳简化成37 式,人称郑 子 37 时太极拳,黄性贤 1910.2-1992 , 太极寻中道王辉钧 1955- , 徒孙王子和

6、将老架拳,剑,枪,散手传入 台湾 杨振铎(1926 年)、杨振声、杨振铭(1910 年1985 年)又名杨守中、杨振基(1921 年2007 年) (杨澄甫子) 杨玛莉(杨守中女) 当时,田兆麟、武汇川(1890年1936年)、褚桂亭(1892 年1977 年)、 陈微明(1882 年1958 年)、董英杰(1897 年1961 年)、崔毅士(1892 年1970 年)、李雅轩(1894 年 1976 年)、傅钟文(1908 年1994 年)诸君,同为杨澄甫先生入室弟子。吴图南式太极拳(杨少候小架)、 王氏太极(王壮弘)、郑子太极(郑曼青)、董式太极(董英杰)、田式(田兆麟)、熊式(熊养和)、

7、府内 派、老六路吴氏太极拳:郑式(郑天熊)、例程(常远亭)、吴图南式(大架)武氏太极拳:郝式郝和(郝为真) 孙氏太极拳:傅式(傅振嵩)、沙式(沙国政)、顾式(顾汝章) 其他源流难考的“支派” 其他源流关系难考的还有宋式太极(相传为宋远桥学自张三丰)、宗岳门太极拳、玄门太极拳、八卦太极拳、 犹龙太极、龙形太极、龙蛇太极、蛇雀太极、猴形太极(丁鹤翔)、武当太极、峨嵋太极、鸳鸯太极、形意太 极、平衡太极、循经太极、松溪派太极长拳、如意太极(石明)、昆仑太极(陈太平)、原地太极、咏太极、 螺旋十三势太极、无极门太极、四维太极(薛安日)、东岳太极、龙岳太极(张伯夷)、张氏两路太极(冼孟 豪)、樊氏太极(

8、樊锦洲)、三星太极(李蓉)、Holistic Tai Chi多不胜数。特色这些“门派”除了“历史”很短外,所传习的武术,或有把其他派的拳稍作更改,或有加入其他的招式,或变 换风格,有的甚至根本跟太极沾不上关系,只是自创新拳(套用维基的说法叫“原创研究”),然后托“太极” 之名,比如说李蓉的“三星太极”,她声称是看了三星堆出土文物后有所感悟而创作的,打的时候手指总是捏 著0K的手势,竖起中指至尾指三根指头,以紧扣“三星”这主题,造型“独特”,别家所无,主要在北美地 区流传。“支派”众多的原因出现“支派”众多这现象,有时候只是一些便称或误解(比如说董英杰一支虽有创编新拳,但董英杰、董虎岭 父子并没

9、有另外开宗立派,仍然以其师门杨澄甫的杨式太极为宗),有时候是因为同门阋墙,有时候是有人想 开山立派,跟五大派分庭抗礼,有时候是因为门派内不同支的师兄弟间的套路出现了不同的演化方向。此外,“支派”的出现,也有些时候是因为某门派出了杰出后人,该杰出者虽未必想离宗自立,只是杰出者死 后,其再传弟子或想仰仗师傅名号,或想给师父面上贴金,先在“甲家太极”的门墙下以“甲家乙式”的称呼 标榜自己的支派,后渐渐改称为“甲家乙派”,到最后完全摒弃师门名称,改称“乙派太极拳”或“乙家太极 拳”,而“乙”姓宗师可能本非叛逆之徒,后人想给师傅“流芳”,却得了反效果。义”不离宗其实拳术代代相传,每代传人出了不同的发见、

10、体会、领悟者,本是正常事。而具良心、对师门存忠义者,即 使功夫已别树一帜,仍以师门称号承传排列,以表“异不离宗”的忠义传人,历史上还是偶尔会出一些的,最 具代表性的故事莫过于赵堡太极陈清平见弟子和兆元武功已足以独当一面,建议他开宗立派称和式太极拳,但 和兆元感于陈师之胸襟豁达,为谢师恩,向师言:“和式太极拳仍以赵堡传承排列,标异不离宗。”节义可风 后世人却努力标榜支派,拳不异却离宗,离古人高风远矣。国家新编套路所谓新派太极是中国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以杨式风格为主,并吸收了陈、吴、武、孙多家太极的特点,自1957 年以来先后创编的多套新编太极套路。国家套路主要有:八式、十六式、二十四式、三十二式、

11、四十二式、四 十八式、八十八式太极拳。另外,针对不同的门派,又创编了杨氏四十式、陈氏五十六式、吴式四十五式、孙 氏七十三式和武式四十六式太极拳。坊间多以“国家体委套路”、“国家套路”、“新编套路”、“简化套路”、 “竞赛套路”或“新派太极”。国家体委此举主要有以下原因:1.2.3.4.位制)去除传统套路以门派、家族为本之色彩 减低传统太极的技击色彩,使之更适合可作为一种全民体育活动 简化以利普及、推广 规范全民武术,以便建立教材、建立国际武术竞赛制度,以及建立武术锻炼的等级制度(段由于国家套路重体育而不重技击,普遍被传统太极习练者视为“太极操2”而非“太极拳”。当今各地常常表 演的“太极”大多以此为根据。英语系 08104 班田亚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