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形成原因和对策研究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7064272 上传时间:2024-01-1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形成原因和对策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形成原因和对策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形成原因和对策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形成原因和对策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形成原因和对策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形成原因和对策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形成原因和对策研究(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wd.本 科 生 毕 业 论 文学 院经济学院专 业国际经济与贸易届 别2014届题 目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形成原因及对策研究 学生姓名牛泽学 号201002410215指导教师林娣教 务 处 制云南民族大学毕业论文设计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展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论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没有抄袭、剽窃他人已经发表的研究成果。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当。 毕业论文设计作者签名:日期: 年 月 日关于毕业论文设计使用授权的说明本人完全了解云南民族大学有关保存、使用毕业论文设计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存、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

2、查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设计的全部或局部内容,可以采用影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设计。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指导教师签名: 论文设计作者签名:日期: 年 月 日 目录一、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定义4二、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5三、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特点5四、不良资产给商业银行带来的危害 6五、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形成原因71、外部原因7-92、内部原因9六、处理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建议10七、结语11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形成原因及对策研究牛泽 云南民族大学 经济学院 国贸班摘 要:针对我国不良资产数目庞大,但一直无法得到较好的处理。本文通过对不良资产从宏观乃至微观的原因和危害的寻找

3、,着重于法律制度的不健全以及商业银行内部制度的问题的相关探讨,借鉴世界各大商业银行的处理这些问题的相关好的范例。总结出相对全面、合理、实际执行性高的对策建议。关键词:不良资产;成因;处理对策;风险防控;体制改革前 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总裁康德苏认为,下一次经济危机可能源于银行业。其中问题的焦点主要在于巨额的不良资产,它不仅影响这银行体系的稳定,同时蕴藏着巨大的金融风险,而且不同程度地削弱了银行业对经济开展的支持作用,使国民经济的安康开展收到严重的威胁。一、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定义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指银行不能按时(按照不良资产的严重程度,可以选择银行破产清算或照事先约定的期限)、足额(按照

4、事先约定的利率)进地行资产重组。银行投放贷款后形成的银行信贷资产中不符合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原则处于逾期、呆滞、呆账状态而面临风险的局部贷款。银行不能正常收回或已收不回的贷款。指处于非良好经营状态的、不能及时给银行带来正常利息收入甚至难以收回本金的银行资产,主要指不良贷款,包括次级、可疑和损失贷款及其利息。银行不能按时足额得到利息收入和收回本金的资产。非良好经营状态的银行资产,主要是不良贷款资产。我国曾将不良贷款定义为呆账贷款需要核销的收不回的贷款、呆滞贷款逾期两年以上的贷款和逾期贷款贷款到期限未还的贷款的总和。自1998年5月起中国人民银行参照国际惯例,结合中国国情,制定贷款分类指导原则,

5、实行贷款五级分类制度,该制度按照贷款的风险程度,将银行信贷资产分为五类: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如下:1.正常贷款: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一直能正常还本付息,不存在任何影响贷款本息及时全额归还的消极因素,银行对借款人按时足额归还贷款本息有充分把握。贷款损失的概率为零。2.关注贷款: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归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归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如这些因素继续下去,借款人的归还能力受到影响,贷款损失的概率不会超过百分之五。3.次级贷款: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完全依靠其正常营业收入无法足额归还贷款本息,需要通过处分资产或对外融资乃至执行抵押担保来还款付息。贷款损失的概率在百分

6、之三十到百分之五十。4.可疑贷款:借款人无法足额归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抵押或担保,也肯定要造成一局部损失,只是因为存在借款人重组、兼并、合并、抵押物处理和未决诉讼等待定因素,损失金额的多少还不能确定,贷款损失的概率在百分之五十到百分之七十五之间。5.损失贷款:指借款人已无归还本息的可能,无论采取什么措施和履行什么程序,贷款都注定要损失了,或者虽然能收回极少局部,但其价值也是微乎其微,从银行的角度看,也没有意义和必要再将其作为银行资产在账目上保存下来,对于这类贷款在履行了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应立即予以注销,其贷款损失的概率在百分之七十五到百分之百。(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全面推行贷款五级分类工作的通知及

7、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试行)二、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2012年一季度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为12594亿元,较2011年一季度的亿元增加2621亿元,拨备覆盖率为287.4%。一季度商业银行流动性比例为45.7%,而2011年一季度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比例为41.3%。一季度商业银行存贷比为64.5%,人民币超额备付金率为3%。一季度商业银行净利润为3260亿元,资产利润率1.4%,资本利润率22.3%,净息差2.8%,非利息收入占比20.6%,本钱收入比29.5%。中国产业信息网-免费调查分析报告第二季度末,中国商业银行总体不良贷款余额略微上升了182亿元,不良贷款率为0.9%,则与一季度末

8、持平。其中,次级类贷款上升了159亿元,可疑类贷款上升了25亿元,而损失类贷款则减少了2亿元。在银行类别中,大型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保持不良率不变,股份制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的不良率都上升了0.1%,分别为0.7%、1.6%和0.6%。而从最先披露年报的三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情况看,不良贷款额和不良率均出现了明显上升。浦发银行公布的年报显示,2012 年中期公司不良贷款余额 76.88 亿元 ,较期初增加 18.61 亿元,不良贷款增加幅度为 31.94%,不良贷款率从上年末的0.44%上升至0.53%。华夏银行的不良率与上年末相比降低了0.07%,但逾期贷款增加较多。报告期末,华

