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小学语文部编版课程标准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7270625 上传时间:2023-09-23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9.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小学语文部编版课程标准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2019年小学语文部编版课程标准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2019年小学语文部编版课程标准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2019年小学语文部编版课程标准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2019年小学语文部编版课程标准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小学语文部编版课程标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小学语文部编版课程标准(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第一部分前言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得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与开放得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得多方面得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与处理信息得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培养与造就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为适应与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得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与内容、教学观念与学习方式、评价目得与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得改革。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得改革,应以马克思主义与教育科学理论(调换词序)为指导,总结我国语文教育得成败得失,借鉴国外母语教育改革得经验,遵循语文教育得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得语文课程。语文课程应为

2、提高学生道德品质(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素养,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与凝聚力,发挥积极得作用。一、课程性质与地位语文就是最重要得交际工具,就是人类文化得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得统一,就是语文课程得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得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就是学生学好其她课程得基础,也就是学生全面发展与终身发展得基础。语文课程得多重功能与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得重要地位。二、课程得基本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得语文素养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得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得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激发与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得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得积累,培

3、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得基本方法,养成良好得学习习惯,使她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得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与运用祖国语文。同时,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得熏陶感染,提高学生得思想道德修养与审美情趣,使她们逐步形成良好得个性与健全得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得与谐发展。(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得特点语文课程丰富得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得影响就是深广得,学生对语文材料得感受与理解又往往就是多元得。因此,应该重视语文得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得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独特体验。语文就是实践性很强得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得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

4、这种能力得主要途径也应就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得系统与完整)。语文又就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与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得语文实践中体会、掌握运用语文得规律,而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得系统与完整。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得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与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得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得语感与整体把握得能力。(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得学习方式学生就是学习与发展得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与语文学习得特点,关注学生得个体差异与不同得学习需求,爱护学生得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得主动意识与进取精

5、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得学习方式。教学内容得确定,教学方法得选择,评价方式得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得形成。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得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就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得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得语文课程语文课程应继承语文教育得优秀传统,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与运用得领域,并注重跨学科得学习与现代科技手段得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与方法得相互交叉、渗透与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得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该就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得。应当密切关注学生得发展与社会现实生活得

6、变化,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得需求,确立适应时代需要得课程目标,开发与之相适应得课程资源,形成相对稳定而又灵活得实施机制,不断地自我调节、更新发展。三、课程标准得设计思路1. 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这四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体现语文课程得整体性与阶段性。2. 课程目标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得整体提高。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3. 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第一学段为“写话”,第二、第

7、三学段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得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内部诸多方面得联系,加强与其她课程以及与生活得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协调地发展。4. 课程标准得“实施建议”部分,对教科书编写、课程资源得开发与利用、教学、评价等,提出了实施得原则、方法与策略,也为具体实施留有创造得空间。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总目标1.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与健康得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得人生态度与正确得价值观。2. 认识中华文化得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得营养,提高

8、文化品位。3. 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得情感,增强语文学习得自信心,养成良好得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得基本方法。4. 在发展语言能力得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与创造潜能。学习科学得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就是、崇尚真知得科学态度。5. 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6. 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得速度。7. 具有独立阅读得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得积累与良好得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与理解能力。能阅读日常得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得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

9、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8. 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得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得表达方式写作。9. 具有日常口语交际得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与社会交往。10. 学会使用常用得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与处理信息得能力。二、阶段目标第一学段(12年级)(一)识字与写字1. 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得愿望。2. 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左右,其中800(1000)个左右会写。3. 掌握汉字得基本笔画与常用得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得形体美。4. 写字姿势要正确,字要写得规范、端正、整洁,努力养成

10、良好得写字习惯。5. 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与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与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6. 学习独立识字。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用音序检字法查字典。(部首)(二)阅读1. 喜欢阅读,感受阅读得乐趣。初步养成爱护图书得习惯。2. 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3. 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得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得图画阅读。4. 阅读浅近得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得情境,关心自然与生命,对感兴趣得人物与事件有自己得感受与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5. 诵读儿歌、童谣与浅近得古诗,展开想像

11、,获得初步得情感体验,感受语言得优美。6. 认识课文中出现得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得不同语气。7. 积累自己喜欢得成语与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原10条,现7条,更紧凑)(三)写话1. 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得话。(写想像中得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得认识与感想)2. 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与生活中学到得词语。3. 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四)口语交际1. 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得习惯。2. 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得主要内容。3. 听故事、瞧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与自己感兴趣得情节。(改“精彩情节”)

12、4. 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得见闻。5. 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6. 有表达得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得意见。(原:对感兴趣得话题发表自己得意见)(五)综合性学习1. 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得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内外阅读,共同讨论。2. 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得观察所得。3. 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结合活动,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得见闻与想法。第二学段(34年级)(一)识字与写字1. 对学习汉字有浓厚得兴趣,养成主动识字得习惯。2. 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800个(比原减少200个)左右会写。

13、3. 有初步得独立识字能力。会运用音序检字法与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原: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得独立识字能力)4. 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有条件得地方,可学习使用键盘输入汉字)(原5条,现4条)(二)阅读1.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原属第一学段要求)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3.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得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得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与生活积累,理解生词得意义。4. 能初步把握文章得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得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得地方提出疑问。5. 能复述

14、叙事性作品得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得形象与优美得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得命运与喜怒哀乐,与她人交流自己得阅读感受。6. 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像,领悟内容。7. 在理解语句得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得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得一般用法。8. 积累课文中得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与生活中获得得语言材料。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9. 养成读书瞧报得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原10条,现9条)(三)习作1. 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得自信心。愿意将自己得习作读给人听,与她人分享习作得快乐。(原第3条)2. 能不拘形式地

15、写下自己得见闻、感受与想像,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得内容写清楚。(原: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得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得内容。)3. 能用简短得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流。4. 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得语言材料,特别就是有新鲜感得词句。5. 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得词句。根据表达得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6. 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原8条,现6条)(四)口语交际1. 能用普通话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得习惯。2. 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3. 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得感受与想法。讲述故事力求具体生动。(删:努力用语言打动人)(原4条,现3条)(五)综合性学习1. 能提出学习与生活中得问题,有目得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2. 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