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世界的本质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7055076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9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探究世界的本质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探究世界的本质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探究世界的本质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探究世界的本质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探究世界的本质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探究世界的本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究世界的本质(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探究世界的本质高中思想政治生活与哲学学案(人教版)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一、【探究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1)物质的含义(2)运动的含义(3)静止的含义 规律的含义理解(1) 自然界和社会的物质性(2)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3)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运用(1)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 质性(2)运用所学知识及相关哲学原理分析古代朴素唯物 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从分析论证中加深对辩证唯物主义物 质观的科学性的理解(3)列举实际事例,结合相关哲学原理, 讨论如果只承认运动的绝对性,而否认静止的相对性会导致 的结果,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什么要坚持绝对运动与相对 静止的统一

2、 (4)结合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 建设、科学执政等社会热点,说明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 律是客观的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 / 24.精品文档.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分析宇宙间 一切事物及现象的能力 (2)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世界的本质,并能够自觉地按客观规律办 事的能力。3、情感、态度、值观目标(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能从世界本质问题上指出有神 论的荒谬性,从根本上消除有神论的影响,初步树立唯物主 义的自然界、世界观(2)能正确把握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在承认绝对运动的同时承认相对静止

3、的存在,从而承认世界 是可知的,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增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的勇气和信心,反对离开相对静止谈运动,避免犯形而上学 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的错误。二、【重点、难点】:1、自然界的物质统一性证明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3、 物质运动是绝对的三、【合作初探】:第一学时 本课学习内容自主探究(一)第一框题 世界的物质性(一)、自然界的物质性课堂探究1 (P28):天地万物是上帝创造的吗 ?联系你 所知道的有关地球起的知识,明为什么上帝创世说是背离客观实际的。探究提示:太阳系是在约50亿年前由气体尘云形成的。地球在约 47亿年前生,它是由原始的太阳星云分馏、 坍缩、凝聚而形成的。地球的起及演

4、变过程表明,宗教的“创世说”是站不住 脚的。不仅是地球,宇宙间各个天体的形成与发展都是客观 的。结论1、自然界是物质的课堂探究2( P29): (1)古代哲学家为什么会把水、 火、 原子等看作世界本原?(2) 在自然界中,既有姿态万千的山川湖海,也有许多 看不见、摸不着却又真实地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如磁场、 超声波、紫外线等。从哲学的角度看,这些事物有什么共性 呢?探究提示:(1)它们之间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 的关系。(2)这些事物虽看不见、摸不着,但却真实地存在着, 从哲学上说,那就是它们都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实在。结论2、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教材先列举了古希腊哲学家对世界本原的

5、看法,引导我 们探究物质的科学含义。根据以上探究,我们体会到哲学上所讲的物质不同于我 们所看到的高山、河流、森林、原野等具体事物,要从哲学 上揭示世界的本质,我们就必须超越日常生活的经验层次, 撇开千差万别的事物各自生动的具体特性,把握它们共同的 属性和本质特性。教材引用恩格斯名言揭示出哲学上的物质,是万事万物 共同特性的高度抽象和概括,它与具体事物之间是共性与个 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那么,什么是哲学上讲的物质呢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 观实在。所谓“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就是说,物质具有客观实 在性,无论人们是否感受它或是否承认它的存在,它都客观 地存在着,不以人的意

6、志为转移。、所谓“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就是说物质具有可知性, 能被人们所反映、所认识。教材引用列宁名言高度概括了哲学上所讲的物质的本 质含义:第一,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第二,物质 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第三,物质具有可知性。综上所述,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一 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 体的物质形态。只有牢牢掌握了这一点,我们才能进一步领 悟:无论是天地自然,还是从大自然中孕育而的人类社会, 它们在本质上都是物质的。思维拓展:哲学上的物质概念与具体的物质形态既有 区别又有联系。二者的联系:第一,二者是紧密联系的。物质是从万事 万物即具体的物质形态

7、中概括抽象出的,是万事万物的本质 属性,如果离开万事万物,即离开具体的物质形态,就没有 了物质。可见,物质只存在于具体的物质形态中,而万事万 物即具体的物质形态则是物质的具体表现。第二,二者又是 有区别的。物质所概括和抽象的仅仅是具体物质形态的共同 特性,而具体的物质形态除了这一共同的唯一特性即客观实 在性以外,还有其自身的个别属性,正因为如此,我们就绝 不能用物质代替具体的物质形态,否则就看不到世界的丰富 多彩;同样,也不能用具体的物质形态代替物质,否则又会 抹杀世界的物质性。物质是不生不灭、永恒存在的,而具体 的物质形态则有生有灭。第三,物质和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关 系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

