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7293799 上传时间:2023-04-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上海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上海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上海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上海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声和光部分一 测量的历史1. 测量的目的就是进行可靠的定量比较,因此首先要有一个公认的比较标准,这个比较标准就叫做单位2. 国际单位制(SI)五个基本物理量:物理量 单位名称 单位符号长度 米 m质量 千克 kg时间 秒 s电流 安培 A热力学温度 开尔文 K物质的量 摩尔 mol发光强度 坎德拉 cd二 声1. 声音的产生:由于发生体的振动注意:发声一定是因为物体振动,但是振动不一定发声2. 声音的传播:传播需要介质。传播介质有固体、液体、气体。V固体V液体V气体注意:(1)空气中声音传播还与温度有关,温度越低,声速越小。 (2)15时空气中声音速度为340m/s3回声(

2、1)声音传播遇到障碍物,一部分被反射回来,形成回声;另一部分穿过或绕过障碍物。坚硬光滑的表面反射能力强;松软多孔的表面吸收能力强。(2)听到回声条件:听到前后两次声音时间间隔0.1秒。人想听到回声,需要站在障碍物前至少17米。(3)声音测距两种题型4声音的特征(1)响度:与振幅有关(2)音调:与振动频率(符合f,单位Hz)有关。发声体音调通常与其结构有关,如弦乐器(弦长)与管乐器(空气柱) 人耳听觉范围20Hz20000Hz,小于20赫兹是次声波,大于20000赫兹是超声波(3)音色:与频率组合有关5控制噪声 控制噪声源;控制传播途径;保护受噪声影响者三 光1. 光的传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

3、线传播(实例:小孔成像、影子、日食月食)真空中光速最大 v=3*108m/s光线是一种假想的线,实际并不存在2. 光的反射(1) 反射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2)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注意:垂直入射时入射角与反射角都等于0(3)光的反射规律实验(4)会画光的反射光路图(5)平面镜成像规律: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能成在光屏上的像为实像,不能成在光屏上的像为虚像)(6)会画平面镜成像图(7)光的反射实例:照镜子、倒映、潜望镜3光的折射(1)斜射才发生折射,垂直入射不发生折射(

4、2)反生折射时空气当中的角是大角(3)当同时发生反射与折射时会判断界面、入射光线、折射光线(4)光的折射实例:海市蜃楼、看水中的物体(比实际浅),在水中看外面的物体(比实际高)、透镜成像、色散4.透镜成像(1)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通过光心的光线不发生偏折(2)会画透镜光路图(3)凸透镜成像规律: u2f 倒立缩小的实像 fv2f 照相机 fu2f 放映机 uf 正立的放大的虚像 物象同侧 放大镜(4)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5.光的色散(1) 牛顿发现光的色散现象(2) 单色光与复色光三原色:红、蓝、绿运动和力一 机械运动1. 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的位置变化2.

5、自然界中一切物体都在运动,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3. 参照物的选择(中考考点):(1) 看相对位置是否发生变化,变化则运动,没变化则静止(2) 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状态不一定不同二 匀速直线运动1. 概念:物体沿直线运动时,如果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2. 速度(v)(1) 速度的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2) 公式:v=s/t,注意计算时单位要统一,一般“米”对应“秒”,“千米”对应“小时”(3) 不能说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需谨记!)(4) 路程时间图像与速度时间图像(中考必考考点)三 力1. 力: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1) 有力必须同时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2) 施力物体和受

6、力物体可以相互转化(3) 有力不一定要接触(4) 相互作用力(易忽略!)2. 力的作用效果(会判断)(1) 使物体发生形变(2) 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3. 力的三要素:大小 方向 作用点(1) 力的作用效果与那些因素有关(实验题型出现)(2) 力的图示(中考考点)(3) 力的示意图4. 力的测量(弹簧测力计)使用时注意: 量程;最小刻度值;指针是否在零刻度;读数时视线与刻度水平四 重力 力的合成1. 重力地球表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1) 方向:竖直向下(利用这一特点的生活实例)(2) 重心形状规则质量均匀的物体重心在几何中心,反之不一定不在几何中心(

7、3) 重力公式:G=mg 注意:不能说m与G成正比 不同星球或地球上不同位置,g不同,但是m不变2. 同一直线二力合成(1) 不在同一直线上的力不能直接用加减来合成(2) F1和F2方向相反F合= F1 -F2,方向与较大力方向一样;F1和 F2方向相同F合=F1+ F2(3) 三个或四个力在同一直线的情况也会处理五 二力平衡1. 平衡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2. 二力平衡条件: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在同一直线上(1) 会判断两个力是不是平衡力(2) 熟练利用平衡判断力的大小(中考重点!) 匀速水平运动(拉力与摩擦力,重力和支持力),匀速竖直运动(拉力和重力),静止受力特点

8、(重力和支持力)3. 摩擦力(1) 摩擦力(阻力)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2) 三种摩擦:滚动摩擦,滑动摩擦,静摩擦(3) 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很多(生活中常用到这一特点)(4) 摩擦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实验题型) 压力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或减小摩擦方法)(5) 利用和避免摩擦的实例会判断六 惯性 牛顿第一定律1. 惯性(1)惯性概念(能用惯性解释生活现象):一切物体不论它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都具有一种维持它原先运动状态的性质(2)惯性大小只与物体质量有关(易出错!)(3)惯性存在导致需要外力改变物体原来状态2牛顿第一定律(1)第一次提出维持运动不需要力的是伽利略(2)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3)力与运动关系:力不能产生运动,不能维持运动,只能改变运动状态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