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毕业论文级汉语言文学函授专科毕业论文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7252238 上传时间:2023-09-07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0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大毕业论文级汉语言文学函授专科毕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电大毕业论文级汉语言文学函授专科毕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电大毕业论文级汉语言文学函授专科毕业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电大毕业论文级汉语言文学函授专科毕业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电大毕业论文级汉语言文学函授专科毕业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大毕业论文级汉语言文学函授专科毕业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大毕业论文级汉语言文学函授专科毕业论文(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中央播送电视大学2021级汉语言文学函授专科毕业论文 论陶渊明诗之风格 专 业: 汉语言文学_ 层 次: 专科_ 形 式: 函授_ 年 制: 2 年_ 姓 名: 范 海 红 指导教师: 马 晓 华 完稿日期: 2021年11月 论陶渊明诗之风格 【论文摘要】 人与自然之间审美关系、艺术关系的深化,赋予了晋宋之际的大诗人陶渊明的田园诗以物我浑融的意象和平淡醇美的风格。平淡之中有醇美,这一风格的形成,既源于诗人的秉性贵真,又源于诗人的心地纯静,与自然的关系到达了景与意会、物我合一的境界。他的作品在我国文学史上闪耀着不同的异灿,具有独特的价值。陶渊明的?杂诗?第5首、?饮酒?第5首、?归园田居?第

2、1首、?读山海经?第10首、?咏荆轲?等诗,反映了他不图功名、安贫乐道、归隐田园、躬耕自食的高尚品质和思想性格,在文学史上奠定了其不朽的地位,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关键词】 不图功名安贫乐道 归隐田园躬耕自食【正文】 论陶渊明诗之风格 大诗人陶渊明现存的诗歌不过120多首,但古代的论者都比拟重视他那些平易自然,富于田园风味的陶逸诗。人生态度、生活方式的转变,产生了陶渊明的田园诗。自近代诗人龚自珍以来,那么更多地强调他那些“金刚怒目式的作品,如?咏荆轲?等。其实,陶渊明之所以伟大,正在于他作品的内容丰富多彩,并不限于某一题材。从现存的陶诗来看,其中既有许多优美的田园诗,也有一些激昂慷慨的咏史

3、诗。此外还有表现乌托邦理想的?桃花源诗?等。这些作品都在我国文学史上闪耀着不同的异灿,具有独特的价值,表达了它独特的风格。 一、不图功名、归隐田园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名潜,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他的曾祖是东晋初年的名臣陶侃,官至大司马,封长沙公。陶侃在晋代并非出身高门,只是凭着他的才能取得高位,在陶侃死后,家庭就趋于没落。陶渊明又是陶侃的支庶子孙,和袭封长沙公的族人已是“昭穆既远,以为路人了。所以他幼年时代,生活就很不富裕。他早年也曾有志于建功立业,但在晋代这样一个门阀制度统治的社会中,政权几乎全部把持在高门望族手里,像他那样的寒素士人,想在仕途上有所作为,可能性很小

4、。同时,陶渊明又抱有高尚的志节,不愿与黑暗的官场同流合污。他虽曾几次出仕,都不过作了县令、参军等几任小官,并且历时很短,就又归家隐居。正如他在?与子俨等书?中所说:“性刚刚拙,与物多忤,才使他放弃“大济苍生的弘愿,而以隐逸诗人闻名。在他的?杂诗?第5首中,他写道: 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荏苒岁月颓,此心稍已去。值欢无复娱,每每多忧虑。气力渐衰损,转觉日不如。壑舟无须臾,引我不得住。前涂当几许,未知止泊处。古人惜寸阴,念此使人惧。 从这首诗看来,陶渊明的本意显然想做一番事业,只是在现实中碰了壁,才不得不归隐田园,以求洁身自好。尽管如此,他对自己这种处境,仍然不甘心。此首

