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手绘风景园林课程提纲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7321052 上传时间:2024-01-1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14.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业手绘风景园林课程提纲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专业手绘风景园林课程提纲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专业手绘风景园林课程提纲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专业手绘风景园林课程提纲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专业手绘风景园林课程提纲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业手绘风景园林课程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业手绘风景园林课程提纲(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怀化学院 专业手绘 课程提纲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专业手绘课程代码160991-002课程类型本科基础学 时48学 分3周学时12授课对象风景园林专业开课系(部)及教研室风景园林课程目标手绘效果的表现概述,要求了解手绘表达的学习目的、基本类型、应用的范围及表达应用的基本要求。对于景观手绘表现的基本方法要掌握,对工具要熟悉,对各类型图纸的表达的特点应明确,手绘表达的技法要熟练,表达的内容应有较强的专业表现力。教学方法理论教学结合临摹、写生、创作实训教学手段板书和多媒体教学课程考核考核方式 考察考核要求临摹或创作风景园林手绘作品成绩组成 平时成绩+考查成绩课程教学团队姓名职称承担教学任务电子信箱负责

2、人李柏山副教授主讲教师柳井助教教学主讲教师主讲教师课程教学材料使用教材名称: 主编: 出版社: 出版年月:主要参考书目1.图解思考-建筑表现技法(第三版) 2.快速建筑设计与表现 3.建筑设计快题与表现 4.马克笔的景观世界 5美国建筑画选-马克笔的魅力 6.美国建筑师表现图绘制标准教程 7.手绘效果图表现技法 景观设计(美)拉索著邱贤丰译黎志涛孙科峰 王轩远陈伟麦加里(美国)麦克尔赵国斌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6.1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8.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56.1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7.12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中国电力出版社网络教学资源等其它学习材料123课程教学进程教材章

3、节或课次课 题授课周次授课课时课时累计第一章手绘表现的基础、配景5第一节植物544第二节人物548第三节其他常见配景5412第二章手绘效果图构图6第一节取景6416第二节景深6420第三节构图比重及常用构图形式6424第三章着色7第一节彩色铅笔7428第二节马克笔7432第三节水彩及综合材料运用7436第四章综合表现8第一节景观效果综合表现8844第二节其他空间综合表现8448随堂作业练习总学时48课程教学内容(理论课) 第一章 素描的概述及素描的基本分类和学习意义教学目的与要求手绘效果的表现概述,要求了解手绘表达的学习目的、基本类型、应用的范围及表达应用的基本要求。教学重点1 重点:使学生对

4、效果图的表现形成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形成景观效果图的表现变化过程较为完整的概念,明确学习的主要目的和意义。教学难点2 难点:学生在面对新的表现工具和表现技法的认识及掌握,多角度大空间范围内的去观察景观的变换,对空间形态、地形、地貌、交通状况,对突出主体建筑、表现空间、渲染气氛、增强画面艺术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期间多用小构图的形式进行景观线描捕捉练习,把握单纯线描服务马克笔表现设计的造型能力,寻找造型基础与设计专业的转换平台。教学具体内容第一章 手绘表现图的基础、配景 树木的表现类型讲解(1学时);树木-枝干表现示范(1学时);树木-枝叶表现示范(2学时),其中讲解1学时,练习1学时;知识巩

5、固:学生参加相关的互动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己归纳树木表达技法的要领;教学总结:学习植物的表达方法,不是让同学们去研究植物的画法为目的,而是要学以致用,将所学的植物快速表达技法应用于专业设计实践。实践环节1、作业布置:运用所学的植物表现技法,临摹树木单体范本2幅。2、思考题:我们常见的树木画法从表达的深度上大概可分为那几类?其他需要说明的内容:课程教学内容(实验实训课) 实验一 目的与要求实验原理内容与步骤结果与分析其他需要说明的内容:无课程教学内容(理论课) 第二章 手绘效果图构图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构图表达的学习目的、基本类型、应用的范围及表达应用的基本要求。教学重点重点:取景比重及常用构图形式

6、;教学难点难点:取景对设计表现的作用教学具体内容导 入:方案效果图手绘表现欣赏新 授: 讲授方法:讲授法时间分配:取景的基本方法(1学时)、取景的基本表现方法(1学时);取景比重及常用取景形式(2学时)媒体选用:无板书设计: 板书章节重点、难点,采用总-分-总及辐射式的板书设计讲授内容:第二章 构图 取景的基本方法讲解(1学时);取景的基本表现方法讲解(1学时);取景比重及常用取景形式讲解(2学时),其中讲解1学时,练习1学时;知识巩固:学生参加相关的写生临摹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己归纳取景表达技法的要领;教学总结:学习构图的表达方法,要学以致用,将所学的取景方法应用于专业设计实践。实践环节1、作

