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筋偏位处理措施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7304115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柱筋偏位处理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柱筋偏位处理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柱筋偏位处理措施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柱筋偏位处理措施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柱筋偏位处理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柱筋偏位处理措施(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柱钢筋偏位处理措施编制依据GB50204-200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010-200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1-2002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JGJ18-96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JGJ107-2003 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GB1499 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一、柱钢筋质量存在的问题砼浇捣完毕后,项目部在经过轴线测量放线检查发现部分柱竖向钢筋存在定位偏移的现象,个别柱筋严重偏出柱边线。钢筋质量问题产生原因分析:1、框架柱、剪力墙的模板支撑系统刚度不足,在浇筑砼的过程中产生歪斜,造成个别构件连同竖向钢筋单向倾斜或偏移,梁柱节点模板位置不准确或模板不垂直,同样会产生钢

2、筋偏位现象。2、梁柱节点内钢筋密集,柱筋被梁筋挤歪,造成柱上端伸出的主筋偏位,排列间距不能满足设计要求3、剪力墙上部水平钢筋或柱子上部定位箍筋绑扎不牢固,浇筑振捣砼时,各竖向钢筋受冲击而出现不规则的移位。4、砼浇筑时,单方向下料将剪力墙或柱的竖向钢筋挤向一边,造成钢筋移位。5、在绑扎框架柱箍筋时,没搭设脚手架,而直接攀扶在已绑好的箍筋上绑扎上部柱箍筋,造成独立柱主筋骨架扭曲,给模板系统增加了附加力,尤其钢筋直径较大、箍筋密集时,严重影响模板的垂直度和几何尺寸,造成钢筋偏位。二、竖向钢筋偏位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1、在框架柱、剪力墙的模板支撑系统搭设前,宜在现浇砼楼面上预埋12的钢筋头作为支点,间距

3、不大于1m并使斜支撑与支点有牢固的连接,起到撑顶、反拉和调节垂直度的多用。2、在梁节点钢筋密集处,在柱与梁顶交界处,框架柱、暗柱增加一个限位箍筋并与梁的箍筋电焊固定,并沿柱高临时绑扎间距不大于500mm的箍筋,确保节点处柱筋在浇砼时不会发生偏位。3、加强砼现场浇筑管理工作,认真执行技术交底,浇砼要均匀下料,分层浇筑和振捣,这样既能保证砼的施工质量,又可减小对钢筋骨架的冲击力,从而达到防止柱筋偏位的目的。三、钢筋质量缺陷处理方法 针对现场钢筋偏位情况,为了减少对剪力墙、柱等结构受力部位的影响。我项目部建议对钢筋偏位质量缺陷采取以下处理方法:1、 钢筋位移不大于1d时,位移钢筋仅做1:6校正即可;

4、(d为钢筋直径)偏移量d时2、钢筋位移大于1d且不大于2d时,采用搭接绑扎时,位移钢筋校正后,在上层钢筋搭接时适当调整上层钢筋位置即可消除位移;如采用电渣压力焊或机械连接,位移钢筋按1:6校正后在其钢筋设计位置加相同直径拐筋与主筋搭接,拐筋长度为40d+200mm;如下图:采用电渣压力焊或机械连接且d偏移量2d时3、钢筋位移大于2d且不大于50mm,在位移钢筋根部向下剔凿混凝土100mm深,从混凝土底做1:6校正,校正后用水将剔凿界面冲洗干净后用混凝土将坑浇振填平;如下图:2d偏移量50mm时4、钢筋位移大于50mm或位移钢筋在截面外,宜采用植筋补强的办法,从混凝土底做1:6校正的措施后再辅以植筋补强。植筋需钻孔,深度为 15d,植筋直径小于柱筋一个级别,长度为一个搭接长度。植筋采用植筋胶。如下图:50mm偏移量或位移钢筋在截面外时注:此工程在以后的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柱纵筋偏移质量问题都据此措施进行整改。内容总结(1)植筋采用植筋胶(2)如下图:50mm偏移量或位移钢筋在截面外时注:此工程在以后的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柱纵筋偏移质量问题都据此措施进行整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