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房地产市场考察报告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7266780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43.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烟台市房地产市场考察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烟台市房地产市场考察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烟台市房地产市场考察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烟台市房地产市场考察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烟台市房地产市场考察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烟台市房地产市场考察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烟台市房地产市场考察报告(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进一步加强环境质量保护2002年,烟台市环境质量继续保持较好的态势。空气环境质量:市区二氧化硫年均值0.039毫克立方米,下降18.8,符合国家二级标准;二氧化氮均值0.025毫克立方米,符合国家一级标准;可吸入颗粒物年均值0.077毫克立方米,下降12.5,符合国家二级标准;降水PH年均值为6.53。八市、县环境空气质量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年均值符合国家二级标准;可吸入颗粒物海阳、莱阳超过国家二级标准,其余符合国家二级标准。水环境质量:全市饮用水源地(地表和地下)水质均符合饮用水源水质标准,主要水库除总氮外年均值符合地表水类标准;主要河流上游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水质良好,下游工业用水区、农业用水

2、区水质略差。近岸海域水质以一类、二类海水为主,100的测点达到近岸海域功能区要求。声环境质量:市区道路交通噪声年均值为69.6分贝,符合国家标准(芝罘区除外);区域环境噪声年均值为54.3分贝,区域环境噪声和道路交通噪声均与上年基本持平。重点园区建设突飞猛进烟台开发区步入新的发展阶段。2002年,全区规划面积扩大到220.7平方公里,总户数为4.66万户,总人口13.19万人,年末从业人员达到4.1万人。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达100.03亿元,增长66.6。全区人均GDP达9181美元。全年完成各项税收总额12.14亿元,增长30;全年实现预算内财政总收入10.74亿元,增长34.4。全年实现

3、工业总产值200.39亿元,增长53.6;实现工业增加值64.08亿元,增长50.6;实现工业利税15.02亿元,增长46.8。工业经济贡献税收9.95亿元,增长28。截止2002年末,全区投产工业企业达到321家,其中外商投资企业228家。全区通过ISO9000系列认证的企业达到42家,全区已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58家。对外贸易成绩显著,年末全区出口企业发展到141家,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10.8亿美元,增长30.1;出口总额4.77亿美元,增长25.3。招商引资取得新突破,全年引进项目189个,其中外商投资项目86个,分别增长18.9和48.3;项目总投资5.3亿美元,合同外资额3.4亿美元,

4、分别增长75.3和63.5。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3亿美元,增长61.9。截止2002年末,全区累计引进项目1157个,其中外商投资项目571个;项目合同总投资35.2亿美元,其中合同外资额19.6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4亿美元。2002年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8.82亿元,增长29.4,建区以来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2亿元。“七通一平”面积不断延伸,现代化城区不断拓展,开发区已成为全国ISO14000生态示范区。 烟台高新区(东区)发展突飞猛进。2002年共批准进区项目307个,其中高新技术项目5个;注册企业388个。引进项目总投资27.25亿元,增长1.6倍;实际利用外资额1.09亿美元,

5、增长1.1倍。全年全区税收收入2.34亿元,增长24.7;地方财政收入1.2亿元,增长50.2;外贸出口1.6亿美元,增长32.9。 烟台出口加工区经过两年多的发展,基础设施配套已基本完成,投资企业规模不断扩大。至2002年底,全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7亿元,区内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多家企业投产运营。2002年,共批准进区项目24个,引进项目总投资3.2亿元,合同外资2949万美元,增长96.6;实际利用外资850万美元,增长142.2;外贸出口2533万美元,增长132.4。1.6烟台市人口发展状况人口增长平缓,人口总规模稳步上升从烟台市人口增长速度上看,烟台总体人口增长较为缓慢,

6、每年增长量较均衡。从时间阶段上看:1996年至2000年,人口增长速度较快,2000年以后政府采取各项措施控制人口增长,取得了显著的效果。2002年烟台人口增长继续减缓。年末公安部门统计的户籍人口为646.72万人,比去年增长0.1,其中非农业人口218.34万人,增长5.2;农业人口428.38万人,下降2.3;市区人口达到168.45万人,增长3.2,其中非农业人口99.19万人,农业人口69.26万人。全市全年出生人口49820人,人口出生率为7.71;人口死亡率为6.9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79,基本上保持较为平稳增长。1.7烟台市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状况2000年以后,人

7、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从烟台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状况上看,1996年烟台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5317元,平均每月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443元;到2002年,烟台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1957元。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年可支配收入8869元,平均每月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739元;人均消费性支出717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826元;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355元,近几年,由于发展养殖业、畜牧业,农民的收入和消费水平也大大提高。政府提出膨胀中心城市和大力发展深加工的同时,很多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步进行转化。从1996年-2002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上看,2000年成为城镇居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的转折点。其中,2

8、000-2001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25%。烟台市近几年城乡居民储蓄基本稳步发展,其中1998年和2002年储蓄余额增长较快,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和股票市场低糜,直接影响到居民储蓄;而银行为刺激消费的连续降息行为使1998年-2002年期间,居民储蓄余额在稳步上升的基础上,有效控制了增长速度。2002年城乡居民人均储蓄达到11900元。可见烟台的潜在消费能力是很强的。社会福利与救助:2002年末,烟台全市福利收养单位166个,床位8617张,收养6764人;社会救济总人数3.9万人,城镇社区服务设施381处,建立农村社会保障服务网络的镇有95个;年内福利企业达271个,安置残疾职工46