7、业布置:运用所学的取景方法,分析名作的取景方法2幅,要求有分析概念过程。2、思考题:我们常见的取景方法有哪些?其他需要说明的内容:课程教学内容(实验实训课) 实验一 无目的与要求实验原理内容与步骤结果与分析其他需要说明的内容:课程教学内容(理论课) 第三章 着色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彩色铅笔、马克笔、色粉等工具着色表现的学习目的、基本类型、应用的范围及表达应用的基本要求。教学重点重点:彩铅、马克笔、色粉着色的设计表现力;教学难点难点:彩铅、马克笔、色粉着色在设计效果表现中的灵活运用教学具体内容导 入:方案效果图手绘表现欣赏新 授: 讲授方法:讲授法时间分配:拓图的方法讲解(2学时)、拓图的运用示范

8、讲解(2学时)媒体选用:无板书设计: 板书章节重点、难点,采用总-分-总及辐射式的板书设计讲授内容:第四章 着色 彩铅、马克笔、色粉着色的方法和基本类型讲解(2学时);彩铅、马克笔、色粉着色的表现应用示范讲解(2学时),其中讲解1学时,练习2学时;知识巩固:学生参加相关的写生临摹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己归纳彩铅着色表达技法的要领;教学总结:学习彩铅、马克笔、色粉着色的表达方法,要学以致用,将所学的彩铅着色的表达方式应用于专业设计实践。实践环节1、作业布置:运用所学的彩铅着色方法,完成景观或风景图片手绘表现2幅。2、思考题:我们常见的彩铅、马克笔、色粉着色类型有哪些?其他需要说明的内容:提问、课堂讨

9、论等师生互动的设计:1、观察风景照片,彩铅着色适不适合表现表面光滑的物体?2、我们在手绘表现创作时,怎样去提炼彩铅着色的画面的虚实关系?所需要查阅的教材并完成相关的理论总结课程教学内容(实验实训课) 实验一 无目的与要求实验原理内容与步骤结果与分析其他需要说明的内容:课程教学内容(理论课) 第四章 综合表现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景观效果综合表现的学习目的、基本类型、应用的范围及表达应用的基本要求。教学重点重点:景观效果综合表现的基本流程和方法;教学难点难点:景观效果综合表现的方案创作能力教学具体内容导 入:方案效果图手绘表现欣赏新 授: 讲授方法:讲授法时间分配:景观效果综合表现的基本流程和方法(

10、2学时)、水景观效果综合表现的方案创作示范讲解(2学时)媒体选用:无板书设计: 板书章节重点、难点,采用总-分-总及辐射式的板书设计讲授内容:第五章 综合表现 景观效果综合表现的基本流程和方法(2学时);景观效果综合表现的方案创作示范讲解(2学时),其中讲解1学时,练习2学时;知识巩固:学生参加相关的写生临摹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己归纳景观效果表现的表现应用示范讲解表达技法的要领;教学总结:学习景观效果表现的表达方法,要学以致用,将所学的景观效果表现的表达方式应用于专业设计实践。实践环节1、作业布置:运用所学的景观效果表现方法,完成风景图片手绘表现2幅。2、思考题:我们常见的景观效果图表现类型有哪

11、些?其他需要说明的内容:教学中的创新点:1、加强学生对事物表现的归纳能力,不停留在过去以临摹的数量为主的训练方法,找到手绘表达的规律,可以节省更多的时间而达到同样的教学效果。 2、启发学生思维:当我们在讲解景物画法规律的时候,我们可以结合现实的写生练习,使学生的思维方式从单一的临摹照搬的被动思维转变为提炼归纳的主动学习的思维方式。3.学习景观效果表现表达,在设计效果图创作的过程中,我们先要把握方案要表达什么,根据方案的要求去创作,而不是一味的坚持自己的风格,一成不变。我们在不同的方案阶段可以调整景观效果表现的深入层次,将实用和服务于方案作为前提,否则没办法实现价值。所需要查阅的教材并完成相关的

12、理论总结课程教学内容(实验实训课) 实验二 目的与要求实验原理内容与步骤结果与分析其他需要说明的内容:填表说明: 1本课程提纲编写的课程范围,包括各专业独立设置的所有必修、选修理论课程和实验实训课程,不包括专业实习、见习、毕业论文(设计)、社会调查等实践课程。 2课程提纲的编写须将原实行的课程教学大纲、考试大纲、实验大纲、教学进度表等融为一体,并切实贯彻学校关于推动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试改革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务求整合、创新。 3“课程类型”指公共能力、专业能力、发展能力课程;“考核方式”含期末考试及平时考核等;“成绩组成”指课程成绩分布,须具体说明平时考查、期末考试、实验实训环节等成绩所占比例;课程教学内容(理论课)须按章节分别填写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具体内容和实践环节,其中实践环节包括作业、实验实训(未独立设置实验实训的课程)、社会实践等方面的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制造加工工艺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