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反思 (2)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7294079 上传时间:2023-09-08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2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反思 (2)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反思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反思 (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反思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古诗涵盖面宽,意韵深远,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侧重从搜集整理资料、潜心品析吟诵、想象拓展等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在读诗的过程中,自由地、充分地与古诗进行对话,在师生互动的阅读实践中披文入境,唱响“读”的主旋律,让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体验,在读中悟美,在读中悟情。未成曲调先有情。上课一开始我先播放送别名曲,紧接着引导学生回忆读过或学过的几首送别诗。为学生创设了一种情景,铺垫了一种调子,使学生很快地进入到了“送别”的氛围中,初步感知了古人送别时的深情。紧接着我课件展示了黄鹤楼名楼风采,让学生认识了这座江南名楼。了

2、解了“黄鹤楼”与“扬州”的地理位置,随机我板画长江简图。古诗的创作年代距学生较远,板画不但有助于学生明确地了解地理位置,还有助于学生理解诗中“西辞”等的意思。互动交流李白与孟浩然的基本情况,为深悟诗情奠定了基础。疑者,觉悟之机也。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质疑有助于提炼研究专题,也体现了课标提倡的顺学而导的课程理念。在赏析“烟花三月”时,我引导学生想象鲜花盛开的春天是怎样的画面,出示多媒体课件,配乐欣赏烟花三月的扬州如诗如画的春景。介入音乐元素,播放扬州春景视频,欣赏“烟花三月”令人神往的美景,拓展想象,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由“形真”到“意远”。“烟花三月”的理解是这首诗的重点,我由学生生活体验入手,巧

3、设疑问,肯定学生富有创意的个性化理解,层层深入,使学生对其内涵有了广度和深度的认识。品析“碧空尽”“唯”等词语。我问学生:浩瀚的长江只有一只“帆船”吗?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学生带着自己的体会有感情朗读三、四句,师生评读。“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再次奏响,让学生带着这份体验走进文本,以读悟情,水乳交融,把悟诗情推向高潮。学以致用,是学习语文最终的目的。我在教学中安排了小练笔,进行知识迁移,在写话中让学生充分表达内心的感受,让学生的情感再度升华。安排拓展、速记同类的诗歌旨在于培养学生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最后让学生有感情朗读全诗,试着背诵。让琅琅的书声回荡教室,让浓浓的诗香萦绕耳际。让学生带着诗的余味,带者一份浓情扣响学习古诗的大门,搜集李白、孟浩然的其他诗作朗读、欣赏、享受读诗的乐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