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文化消费:现状特征及计量分析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7255691 上传时间:2022-08-2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文化消费:现状特征及计量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农村文化消费:现状特征及计量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农村文化消费:现状特征及计量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农村文化消费:现状特征及计量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农村文化消费:现状特征及计量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文化消费:现状特征及计量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文化消费:现状特征及计量分析(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村文化消费:现状特征及计量分析农村文化消费:现状特征及计量分析【正文】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农业部农村固定观察点办公室“满足了温饱的农民们在干些什么呢?是否照旧延续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古老的生活方式?农村文化现状特征是什么,影响农村文化消费的因素是什么?为此,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农业部合作进展了一次专题调查。此次调查的范围是全国318个农村固定观察点,调查对象为村。一、农村文化消费的特征1.农户文化消费冲动不强烈。人们的收入程度是制约文化消费的重要因素。收入程度的上下,反映了对各种商品有支付才能的需求力的大校而人们的需求又是具有明显的层次性。从需求开展的一般规律来看,人们的需求首先是表现为对满足

2、生存需要的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在满足了生存需要的根底上,然后逐层递进,形成对满足享受需要和开展需要的各种商品的需求。这种需求开展的层次性要受到收入程度的约束。在人们收入程度很低的条件下,除了满足生存需要以外,就不可能再形成对享受需要和开展需要的大量需求。所以说,在现阶段农户收入比拟低的条件下,我国农户文化消费需求的冲动并不强烈。据统计,1995年农村人均文化消费支出仅664.53元。2.城乡文化消费差异显著。1城乡文化消费支出程度差异显著。据国家统计局数字显示,19851991年间,城镇居民每年用于文娱用品的支出逐年略有增加,平均在60元左右,占生活费支出的比重约为6,而农村居民各年文娱用品仅为

3、10元左右,约占生活费支出的2,城镇居民的消费程度是农村居民的5倍以上。1992年以来,这种差距悬殊的情况逐步改善。1992年城市人均文娱用品支出为90.18元,农村为43.77元,城乡比例为2.06;1993年城市人均文娱用品支出为89.10元,农村为58.38元,城乡比例为1.53;1994年城市人均文娱用品支出为109.21元,农村为75.11元,城乡比例为1.45。随着农民经济收入的进步这种差距会进一步缩校2文化消费的构造不同。从商品类文化消费支出情况看,城市消费书报杂志的比例为16.03,文娱消费耐用机电消费品的比例为61.73,而农村消费书报杂志的比例仅为3.72,其余的都用来消费

4、耐用机电消费品,城市文化消费的内容比农村丰富。农村除少量消费书报杂志,大局部时间都用来看电视,听收音机,文化生活极其单调。由于城市的文化设施较齐全,城市人的思想较开化等原因,城市的文化消费构造比农村合理。从非商品类文化消费支出情况看,城市居民的学杂费、保育费支出占绝大比重,比例为82.88,农村的比例为77.48,从数字本身看,农村的学杂费、保育费支出略低于城市,似乎农民的负担要小于城市居民,其实不然。城市居民的学杂费支出略高于农村,是因为农村存在大量的潜在支出。近年来,由于负担不起沉重的学杂费用,农村大量的学生被迫分开了校门。农民的学杂费负担要比城市沉重。3.以农耕为经济基矗从社区文化产生的

5、经济根底来看,农村社区文化主要是建立在个体农业根底上的,其经济活动主要是从事农业、畜牧业、渔业、林业的消费。这些社区居民生存的根底是土地、大海、牧尝林场等自然环境,以家庭为最重要的社会单位等,这些都使农村社区的人们带有强烈的社区内休戚与共的意识,并使他们在社会消费理论中建立起以农耕为中心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亲属制度、神话传说等,并逐渐形成了农村社区文化的特点:以家庭小农业为根本经济形式,人们和人文环境相对的自然关系亲密,社会组织性低,人口密度较低,社区文化的一体化比拟高,内局部化和阶层较少,土地、职业、人口的社会流动也较少。人们通常称这种社区文化为“乡土文化。4.以血缘关系和地缘关系为纽带。

6、从社区文化形成的社会构造背景来看,虽然农村文化和城市文化最初都是以家庭群体为背景的,但是随着手工业从家庭组织中脱离出来开场,农村文化和城市文化就在两种越来越不同的社会构造中开展起来,并形成自己的特色。农村社会构造由于其消费的特点,始终保持着以血缘宗法、家庭群体为主的构造形式,与这种构造相适应的社区文化,带有强烈的家庭印迹。其社区关系就是家庭之间、家族之内、或村内交往为特征的血缘与地缘相结合的关系网络。这种社区关系带有直接性、首属性和严密性,其交往内容呈多元性,它涉及的范围有消费、生活、家庭关系等一切可能的方面。5.农村文化主要受临近社区的影响。从社区文化开展过程所受的影响看,农村社区文化较为纯

7、朴和单纯。它主要受间隔 最近的城市社区的影响,但由于历史上农村社区消费的自给自足,使其文化带有相当强的保守性和单一性。6.农村文化传播主要依靠人际交往。从文化传播来看,任何社区文化都不是静态的,它不仅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开展而开展,而且随着各种文化的互相交流和传递而发生演变。所不同的是城市文化传播的工具主要是各种现代化的通讯和交通工具,文化传递的方式也多种多样,如图书馆、文献资料博物馆的实物性传递等。而农村社区文化的传播那么主要依靠人际交往,文化的代际传递也主要是靠面对面的传授,因此局限性很大。二、农村文化的分布态势1.农村文化呈梯度分布。将农村固定观察点划分为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可发

