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考试真题(2015年第二期)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7062872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6.6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考试真题(2015年第二期)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广东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考试真题(2015年第二期)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广东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考试真题(2015年第二期)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广东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考试真题(2015年第二期)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广东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考试真题(2015年第二期)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考试真题(2015年第二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考试真题(2015年第二期)(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致同行:本人参加了2015年广东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第二期),为了更多的后来者可以更有效的通过广东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的考试,特整理了下述资料,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下面提到的2015年第二期岗前培训考试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法规概论、高等学校职业道德修养真题是本人考试后根据回忆整理出来的,上面的答案是本人整理的,不是标准答案,仅供参考,有些没有答案,希望同行自己看书进行整理。除了选择题不记得外,其它题目内容是不会错的。第一部分:2015年岗前培训(第二期)考试的四套真题2015年第二期岗前培训考试真题高等教育学(B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该

2、部分内容考后记得不太清楚,在此省略。二、名词解释(每小题10分,共30分)1、通识教育答:通识教育又称为普通教育、一般教育,是指高等教育中“非专业性教育”,最早起源于古希腊的“自由教育”,目的在于养成健全的个人和自由社会中健全的公民,强调完全摆脱功利和实用,注重陶冶情操和道德,达到身心的和谐发展。【P20,P149】。2、培养方案答:培养方案是按照高等学校培养目标制定的指导教学活动的规范性文件,它体现了社会对某一种专门人才培养规格的基本要求,是学校组织和管理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培养方案包括专业培养目标、学习年限(学分总计)、课程设置及主要的教学形式和学时的分学期分配等内容。【P159】3、高等

3、教育大众化答:高等教育大众化是马丁.特罗提出的一个概念,用来描述高等教育的一个发展阶段及其特征。高等教育大众化是一个量与质相统一的概念,它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入学人数/适龄入学人口)达到15-50%。这时,与精英教育相比,大众化高等教育呈现出许多不同的特点。【P255】三、材料分析(每小题20分,共40分)材料一:大致内容是:耶鲁大学等高校对于通识教育的看法。1、通识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作用和价值?答题参考:参照高等教育概论中的【P20,P149】相关内容进行阐述。材料二:材料大致内容是:腾讯等网络巨头公司与课程建设融合、教育信息化等内容。2、互联网+教育、教育信息化对高等教育

4、教学改革的影响及教师如何面对挑战?答题参考:参照高等教育概论中的P155页“面向未来,课程设计国际化与信息化”和P199页“高校教学方法”的相关内容进行阐述。如何面对挑战:一是要学习相关信息化技术的相关知识,二是结合教育信息化的特点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等等。四、论述题(20分)教学和科研是高等学校的两个主要职能,请结合所在学校的和专业的特点,谈谈如何处理教学和科研的关系?答案内容详见高等教育心理学P38页-专栏2-4“如何解决教学与科研的矛盾”。2015年第二期岗前培训考试真题高等教育心理学(A卷)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5分)1、多元智能论答:它是由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来的。智力

5、是在某种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之下,个体用以解决问题和生产创造所需要的能力。智力的概念是多元的,现行的智力测验的内容太偏重于对知识的测量,就智力结构而言,它由相对独立、相互平等的八种智力构成:语言智力、数理-逻辑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身体运动智力、社交智力、自知智力自然智力。【P436】2、人格答:人格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的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P310】3、学习策略答:学习策略是具体的学习活动或程序,它属于信息加工部分,是学习者在编码、存储、检索、运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认知过程中直接加工信息的方法或技能。【学习策略这个内在书上没有找

6、到对应的】4、案例教学答:它是一种通过模拟或重现现实生活中的场景,让学生把自己纳入案例场景,通过讨论或者研讨来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P404】5、挫折答:它是指个人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由于遇到障碍或受到干扰,需要不能得到满足时产生的一种消极的情绪状态。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该部分内容考后记得不太清楚,在此省略。三、实践应用(每小题20分,共40分)1、利用感知理论的内在规律,谈谈在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对陈述性知识的获取? 答题提示:具体内容详见课文【P175】2、阐述自我效能感理论,谈谈如何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答题提示:具体内容详见课文【P362】四、案例分析(30分)学过高等

7、教育心理学这么课后,面对有“创业”想法的大学生,谈谈你如何帮助他们进行目标管理、自我激励、压力调整、情绪释放,做好他们的心理导师?答题提示:综合运用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目标管理、自我激励、情绪释放相关知识结合个人实际进行阐述。2015年第二期岗前培训考试真题高等教育法规概论(A卷)一、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1、我国教育评估主要有哪些类型?(30分)答题提示:参照课本【152页】2、教师法中规定的教师有哪些权利?(30分)答题提示:参照课本【P365页】二、案例分析(40分)案例大概内容是:袁某在校时申请了国家助学贷款,由于毕业时没有还清贷款,学校扣留其毕业证和学位证,对袁某的就业造成极大影

8、响,袁某向上级部门提出行政诉讼。1、袁某是否有权提出行政诉讼,为什么?(20分)答: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人民法院进行审理并作出判断的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四十二条的相关规定,教育者具有如下权利: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和学位证书。袁某毕业时未还清助学贷款,这件事与获得学业证书和学位证书是两码事,双方可以就如何还清助学贷款进行沟通和签订相关协议,学校因此扣留其毕业照和学位证是不合理的。故袁某有权提出行政诉讼。2、从该案例中,谈谈你对依法执教的认识?(20分)答题提示:参照