8、、抽象和具体的关系,而不是 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课堂练习: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 观实在。据此回答12题。1.这里的“客观实在”是()A.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 B .自然界中客观事物的共同属性.所有有形的物体 D .万事万物共同的属性2.下列选项属于物质范畴的是:人脑基本路线 生产关系 思想观念 国家辩证唯物主义()A.R.D .答案:1. D 2. A解析:第1题,客观实在是万事万物 共同的属性,故选 D;第2题,都是主观的, 符合题意。(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课堂探究3 (P30):人类社会的形成需要哪些物质 条件?(2)是什么原因促成了由古猿的生存环境

9、到人类的社会 环境、由古猿的群体结构到人类的社会结构的转变?探究提示:(1)人类社会形成所需要的物质条件包括 必要的生存空间即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特定的生产方式 (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2)在由古猿的生存环境到人类的社会环境、由古猿的 群体结构到人类的社会结构的转变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 作用。结论3、( 1)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类不是从就有的,而是由古猿发展而的一个特殊的生 物种群。在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 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劳动创造了人的生理结构,形成了手脚分工;劳动使猿脑变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 / 24.精品文档.成了人脑

10、,形成了语言和意识;劳动使人结成了社会联系,形成了社会关系。因此,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没有劳 动就没有人,就没有人类社会。课堂练习:3 .有人断言:“更大的神只要一想就能把人创造出。这种观点()认为生物的产生和进化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 结果 属于神创论的观点,是极其荒谬的否认了人类的 产生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否认了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属于唯心主义AB .D .答案:B解析:的观点不符合题意。符合题干要求,故选B。(2)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 素和生产方式。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这些要素的 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

11、会的物质性。(1) 人类社会赖以存在的地理环境是客观的、物质性的。(2) 构成人类社会的人口是客观的、物质性的,因为人 类是在自然界的长期发展过程中,由古猿进化而的。(3) 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决定性条件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客观的,具有物质性。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生 产力是客观的物质力量,生产力的实体要素劳动者、劳动资 料和劳动对象都是物质的。生产关系是客观的经济关系,它 包括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 系、产品的分配关系等,它们都是物质关系,具有物质性。 人们既不能随意选择生产力,也不能随意选择生产关系。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

12、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7 / 24教材引用恩格斯名言揭示了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在人 类社会存在和发展中的决定性地位:即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总之,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 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 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 质性。关于世界的物质性,有以下几种说法:世界的本质是 物质。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 性。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是物质的。思维拓展:为什么说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客观的,人 们不能随意选择生产力和生产

13、关系 ?(1)生产力是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进行物质资料 生产的能力,它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三个基本 要素。生产力是客观的,任何一代人、一个社会,都只能在前 一代人、前一个社会形成的生产力的基础上向前发展,人们 不能随心所欲地选择,也不能随心所欲地发展。(2)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人与人之问的 关系。生产关系包括三个方面: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们在 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分配形式。生产关系也是客 观的,任何社会的生产关系都只能由社会生产力决定。我国 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发展又不 平衡,既有一部分现代化工业,也有大量落后于现代化水平 的工业;既

14、有一部分经济发达地区, 又有广大的不发达地区; 既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又表现出科学技术水平普遍 不咼。可见,生产方式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客观性。课堂练习: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长 期稳定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据此回答12题。4 .我国农村实行的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 双层经营体制,并不是由人随意规定的,而是由我国农村的 生产力水平决定的。这说明()A、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B、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是由社会生产力水平决定的 D、生产关系是一种经济关 系5 .我国农村的

15、生产力水平决定了必须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这一事实说明()A、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B、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客观的、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D、生产力的发展是客观的答案:4.5 . B解析:第1题,A、B、D项说法不符合题意,故选;第2题,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构成了社 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故选Bo第二学时 本课学习内容自主探究(二) 第二框题认识运动把握规律【导学内容】(一)、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课堂探究4 (P31): (1)谈谈你对易传这句话的理 解。(2)想一想,物质和运动是什么关系 ?探究提示:(1)易传这句话揭示了自然界运动的 规律性。(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结论4、( 1)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 现象的变化和过程。(2)物质与运动的关系。A、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从物体位置的推移到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变化,从生 命有机体的新陈代谢到社会生产方式的更替,世界上一切事 物都处于运动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