5、的诗句说明他对当时的现实还是未能忘情。不过长期的田园生活,确实使他体会到村居生活的乐趣和对大自然、对劳动的一种依恋。这也许是历来许多诗人都很少能写到的。例如:他的?饮酒?第5首: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在这首诗中,并没有什么奇特的景物,菊花、南山、飞鸟这都是村居时经常可以见到的事物,而在诗人笔下,却处处都富有诗意。这首诗,历来都认为它富有哲理。但它更是诗人心态的一种写照。在篱下采菊,其悠闲之情可知。举兴见山色,飞鸟本是无意识的事。由山色之佳,而联想到飞鸟归林,似乎飞鸟也知道山林之乐而倦飞知还。这

6、种拟人化的手法,把风景和诗人的心情以及“世无闷的哲理溶为一体。这一幅朴素的图像,和盘托出了诗人的高尚志趣和心情,成为传诵千古之名作。 陶渊明写村居生活的名篇,往往以极平易自然的手法来描写平凡的农村景色,却呈现出丰富的诗情画意。如?归园田居?第1首: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这首诗作于他归隐之初,那种“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喜悦心情,溢于言表。显然,在陶渊明心中田园、旧居是一个清

7、静的自由天地,而尘网、樊笼是这样的肮脏。所以这种对大自然的向往,正意味着对仕途、官场的厌恶。诗中出现的景色都是极平凡的,农舍、草屋、榆柳、桃李都是到处可见的事物,鸡鸣、犬吠之声,尤为村居者所习闻。这是既无高堂华屋、奇卉异木,更无丝竹管弦之乐,而一片朴素宁静的气氛自然使人心旷神怡,正表达了诗人的高尚志趣。同时,诗人在表现这种情趣时,使用的也是一种平易质朴的语言,全无半点斧凿之痕,一切都如心扉中自然流出。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这些诗句简直平淡如同口语。在这首千古传诵的名作中,几乎很难指出哪一句为一篇之警策,而几乎每句都很精彩, 诗人的性格和心态已跃然纸上。 总起来看,全诗

8、平淡醇美,全表现在诗人不动声色的白描之中。田亩茅屋、榆柳桃李,诗人只是径直说出 ,全不费力。但细细体味,种种物事,无不透露出陶渊明对它们的深切依恋。似乎诗人正扳着手指,如数家珍;他之所好,不在尘世的喧嚣,而在乡居的纯静,也就全在意想之中了。“暖暖远人村四句,作者似乎以纯客观的态度写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其间全无情绪化的渲染。但这白描中的景物,却又映衬出诗人晶莹剔透的心灵。只有人的心纯静如止水,如明镜,自然的影像、声音,才能不被扭曲地为感官所领会,自然的妙谛也才能为人的心神所领会。远处村落的狗吠于深巷与吠于旷野,声音自是不同;透过薄雾,传来栖于树巅的鸡鸣,这些细微处作者不仅能够感受,而且能够区分,

9、其心境的宁静,自不待言。由此看来,陶渊明诗歌的意境和风格的获得,又并不仅在白描的手法,而在诗人已悟得了田园山水的真正品格,更找到了自己精神的真正归宿。“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归鸟恋故林,池鱼思故渊,与诗人的“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相思那么披衣,言笑无厌时,已全无物我的差异,可一概归结到委运乘化,与道相沉浮。自然的万物、诗人的形神、道的虚静无为,三者融为一体,陶诗的平淡由此而来,陶诗的平淡中蕴含有深刻的哲理亦由此而来。宋代严羽在?沦浪诗话?中评陶诗“气象浑雄,难以句摘

10、,此诗可以算是适例。 二、安贫乐道、躬耕自食 自陶渊明的行迹和诗文,可以看出他的归隐,是与众不同的。他的由仕而隐,不但绝无半点虚假,而且对自己认识转变过程,有十分真诚的坦露,他于四十一岁毅然辞去在任仅八十余日的彭泽县令,回柴桑归隐,此后二十二年间,虽生活穷困,却仍以耕读自娱,诗酒为伴,未在入仕。他归隐之后躬耕自食,也是有别于其他诗人的。如?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缺乏惜,但使原无违。 可见,皓月当空,劳作一天的诗人荷锄归来,乡村小路旁的野露沾湿了诗人的衣裳,但诗人的心情是愉快的,因为诗人力耕自食的理想得以如愿,一种怡然自得之

