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期末考试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十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7066055 上传时间:2024-02-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语文期末考试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十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初三语文期末考试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十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初三语文期末考试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十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初三语文期末考试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十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初三语文期末考试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十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三语文期末考试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语文期末考试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十(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初三语文期末考试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十)学校 姓名 考试编号 考生须知1.本试卷共8页,共六道大题,24道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认真填写学校名称、姓名和考试编号。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5.考试结束,请将本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一并交回。一、 选择。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选出答案后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把对应题目的选项字母涂黑涂满。(共12分,每小题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2、是 A活泼(p) 畸形(q) 忍俊不禁 (jn) B脊梁(j) 教诲(hu) 随声附和(h)C解剖(pu) 祈祷(q) 锐不可当 (dng) D联袂(mi) 翘首(qio) 深恶痛疾(w)2对加点字的解释和判断有错误的一项是A强壮牵强附会 两个“强”读音相同。“强壮”的“强”和“壮”意思相近,“牵强附会”的“强”是“强硬”的意思。B绝境络绎不绝 绝境的“绝”是隔绝、没出路的意思,“络绎不绝”的“绝”是断的意思。C屈服首屈一指 “屈服”两个字意思相近,意思是指对外来的压力妥协让步。首屈一指的“屈”是弯曲的意思,指用手指计数,先弯下大拇指,表示第一。D陌生舍生取义 陌生的“生”和“熟”相对,指生疏

3、不熟悉。舍生取义的“生”和“死”相对。3加点俗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俗话说行百里者半九十,光荣院里那些走过漫漫人生路的老人多半是八九十岁。B直爽的陈刚有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经常和爷爷较劲顶嘴。C刘翔坚持不懈、刻苦训练、为国争光的事迹证明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道理。D他懂得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道理,大学毕业后要回到农村,尽其所能地帮助那些像他一样的穷孩子实现人生梦想。4选择词语依次填空最佳的一项是荷塘的春夜美极了:你看,天空湛蓝, ,树影婆娑,荷塘凝碧;你听,蟋蟀在荷塘边的草丛中诗人般 吟咏着,青蛙在塘内新荷撑起的舞台上歌唱家似的 歌唱着。啊,荷塘的春夜有诗情,荷塘的春夜美如画。A高悬明

4、月 纵情 有节奏地 B. 明月高悬 有节奏地 纵情C明月高悬 纵情 有节奏地D高悬明月 有节奏地 纵情 5.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也有心急的少男少女,仗着自己年轻体壮,索性一扬手,将手中的皮包举到头顶,冒着大雨,健步如飞的奔向停靠在街边的出租车。早上出门时还是晴空万里,这一转眼就风狂雨骤,没带雨具走在街上的人们纷纷闪躲,叫苦不迭。人们再也顾不上风度,三五成群的挤到商店雨搭下避雨,一时间,商店门前热闹非凡,人满为患。盛夏的暴雨总是来得毫无征兆,急急的,像一个莽莽撞撞的毛头小伙儿。A B C D6对下面文段所使用的修辞方法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天空仿佛骤然裂开了一个大口子,雨在云层再也收不住脚,就那么

5、呼啸着倾盆而下。马路上溅起了大大小小的水泡,哧儿哧儿的冒着白烟儿,一眨眼儿功夫,就在街边汇成了溪流。大树的叶子在雨水的冲刷下哗哗作响,颜色碧绿得耀眼;柳树迎风扭动着腰肢,像一个舞者陶醉在美妙的音乐中。A句主要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写雨下得很急。B句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雨下的得大。C句运用对比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突出柳树对雨水的喜爱之情。D选段中主要运用了比喻、拟人和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雨来得急、下得大。答案:1C 2A 3D 4B 5C 6D二、填空(共8分)7. .默写(5分)(1) ,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1分)(2)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 。(柳宗元小石潭记)(1分)

6、(3) ,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1分)(4)文天祥在过零丁洋诗中表明自己不惧生死要青史留名的句子是: , 。(2分)答案:(1)几处早莺争暖树 (2)悄怆幽邃 (3)不畏浮云遮望眼 (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8.名著阅读(3分)孟子是 所作,和论语一样,属于 家经典之一。孟子中的文章语言丰富,擅长说理,留下了很多有教育意义的经典语句。我最欣赏的一句是 。答案:孟子及其门人 儒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舍生取义(其中之一即可)三、综合性学习(共11分)为了实施“环境育人”工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在楼道、走廊

7、、围墙上张贴、悬挂或喷涂了很多名言、照片、图表、画报等,要求语文老师配合班主任开好“低碳 节水 环保”主题班会。班主任让你对同学们采集到的材料进行整理,须完成如下几项任务。对低碳生活方式的态度人数所占比重A.考虑过,也尽量低碳生活B.考虑过,但很难做到C.没考虑D.不考虑9概括调查表中的主要信息。(3分)10.写出你对“中国环境标志”的理解。(4分)11.结合右下图的寓意,围绕“水”“节水”“地球”“生命”写几句话。(4分)答案:9. (3分)核心意思:多数人对低碳生活认可(接受、态度积极)。10.(4分)官方:它由中心的青山、绿水、太阳及周围的十个环组成。图形的中心结构表示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8、,外围的十个环紧密结合,环环相扣,表示公众参与,共同保护环境;同时十个环的“环”字与环境的“环”同字,其寓意为“全民联系”起来,共同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11. (4分)示例:水是生命的保障,地球水资源有限,我们要保护水源、节约用水,永续生命。四、文言文阅读(共10分)阅读扁鹊见蔡桓公回答1214题。扁鹊见蔡桓公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 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