9、课本【P47页】的“依法治教与教育法治”的相关知识进行答题。2015年第二期岗前培训考试真题高等学校职业道德修养(A卷)一、简述题(每题10分,共30分)1、教师职业与那些从事商品买卖的市井商贩有何不同?(10分)答题提示:参考课本【P59】的教师职业特点相关内容进行答题。2、教师的职业之道和职业之德是什么关系(10分)答题提示:教师职业道德很难截然分开,一般来说,没有道就不可能传道授业,而道要有德,才能发挥其作用。具体根据个人理解进行阐述。3、如何处理教学和科研的关系(10分)答题提示:参考高等教育心理学【P48】专栏2-4“如何解决教学与科研的矛盾”的相关知识进行答题。二、论述题(每题20

10、分,共40分)1、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事会影响教师的心情和工作,教师为何要排除各种干扰专心的投入工作?(20分)2、职业道德修养与教师本人全面发展是什么关系?(20分)三、案例分析2014年11月14日,辽宁日报头版公告并在4版整版刊发的一封公开信老师,请不要这样讲中国。文章称,公开信的由头是10月21日辽宁日报官方微信以大学课堂上的中国应该是什么样的为题征集微故事。一位大学生留言说:“不知从何时起,说中国坏话、骂这个社会成为了时尚,我们一个老师,逢课必讲瞧瞧人家国外。案例教学时,负面的例子全是中国。”“大学课堂上的中国”三类问题。第一是缺乏理论认同。有的老师用戏谑的方式讲思想理论课,揭秘所谓马

11、克思恩格斯的“隐私”;将毛泽东与古代帝王进行不恰当比较,解构历史,肆意评价;对党的创新理论不屑一顾,动辄把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归结为理论的失败。第二是缺乏政治认同。有的老师传递肤浅的“留学感”,追捧西方“三权分立”,认为中国应该走西方道路;公开质疑中央出台的重大政策,甚至唱反调;片面夸大贪污腐败、社会公平、社会管理等问题,把发展中的问题视为政治基因缺陷。第三是缺乏情感认同。有的老师把自己生活中的不如意变成课堂上的牢骚,让学生做无聊的“仲裁”;把“我就是不入党”视为个性,显示自己“有骨气”;把社会上的顺口溜和网络上的灰色段子当做论据,吓唬学生“社会险恶”,劝导学生“厚黑保身”。当我们把这些问题求教于

12、老师时,不管是博导、教授,还是讲师、助教,主流的回答都是旗帜鲜明的:不能这样!但也有老师如此质问:“课堂怎么讲老师说了算,你能干涉我的学术自由吗?”“对社会现实问题避而不谈,这课还怎么讲?怕发牢骚,这个社会也太脆弱了吧?”“党和政府要善于听群众发牢骚、讲怪话,否则社会压力怎么排解?”1、课堂抹黑中国的行为违背了哪些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2、爱国主义在教师的言行中如何体现?3、言论自由与职业责任的关系?第二部分:高等教育学复习资料1、高等教育学学习提纲(培训机构提供)专题一 高等教育历史与理论(一) 高等教育的概念演变了解高等教育概念从古代高深学问教育,到近代大学教育,再到现代第三级教育的演变过程

13、,掌握不同时期高等教育的基本特点。(二) 高等学校的职能演变 了解高等学校培养人才、发展科学和直接为社会服务三项职能形成的标志性事件,正确认识高校职能的价值,科学处理各项高校职能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三) 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重点掌握围绕“高校培养什么人”的问题而产生的价值冲突,主要包括:社会本位论和个人本位论(教育目的);学术型人才与职业型人才(人才类型);专才与通才(教育内容)。专题二 大学精神与理念(一) 什么是大学精神文化了解大学精神文化的基本内涵,大学精神与大学理念、大学精神与大学校训的区别与联系,掌握大学精神文化所具备的发展性、兼容性、整合性和多元个性特征。(二) 现代大学理念的时

14、代内涵了解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理性主义大学理念、实用主义大学理念的代表人物和基本思想内涵,掌握走向“社会中心”的现代大学理念的时代内涵。专题三 大学教师职业与专业发展(一) 高校教师发展为何必要? 了解高校教师学术职业的基本特征,正确认识高校教师培训向高校教师发展的变化趋势。(二) 高校教师发展什么和如何发展了解高校教师发展的五项基本内容:专业发展、教学发展、组织发展、职业发展和个人发展,重点掌握高校教师教学发展模式(自助互动型和专家介入型)和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理论(傅勒的教师关注阶段论、伯顿的教师发展阶段论、费斯勒的教师生涯循环论)。(三) 高校教师发展的阻力及其超越正确认识高校教师发展过

15、程中面临的价值迷失、学术失范和资源约束困境,树立正确的教师发展观,通过自我的心理调整、行为调整和组织的制度创新克服困难,不断超越。专题四 大学课程与教学(一)(一) 高校课程概念与价值观 打破传统单一静止的课程概念,形成开放、动态和多层面的课程概念,辩证地认识和理解高校课程价值观存在的冲突和矛盾,重点是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关系。(二) 高校课程的主要类型 了解高校课程类型划分的基本依据,正确认识必修课与选修课、理论课与实践课、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所具有的价值及其比例关系。(三) 高校课程的编制与评价 了解高校课程编制的主体构成及其作用,正确分析我国高校课程编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掌握高校课程编制的基本方法(单门课程编制、培养方案编制、学院层面课程编制);了解高校课程评价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程序。(四) 高校课程改革的基本趋势 了解高校课程改革的五大趋势:拓宽基础,加强普通教育;跨越学科,实施课程整合;优化结构,实行真正选修;注重人文,实施全文教育;面向未来,课程设置的国际化和信息化。专题四 大学课程与教学(二)(一) 高校教学的过程和任务了解人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