11、状呼之欲出。因而陶渊明不独能体察劳动的艰辛,而且在农事过程中还获得了不计收获的快乐。当然,陶渊明的归隐,究非本意,而且归隐以后又屡遭变故,生活颇为贫困。因此,在他的田园诗中,并非一味陶然自乐,也写到饥寒的辛苦:天道幽且远,鬼神茫昧然。结发念善事,六九年。弱冠逢世阴,始室丧其偏。炎火屡焚如,暝蜮恣中田。风雨纵横至,收敛不盈廛。夏日抱长饥,寒夜无被眠。造夕思鸡鸣,及晨愿鸟迁。在已何怨天,离忧凄目前。吁嗟身后名,于我假设浮烟。慷慨独悲歌,钟期信为贤。(?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 这首诗中提到“十六年当系他54岁时所作。这时他的家境较之归隐之初已大为下降,因此反映诗中的情调,已不象?归园田居?那样乐

12、观,而颇有穷困的悲叹。诗中“造夕思鸡鸣,及晨愿鸟迁二句写穷困者度日如年的苦况尤为生动逼真,非有切身经历者不能道。尽管生活是如此的艰辛,但他那高尚的志节却丝毫不曾动摇。他还是坚持着孔子关于不怨天、不尤人的主张,安贫乐道,早已把身后名看穿。然而,人不能完全否认昨日之我,也不能彻底无视身外的世界。少年时的济世心肠,田园外的社会离乱,常常令诗人平和的心境掀起波澜。正如鲁迅所说的陶渊明并非“浑身是静穆的,也还有“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故常在之类的“金刚怒目式(?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末定草七?),对于那种黑暗的现实,他还是抱着极大的愤慨,有时不免在诗中流露出来。例如?读山海经?第10首:

13、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故常在。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梅。徒设在心,良晨讵可待。 精卫填海,刑天与上帝争胜,这些神话都反映了先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陶渊明所以歌颂这些人物,显然寄托他自己的志趣。他尽管穷困、失意,但内心还是钦佩这些失败了的英雄寄予深切的同情。在这方面,他的?咏荆轲?也许更能代表诗人这方面的特色: 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赢。招集百夫良,岁暮得荆卿。君子死知已,提剑出燕京图穷事自至,豪土正怔营。异哉剑术流,奇功遂不成。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历来为人们所津津乐道。汉代的司马迁在?史记?刺客列传?中就把荆轲描写成为一个英雄。荆轲的行刺,在当时人看来,是代

14、表着正义和对抗。这在陶渊明这样一个失意的知识分子来说,其愤怒强暴者的对抗精神是难能可贵的。 从陶渊明的行迹和诗文,可以见出他的归隐,是不同于其他许多诗人的。陶渊明不独由仕而隐,而且对自己“觉今是而昨非的认识过程,有十分真诚的坦露。他羞愧于过去“心为形役(?归去来兮辞?),“误落尘网(?归园田居?其一),“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欣喜于自己的“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在?归云来兮辞?中,他历数自己辞别官场后的归途之乐、安居之乐、天伦之乐、山林之乐、悟道之乐,出语真诚,绝无丝毫的矫情。陶渊明归隐之后,亲事耕作,也是有别封建时代的其他诗人的。“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

15、西畴(?归去来兮辞?);“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归园田居?其三);“晨出肆微勤,日入负来还。此中饶霜露,风气已先寒(?庚戌岁九月中与西田获早稻?);“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归园田居?其二)“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其二)。可见陶渊明不独能体察劳动的艰辛,而且在农事过程中,还获得了不计收获的快乐。南北朝时期,士大夫“耻涉务农(?颜氏家训?)。到概的先祖曾为人胆粪,后来到概官至国子祭酒,依然有人骂他“尚有余臭(?南史?到概传?)。在这样腐败的社会风习中,陶渊明的归耕更显得难能可贵。不仅如此,在日常生活中,陶渊明几乎以平等的地位与农民亲切交往,这又是陡然以归耕标榜清高的士人所不曾有过的:“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时复煦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归园田居?其二);“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那么披衣,言笑无厌时(?移居?其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