9、夏银行逾期贷款余额58.58亿元,比年初增加 13.77亿元,占全部贷款的比例为0.87%,比年初上升0.14个百分点。华夏银行认为,这是受临时性逾期贷款增加,以及宏观经济下行局部借款人还款不确定性加大等因素影响。经济观察网中国银监会的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9月末,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为5636亿元,尽管比不良贷款最低的2011年9月末增加了约40%,但在贷款总额中所占比例为0.97%,仅比2011年9月末(0.9%)小幅上升。值得快乐的是,近年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大趋势保持“双降。这是国家对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采取措施的结果,政府的干预和主导性很强。不良贷款率的大

10、幅下降,说明商业银行资产质量确实有了明显的改善。但是,这并不能说明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促使不良贷款率下降的因素主要有三个:第一,银行利润冲销;第二,直接剥离:第三,新增贷款。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数额较大,由银行利润完全直接冲销的可能性较小。2003年,高盛研究报告就指出: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目前实际的不良资产率应在40%左右,如果只依靠银行用其利润消化不良资产,那么十年后,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仍有15%假定名义资产每年增长8%,新贷款不良资产率为10%。而新增贷款并不必然会减少不良贷款,只会在短时期内降低不良贷款率,银行同样面临着当期新增贷款成为未来不良贷款的风险。因此,不良贷款存

11、在“名降实增的情况,银行面临的形势仍然严峻。沈悠,20111二、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特点1数额巨大,比重相对较高。中国银监会统计资料显示, 2012年末,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累计处置了不良资产数千亿元,仍有大量不良资产需要进展处理。因此,不良资产占全部贷款的比例依然很高。我国在参加WTO时承诺2006年底金融市场全面开放,央行提出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率每年要下降2至3个百分点,到2005年降到15以下的监管目标。导致,各个银行为稀释不良资产率,增加了大量超额的贷款,其中房地产类又占相当大的比重。使得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余额高、比重大、增长快。2产生原因错综复杂。不良资产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

12、的结果。其中绝大多数是历史的原因,少局部是国家体制、政策、法律变化等方面的原因。3利益关系错综复杂。国有控股的银行具有公有制性质,银企关系相对模糊。使得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不良债权、债务问题的最终利益人都是国家即全体国民,这就说明它们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国有商业银行和政府也有一定责任的实质是国有企业的债务问题。4类型特殊。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大局部都是些无抵押的信用贷款,这就大大降低了资产的流动性。四、 不良资产给商业银行带来的危害辛宇,20112不良资产,降低了资产盈利性、安全性和流动性,导致重组上市之路更加困难,随外资银行涌入,股份制银行扩张迅猛,非银行金融机构不

13、断进展金融创新,国有商业银行在生存空间上受到威胁,致使不良资产引爆经济社会问题的可能性逐渐增大。1.对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形成制约,影响国民经济持续安康开展。不良资产导致资金的大量沉淀,社会资源配置效益无法正常发挥,直接影响整个国民经济效益的实现。许多贷款不能收回或不能按期收回,就有无法支付的到期存款从而可能引发存款支付危机的可能。2.导致企业不良经营风气的助长,破坏社会信用制度的建设。不良资产增加,在被动承受被拖欠货款企业转嫁过来贷款损失的同时,又放纵了企业间相互拖欠货款的不良风气,严重破坏了整个社会的信用体制。3.银行改革持续推进收到阻碍,金融业的安康开展也收到威胁。银行对于贷款的慎重,严重

14、限制了银行的放款能力,加上银行业务全面开放,竞争日益剧烈,商业银行又背负着不良资产的历史包袱,必然会处于十分不利的竞争地位。4.银行资金周转收到严重影响。尤其是在银根紧缩或出现存款滑坡的情况下,银行无法通过贷款回收来增加头寸,往往出现支付困难。5.造成银行的资产损失。虽然抵押物也可以变现,但资金损失的存在是必然的,使得银行财务状况恶化。不良资产对银行财务状况的影响是双重的。首先,在较多贷款利息无法收回的情况下,银行也要如实支付这局部资金的利息及其它相关费用。其次,根据国家财务制度的规定,一定时间内无论利息是否实收,都要计入营业收入。五、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形成原因近几年,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逐渐

15、增加,对商业银行的开展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响。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形成不仅仅是企业的问题,也是商业银行管理问题的反映。当前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外部原因1.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在方案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转轨过程中带来了通货膨胀问题,使房地产行业迅速开展起来的同时也滋生了很多“泡沫,期货和股票市场的狂热吸引了众多的投机者,“泡沫经济的开展缺少实体经济的支撑,国家货币、经济政策一旦进展调整,投机者、企业的资金链就会断裂,使得银行很多贷款无法收回。另外很多国企是长期负债经营的,主要依靠银行贷款维持经营,很多国企在转轨时期经济理念未能跟上市场的变化,加剧了资金亏损,甚至导致破产,从而加剧了银行不良资产所带来沉重负担。王文静,201332.金融监管不力。监管体制缺陷、经历缺乏,中国人民银行长时间侧重于金融机构开展和市场培育,而在金融监管方面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