8、现农村文化消费情况呈梯度分布。表11995年东、中、西部文化消费比拟东部中部西部年内全村订购报刊数213.90129.6251.24全村年内拥有电视机户数337.03285.03169.05文化消费支出占生活总支出7.97.45.4的比重(%)资料来源:中国农村固定观察点办公室从表1可以看出,年内全村订购报刊数、全村年内拥有电视机户数最多的都是东部,其次是中部,第三是西部。文化消费支出比例同样也是由东向西递减。西部与中部、东部的差距比拟明显,原因主要是东部地区经济兴旺,对外交往便利,农民的观念新,素质较高。中部经济开展落后于东部,同外界交流不太广泛,所以文化消费水平也落后于东部地区。西部地区自

9、然条件恶劣,许多地区的农民还没有实现温饱,又谈何文化消费,所以远远落后于东、中部地区。这种开展不平衡的状况受经济条件制约,要想摆脱只有大力开展中部,尤其是大西北的经济。2.农村文化呈圈层分布。农村文化受城市文化影响严重,越靠近城市文化消费水平越高,离城市越远,文化消费程度越低。表2远、近效农村文化消费比照全村集体全村年末拥有高中以上图书数量电视机户数文化人数远郊630.24272.5267.12近郊1767.55482.7884.24资料来源:中国农村固定观察点办公室表2数据显示,近郊区农民全村集体图书数量为1767.55本,大约是远郊区的3倍,近郊区拥有电视机户数大约为远郊的2倍,从高中以上

10、文化人数上看,近郊也多于远郊,近郊书报杂志、电视的消费程度高于远郊,劳动力素质也高于远郊。三、影响农村文化消费主要因素的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经过定性分析得出,由于农村文化效劳支出中有70以上是学杂费支出,所以农民家庭的人口构造即618岁人口在家庭成员中所占比例应该是影响农民文化消费的重要因素。文化消费支出肯定受收入的约束,因此选入家庭全年纯收入指标。另外,家庭主要劳动力年龄,家庭主要劳动力文化程度也是影响文化消费支出的因素。选定这四个指标与文化消费支出做相关分析显示,农户文化消费与家庭人口构造亲密相关,说明学杂费是农民文化消费的重要内容,这也进一步印证了上文所说的农民文化消费冲动不强烈这一论点。

11、家庭全年纯收入与文化消费存在一定的正相关,这说明收入是拉动农户文化消费支出不断增长的重要因素。年份均值标准差最大值最小值198651.93102.67600011993343.58659.641500071995664.51140.5180015年份变异系数极值比样本数19861.9860002125919931.922142.81945919951.72120011962资料来源:中国农村固定观察点为了进一步探明上述因素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农户文化消费支出,本文利用中国农村固定观察点农户资料进展了回归分析,得到了对农户文化消费支出影响作用依次为家庭人口构造,家庭全年纯收入。对这两个因素再进展逐步

12、回归,可以看出家庭主要劳动力文化程度越高,收入越高;而家庭主要劳动力年龄越大,收入越少,劳动力文化程度越低。这点是可以理解的,农民的文化素质逐渐增强,假如家庭主要劳动力的年龄偏大那么承受的教育越少,收入也就越少。四、农村文化消费支出的时空差异下表的均值和标准差是全国27个省市区农村固定观察点文化消费支出简单算术平均数,11962个样本农户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11962个样本农户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标准差与均值之比反映了全国各地农户文化消费支出的离散程度;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可反映农户文化消费支出的悬殊程度。这两个值愈大农户文化消费支出分布愈分散,农户文化消费支出的差距愈悬殊。由上

13、表的数据可以看出19861995年间,各地农村文化消费支出程度相差很大,变异系数均在1.70以上,但有缩小的趋势。各地农村文化消费支出的差距非常悬殊,最高程度与最低程度相差竟然突破千倍。令人可喜的是差距也呈逐年缩小的趋势,随着我国各地农民收入程度差距缩小,文化消费程度的差距必然随之缩校五、农村文化开展中存在的问题1.农村公共消费落后。这主要表如今社会公共文化消费投资较少,各类文化设施普遍不能满足农户需要。1991年我国科研文教卫生和社会福利部门的投资金额为175.35亿元,仅占基建总投资的8.28,投向农村文教部门的是少之又少。截止1992年底,我国还有24的县没有普及小学教育。以图书馆事业为

14、例,据统计全国目前尚有26个县没有公共图书馆,占全国2184个县的12.3,全国县以上图书馆藏书总数为2.8亿册,人均只0.25册。2.反文化现象突出。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逐步由温饱向小康迈进。随着物质生活的日益改善,文化生活的质量也就日益为人们所关注。一些农村的农民自发组成演出队,从生活出发编演一些老少皆宜的小节目,深受欢送;还有富裕些的地方请来专业演员丰富自己的文化生活。这些都是值得提倡的,但是农村文化中存在的消极现象同样不容无视。如今“搓麻风、“迷信风席卷农村各个角落。有为数不少的村里最好的建筑当数寺庙。据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之一的辽宁省朝阳县单家店乡梁家店村的调查,农村出现的“五多现象值得忧虑。一是赌博的人增多;二是搞封建迷信的人增多;三是信仰宗教的增多;四是寻衅闹事,扰乱治安的人增多;五是中学生辍学的多。上述现象虽发生在个别村,但带有普遍性,如不采取相应对策加以制止、纠正和引导,必将对农村社会的稳定构成威胁,同时对农村社会开展,经济繁荣和精神文明建立也相当不利。3.农村文化消费构造比拟单一。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程度的农户对文化的需求是不同的,但由于文化供应比拟单一,农民的需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