9、56人。 社会保险事业:已初步形成了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为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全市55.4万名企业职工参加了养老保险社会统筹,12万名城镇企业离退休人员按时足额领取养老金;全年共征缴各项保险费16.4亿元,养老保险费征缴10.5亿元,医疗保险费征缴4.73亿元,失业保险费征缴1亿元,生育保险费征缴1426.3万元,工伤保险费征缴422万元。 就业: 2002年,全市城镇就业再就业达7.1万人,其中失业人员再就业2.55万人,首次实现了失业再就业人数大于同期新增失业人数,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3.4%,保持了就业局势的稳定。逐步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为促进居民消费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1.8

10、烟台市居民消费能力及物价水平消费品市场稳步发展,消费结构逐步调整近几年,烟台市国内消费品市场平稳发展,从2000年以后人民消费支出发展迅速。2002年,国家继续采取扩大内需政策,提高居民收入,刺激消费增长。商业企业充分利用假日经济做开拓消费市场的文章,努力促进市场销售。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0.64亿元,增长13.3。较1996年相比,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加83%。从市场类型上看,城市市场发展略高于农村市场,城市零售额和农村零售额分别为208.68亿元和111.96亿元,增幅分别为13.4和13。烟台市近几年市民消费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其中食品支出比例由2000年37.61%降至2002

11、年35.39%;居住支出比例略有上升,从2000年的6.83%升至7.55%;交通与通讯支出由2000年6.66%升至2003年7.77%;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比例增幅较大,较2000年相比,增加了4.02个百分点。这说明居民的消费观念正在逐步转变,消费不仅仅停留在生活必需品上。从下图可以看出,烟台市居民生活支出水平也在逐年上升,从2000年7183.56元到2002年9724.3元,增长了35%;而所占比例最大的消费性支出增长了16%。从烟台市近两年的居民贷款变化上看,贷款和其他支出平稳增长。目前,居民贷款的主要用途为购房和买车,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烟台居民购买房产和私家车的比例越来越大。物价

12、水平趋于平稳,略有下降市场价格保持稳定。与2000年平均价格(定基)比,消费价格略有上升,为100.4;与上年价格(同期)比,消费价格略有下降,为99.4。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为98.8。1.9烟台市旅游业发展状况旅游业发展飞速,带动整体经济发展2002年烟台市接待游客首次突破千万,达到1079.09万人次,同比增长16.94%,旅游总收入79.12亿元,增长16.77%,相当于全市国民生产总值的7.08%。其中海外游客13.58万人次,增长20.78%,创汇8978.7万美元,增长14%,为推动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政府大力发展旅游业,但目前尚未形成产业带动从96年以来的旅游人数和

13、旅游收入发展上看,烟台的旅游业发展比较迅速,旅游饭店数量增长较快,这与当地政府大力支持旅游业发展有着紧密联系。而在烟台的旅游景点虽然较多,但相对比较分散,没有形成一个大的旅游链,这也导致了旅游业发展没有带动相关行业,如旅游产品、旅游服务以及旅游房地产的发展。这也是烟台政府比较关注的问题,并通过规划就建设旅游带及相关产业带动进行了设想。旅游饭店数量由96年的211个增长到529个,番了1.5倍。政府2003年重新制定了旅游发展计划:加大旅游投入,开发旅游精品,优化旅游要素,完善旅游管理、投融资和市场机制,搞好旅游宣传促销和区域旅游协作,开拓国内外市场,引导促进假日旅游,巩固和发展创建中国优秀旅游

14、城市成果,使旅游业尽快成为新兴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把烟台建设成为“吃、住、行、游、购、娱”综合配套,集“游乐、休闲、度假、观光、修学”于一体,有特色、高品位的中国旅游名城。全市将重点包装开发:城市海滨、历史文化、海岛生态、森林生态、农业观光和工业参观等旅游项目,抓好烟台山、东炮台、崆峒岛、塔山和南山公园旅游景区、养马岛、昆嵛山、开发区金沙滩旅游度假区、蓬莱阁旅游景区、龙口南山、长岛旅游景区、牟氏庄园、云峰山等旅游景区建设,实行统一规划建设,统一旅游线路,统一旅游形象广告,逐步由过境观光旅游向度假休闲旅游转变。1.10对外经济贸易与合作进出口总额实现较快增长据海关统计,全年全市完成进出口总

15、值44.7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1,外贸依存度为33.2。其中,进口19.08亿美元,增长51.5;出口25.69亿美元,增长19.1。按贸易方式分,一般贸易完成13.61亿美元,增长17.1;加工贸易完成12.04亿美元,增长21.2;其他贸易完成440万美元,增长150。按市场结构分,对亚洲市场出口17.16亿美元,增长20.2,其中对日本出口9.02亿美元,增长10;对韩国出口4.24亿美元,增长31.9。对北美洲市场出口4.95亿美元,增长15,其中对美国出口4.42亿美元,增长13.7。对欧洲市场出口2.44亿美元,增长12.3。按出口商品结构分,初级产品出口8.71亿美元,增长14

16、.3;工业制成品出口16.98亿美元,增长21.7,其中机电产品出口5.69亿美元,增长49。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稳定增长2002年度,全市新签对外承包劳务合同额1.19亿美元,增长4.2;完成营业额9209万美元,增长10.7;外派劳务人员4860人次,增长18;期末在外人数6983人,增长17.6。总结:通过对烟台整体社会经济状况的考察,我们深刻的认识到:烟台作为首批对外开放的沿海城市之一,拥有优秀的自然环境、气候条件。近年来社会经济发展较为迅速,尤其是2000年以后,政府加强了开放搞活力度,大力发展轻工业、农业养殖、进出口和对外合作,大力进行招商引资。但相对同时被开放的青岛和大连,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的原因在于:1、政府总体发展规划力度不强、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