9、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12下列句中的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 )(2分)A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借书)手自笔录,计日以还B汤熨之所及也 媵人持汤沃灌C扁鹊见桓侯而还走 录毕,走送之D桓侯故使人问之 既克,公问其故13翻译句子(4分)(1)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2)(病)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14扁鹊文和邹忌文都是写关于“进谏”和“纳谏”的,但方式和结果截然不同。请你简要分析扁鹊逃

10、到秦国的原因(要点)。(4分) 答案:12. (2分) C13. (4分)(1)医生喜欢把给没病的人治好病作为功劳。(2)(病)在骨髓中,那是掌管生命的神所管的,没办法了。 14. (4分)两个角度:一是蔡桓公讳疾忌医,极端自负,易迁怒于人,扁鹊治不好病必死。二是扁鹊知识分子气十足,不懂说话技巧,不看说话对象,说话直率,桓公病重一定说他诅咒的,必死。五、现代文阅读(共31分) (一) 阅读父爱是金,完成1517题(13分)父爱是金我和父亲的关系一直是淡淡的,从小学开始到上中学,父亲一直很少过问我的学习,更不用说为了我的学习而忙碌。中考时,我只考上了一所离家很远的二流高中,面临着茫茫未知的前途。

11、像所有的家庭一样,母亲求助于父亲,希望通过关系帮我找一所好一点的学校。而父亲的回答是:朽木在哪儿都一样。况且父亲是从不求人的,母亲只有唉声叹气。那夜,我的心凉到了极点,泪水浸湿了大半个枕巾。我默默地告诉自己:走吧,走吧,这样的家庭还有什么可留恋的。不久,我背起行囊,孤身一人远走他乡,继续我的并不光明的求学生涯。日子很苦,没有希望的生活失去了应有的朝气。我在浑浑噩噩中打发着无聊的时光,吸烟、酗酒、打架,以至于不得不要父亲来收拾残局学校通知父亲来领我回家。我在一种报复的满足和忐忑不安中等待父亲的到来。几天后的一个下午,父亲找到我时,我又被酒精麻醉得差不多了。他绷着脸,一言不发,只是呆呆地看着我,似

12、乎我不是他的儿子。我所有的委屈在一瞬间进发:“你从来就没关心过我,现在你总算满意了吧”父亲哆嗦着打了我两个耳光,头也不回地推门而去,惶惶中我早已泪满心谷。回到宿舍,舍友递给我一大包粽子,说今天是端午节,父亲带来了我最爱吃的红枣粽子。未了,他给我讲述了一个我永生难忘的场面父亲求校长再给我一次机会,说得涕泪俱下,他最后表态:“给孩子一个月时间,要是不改,我再来把他领回去。”那晚,粽子在我的枕边散发着诱人的香味。我彻夜未眠,开始认真思考同父亲的关系。三天后,父亲托人给我捎来一个包,包里只有一本傅雷家书,没有赠语,只是书的第73页被折起,上面用红笔写了一段话:“倘使这些话使你听了不愉快,使你觉得我不了

13、解你,那么请你想到上面两个理由而原谅我,原谅我抛不开父母对子女的心。”不知是那两记耳光打醒了我,还是那诱人的粽子香味唤回了失去的希望。父亲再也没有被校长“召见”。第二年八月,我又一次背起行囊远走他乡。我考上了一所虽不是名牌,但绝对锻炼人的大学。父亲第一次在我打点行囊的时候看着我,不顾刚被摔坏的腿执意要送我去车站。一路上,父亲什么也没有说。我跟在他后面,默默地走路。到了车站,父亲帮我把包放好:“凡事靠自己,轻易莫求人。”父亲只留给我一句话。父亲两鬓斑白,已不再年轻。父亲说这句话时花了好长时间,长得让我感到心痛。我泪水横流,父亲却转身往回走去。“爸!”我轻轻地喊了声。父亲没有回头。“爸!”我大喊了

14、出来。我看到了缓缓转过身来的父亲他已是泪流满面。那是我第一次也是惟一一次看见父亲流泪。从此以后,我不再哭泣,不管多苦多累,受多大委屈,在父爱的陪伴下,我始终昂首前行。有人说父爱如山,也有人说父爱似海,而我要说,父爱是金。15阅读文章,填写“我”对“父亲”感情变化的表格(每空两个字)。(4分)父亲对我考高中不求人被退学打耳光插叙为我求校长捎书和我沟通上大学嘱咐流泪对父亲感情理解16“父亲”有“爱”却不善于表达。请你用相同的句式和字数写出“朽木在哪儿都一样”的潜台词。(2分)17结合文章谈谈对“有人说父爱如山,也有人说父爱似海,而我要说,父爱是金”的理解。(7分)答案:15.(4分)怨恨(心凉) 报复 思考 赞美16.(2分)金子到哪都发光17.(7分)说清为什么不是山(高达雄浑),不是海(博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